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县工程
帮助农民致富的活动
中国视协农视委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中央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的要求,以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帮助农民致富为宗旨,充分发挥电视传媒的优势,联合全国19家省级电视台组成农业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联合体,集合全国优秀农业电视节目,编辑成《中国农民致富报道》,向全国1000多家县级电视台常年免费提供播出,此项活动简称“千县工程”。
发展状况
2007年6月29日下午,全国首个“千县工程”信息员培训基地日前在绵阳师范学院挂牌成立。
2011年7月18日,经全国千县工程办公室研究决定,中华爱心社孔明社长出任中国千县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千县工程办公室迁至北京崇文区广渠门长保大厦,与中华爱心社实行联合办公
2022年4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的通知》。
回顾
千县工程实施以来,已经为1038个县市电视台免费提供各类农民急需的致富电视节目180余期(每周1期,全年52期按月提供),共18万套,弥补了央视和省卫视节目“落地难”的问题。在节目播出的基础上,延伸服务链条,开展咨询、培训、项目推广等相关服务。千县工程的特殊价值在于不仅丰富了县市级的广播电视,而且有效解决了全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广大农民信息不灵、政策传达和技术交流不畅的问题,在帮助农民致富、建设新农村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使数千万农民不同程度受了益,走上了快速致富路,从而涌现出了一批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大王。
千县工程与大众媒体
千县工程另外一个成功之处在于: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经建立起来了有1038个县市级电视台参加的千县工程节目播出协作体和长期提供优秀农业节目的19个省级电视台联合体,这为千县工程的长期、稳定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以千县工程为纽带搭建起来的1000个电视台的节目播出平台,是千县工程的最有效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渠道,从而保证了千县工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节目播出平台的形成和建立,随之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广告播出平台(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广告的开发运做,解决千县工程的经费问题,这样,不靠政府拨款,不靠社会募捐,不靠企业赞助也能把千县工程长期开展下去。由此已经形成的一整套新的组织机制、运作机制、经费保证机制,正是“三下乡”的十分宝贵的经验。
千县工程各项目
千县工程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而且正在日益扩大。由于千县工程宗旨所决定的非盈利性特点和非市场行为,广大农民的满意度、信任度越来越高,不少农民赞誉千县工程是“放心工程”、“雪中送炭工程”、“民心工程”;一个庞大的、不要工资的千县工程义务信息员万人队伍,已经初步形成;参与合作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日益增多,到目前为止,千县工程的主办单位已经由过去中国视协农视委唱独角戏,增加了八家,包括: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国务院),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社科院),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农业部),中国农业节水技术协会(水利部),中国国际农业电视协会等。“千县工程,多家参与,各种资源,形成合力”的新态势已经形成。
重点工作内容
前五年主要工作
以免费制作、播出农民所需要的致富节目,通过1000家基层电视台播出为手段,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加工、市场等相关服务,帮助全国农民增收致富。
今后三年的工作重点
1、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扬创新精神,以“三贴近”为目标,充实、提高《中国农民致富报道》节目内容,使其更实用、更好看、更受农民欢迎。完善、巩固千台播出平台,在运作机制上要进一步探索、创新。
2、实施农村电视普及工程,发展巩固广告联盟,提高县市台服务服务能力服务水平
3、积极探索、推广农村数字电视“三网融合”工程,把目前国家推广的“三电合一”工程提高到一个更新、更高、更超前的层次。普及提高农村、农民数字信息化水平。今年完成技术演示和试点村、县的安装、调试、运行工作,明年完成100个示范县市的推广工作。
4、创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讲习所,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5、继续实施“三农”示范项目推广工程。
6、积极、有效地开展100个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推广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和部署,从全国目前现有的300个小康村中,推选出100个不同类型的先进村,通过千县工程电视播出平台、千县工程网站、千县工程新农村成果展等进行推广。
千县万村
全国千县工程办公室于2014年10月12日在北京总部正式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此计划是千县工程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和现阶段中国国情,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对实现城市智慧化、农村城市化、社区智能化、科技服务化和信息便民化具有深远意义。
全国千县工程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将和国家部委、机构战略合作。实施科技扶贫文化扶贫智能社区便民服务等多个方面综合推广,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普及推广文化、科技、智能服务、便民社区具有现实意义。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美好的乡村梦、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09:39
目录
概述
发展状况
回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