北部灰长臂猿
长臂猿科长臂猿属动物
北部灰长臂猿(学名:Hylobates funereus):长臂猿科、长臂猿属灵长类动物。体重4-8千克,体长440-635毫米。体毛着色变化从灰色至褐色。头顶部和胸部的毛发比身体的其余部分更暗,有浓而密的白灰色眉纹。没有尾巴。像其他长臂猿一样,具有极长的手臂和手指。在树间游动摆荡时靠此给予相适应的助手。
动物学史
北部灰长臂猿、西部灰长臂猿灰长臂猿 (H.muelleri) 曾经是同一个物种的三个亚种,但研究表明,由于其形态和遗传的独特性,这三个亚种都被提升到物种地位。IUCN红色名录和美国哺乳动物学家协会也认可这种分类定位。然而,在自然界它们仍然可以在共同分布的范围内相遇并杂交。
形态特征
北部灰长臂猿属于体型较小的猿猴种类。体重4-8千克,体长440-635毫米。皮毛颜色通常为灰棕色,尽管这可能有很大差异。眉毛是淡奶油色到白色。头顶部和胸部的毛发比身体的其余部分更暗。有臀垫,长犬齿。拇指的基部从手腕而不是手掌延伸,这可以扩展运动的范围。
腿短,手掌比脚掌长,手指关节长;身体纤细,肩宽而臀部窄;有较长的犬齿。臀部有胼胝,无尾和颊囊。喉部有音囊,善鸣叫。
生活习性
该物种仅限于婆罗洲北部和东北部以及东加里曼丹低地和低山区的高大原始雨林。海拔高度为100-1700米。树栖动物,除非它们不会下降到地面。它们可能会继续在受伐木影响的森林中生存,只要附近有足够多的高大树木可以轻松地从一棵树移动到另一棵树。
长臂猿出现在通常由雄性、雌性和它们的幼崽组成的小家庭群中。清晨成年长臂猿的鸣叫也许是婆罗洲热带雨林最具标志性的声音。
分布范围
北部灰长臂猿是婆罗洲东北部特有种,分布于文莱、印尼(加里曼丹)和马来西亚(砂拉越)。
分布在婆罗洲北部和东北部,从沙巴州向南到东加里曼丹省的玛哈甘河,可能向西到沙捞越州的巴南区和第四分区。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ver3.1——濒危(EN)。
种群现状
1970年代和80年代库泰国家公园的密度估计为每平方千米1.4-3.6群或每平方千米4.1-14.6只个体(Nijman和Menken 2005年);库泰的森林多次遭受森林火灾,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因此,实际的密度可能要低得多。Kayan Mentarang国家公园自1990年代末以来的估计为每平方千米2.1-2.9群或每平方千米6.9-9.9只个体;这些森林没有受到森林大火的影响,该物种的大量种群仍然存在。2014年对Wehea保护林的调查为每平方千米2.5群(Cheyne等人,2016年)。根据2013年的数据(Cheyne等人,2016年),这表明灰长臂猿和北部灰长臂猿的种群总数约为190,000只;因此,为了与Meijard和Nijman的数据相等(Meijaard和Nijman,未发表的数据),然而,没有该物种的最新密度估计可用,并且当前没有进行实地调查。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5:54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