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于1970年成立的华中工学院机一系光学仪器教研室和激光科研组
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于1970年成立的华中工学院机一系光学仪器教研室和激光科研组。1979年,为适应光学与光电子学科发展,学校从原华中工学院电机系、无线电系等单位抽调相关教师和光学仪器教研室、激光教研室、红外教研室有关人员,正式组建了光学工程系。1991年“光学工程系”更名为“光电子工程系”。2012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系合并为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办学条件
1986年科技部批准建立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学校决定激光研究所从光学工程系划出,单独建制,并于1994年成立了“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1996年,国家计委批准成立激光加工国家工程中心。
2005年12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学校决定将“光电子工程系”和“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合并,成立“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年7月,为了整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与“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资源,学校决定实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与“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一体化运行的模式。
2007年,我院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的“新型大功率激光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得到批准,并授于“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称号。
2008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我校组建“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1973年,招收第一届光学仪器专业学生,1974年,激光和红外专业也相继开始招生。1986年,招收第一届光纤技术专业学生。1991年在国内率先开设光纤通信技术专业方向。1998年,在全国范围的专业调整中,光电子技术、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专业分别并入新设电子科学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同年,原光电子工程系申办“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专业获得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开设此专业的两所理工科院校之一;2005年,申办“光电信息工程”(工科)专业获得批准。2004年与法国巴黎南11大学、巴黎高等电子学院合作,开始联合培养“光电信息工程”本科生和硕士生试点工作。1982年获得光学(理科)专业硕士点授权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6年获得“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光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1994年批准设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光学工程”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光学工程”一级学科授权;2002年“物理电子学”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在“光学工程”一级学科下批准设立“光电信息工程”博士点。2007年批准设立“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同年“光学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国大学该专业中,排名中列第一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168人,其中:共有教授40人、副教授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8人,兼聘教授32人(其中院士6人),高级职称占全院总人数的57.14%,具有博士学位和即将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共75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
学院下设“光电测控技术系”、“光通信与光网络系”、“集成光电子器件与微纳制造系”、“激光科学与技术系”、“激光工程系”及“光电子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并拥有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光电信息工程博士点、硕士点和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光学工程”及“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工程硕士点。
学院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开发与转化,以科研成果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特别是服务“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重大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以激光科技产业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品牌支撑了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使之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激光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人员守则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教育方针和政策。
二、注重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个人修养和工作能力。
三、服从领导和组织的安排,准确迅速地完成各项工作。
四、遵纪守法,保守机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五、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廉洁自律,不谋私利。
六、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七、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
八、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努力做好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历史沿革
1982年获得光学(理科)专业硕士点授权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6年获得“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建立了“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激光研究所从光学工程系划出,单独建制,并于1994年成立了“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1991年“光学工程系”更名为“光电子工程系”,并在国内率先开设光纤通信技术专业方向。
此后光电子工程系和激光研究院分别在信息光电子和能量光电子学科方向上进行了重点建设并取得了突出成果。1996年,获原国家计委批准建立“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年获得光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1998年“光学工程”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光学工程”一级学科授权,2002年“物理电子学”被批准为国家重点,2003年,在“光学工程”一级学科下批准设立“光电信息工程”博士点。
1998年,在全国范围的专业调整过程中,原光电子工程系申办“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专业,并获得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开设此专业的2所理工科院校之一;2005年,申办“光电信息工程”(工科)专业,并获得批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成为我校最受欢迎的热门专业之一,在招生录取成绩、应届本科生、研究生推荐及考研比例,以及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连续6年居全校前列。2005年,学院与法国巴黎南11大学联合招收“光电信息工程”本、硕中法班,并于同年开始招生。2005年12月,根据学科发展要求,学校决定将“光电子工程系”和“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55人,其中:共有教授4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6人)、副教授38人。兼聘教授8人(其中工程院院士2人),高级职称占全院总人数的50.32%,具有博士学位和即将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共56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
教授
程祖海陈海清陈娣陈培锋陈长清程愿应曹丹华陈四海段军付玲韩宏伟黄鹰陆培祥李进延罗风光骆清铭刘劲松刘德明李蔚刘文李鹏程李正佳沈国震孙军强唐霞辉王又青王新兵王涛徐业彬夏金松徐智谋杨克成杨坤涛余永林元秀华曾晓雁左都罗张新亮朱海红朱晓竺子民
副教授
戴能利高明洪伟胡乾午胡 兵柯昌剑刘小英李祥友凌福日刘陈鲁平刘晓东马新敏聂明局王双保王海林汪毅王泽敏徐海峰肖金陵杨振宇郜定山
本科教育
光电子工程系是随着光信息、光电子、光纤通信及计算机技术德发展建立起来德综合性新型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信息与光电子、光纤通信于网络技术以及微光机电与军用光学等诸多领域。
本系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博士点1个,硕士点2个及博士后流动站。 光电子工程系设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侧重学习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通信学科的基本理论。高年级学生可按志愿选修光电信息工程和光纤通信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的相关课程。 培养具有光电子学、光信息学、电子学与通信、计算机等广泛基础并掌握各专业方向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电子技术、 物理光学、应用光学、信息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光电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光电图像处理等。
本系毕业生可在与光信息技术、通信、光电工程、光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有关的研究单位、大专院校、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工矿企业等部门从事光纤通信与传感、光电检测与自动控制、 激光、红外及其它光电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测试与应用工作。
获奖记录
☆光电学院获学校2008~2009学年度本科生考试管理先进单位(二等奖)
☆刘德明教授获学校第四届校级教学名师奖
☆秦应雄同志获校2008年度优秀青年教工
☆程祖海获“伯乐奖”
☆张新亮获“三育人奖”
☆王 婧获“三育人积极分子”
☆杨光同志获华中科技大学首届 “学术新人奖”
☆曹丹华、刘小英分别获校2009年本科教学主讲教授、主讲教师
☆李经平、瞿生振两位同志获考试管理先进个人
☆光电学院获学校2009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优良院
☆光学与光纤通信实习队获校2009年本科生生产(专业)实习优良实习队,指导教师为胡必春、刘陈、聂明局、刘?海
☆杨坤涛、刘德明、刘劲松、王英、曹丹华完成的“基于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的高素质光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2009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刘德明、鲁平、胡必春、聂明局、刘海完成的“光电类专业校企合作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2009年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李经平同志获学校2009年度本科优秀教务管理人员
☆ 李经平同志获二OO九年度学校学生注册管理先进工作者
专业设置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并在激光科学与工程、光纤通信技术、光电系统与信息处理、光电子集成器件技术等方向具有特色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能在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信息产业部门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系统集成与设计、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二、基本规格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扎实的数理基础;
2.掌握光学与光电子学、电子与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科研及工程问题的能力;
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5.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
6.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
7.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8.较强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特色
指导思想:拓宽学科基础,坚持理工交叉,突出专业特色,重视科学实践,适应市场导向,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特色:
1、在信息学科大类培养框架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理)和光电信息工程(工)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设置实施交叉。
2、坚持将学科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的理念,设置“光电创新实践”及选拔优秀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参加科研等科学实践等环节。
3、在两个专业中,共同设置4组学科特色鲜明、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方向限选课和近30门专业任选课,供学生选修。
四、主干学科
光学与光电子学、电子与信息科学
五、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六、学时与学分
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197.5
七、主要课程
微积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光学、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C语言程计序设计
八、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含专业实验)
课程设计:软件设计、光学设计、光电系统课程设计、激光课程设计.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电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实验:应用光学实验、物理光学实验、激光实验、光纤技术实验、光电技术实验、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光电创新实践。
学科研究
研究方向
学院下设“光纤通信与互联网络研究所”、“激光研究所”、“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及“光电子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并拥有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博士点、硕士点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电子与通信工程”及“光学工程”两个工程硕士点。
重点科研方向:光纤通信技术与传感、高功率激光器、激光加工装备工艺、微光电机系统技术、激光医疗设备、光存储技术、光信息检测与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军用光电技术。
科研成果
原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是我国“六·五”至“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激光技术”项目的牵头单位之一。近年来,学院已取得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省部级奖励80项。编写出版专著、教材50部,其中有12本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800余篇。
学院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开发与转化,以科研成果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特别是服务“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重大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以激光科技产业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品牌支撑了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使之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激光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为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先后组建了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华工恒信激光有限公司。
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功率激光器、光纤通信技术、光存储技术、微光电机系统技术、光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激光加工系统和工艺、激光医疗设备的主要研究开发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1990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授予“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光电测控技术系
光电测控技术系是在原光电子工程系光电信息教研室、光电控制教研室、激光加工国家工程中心激光医疗研究室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部部分团队的基础上新组建而成的。现有师资26人,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授人9人,副教授7人,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力。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创新与能力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特色和优势。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依托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教学团队为指导思想,目前承担了学院物理光学、应用光学、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等本科核心主干课程,本科生毕业设计以及各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工作。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推动武汉*中国光谷发展为目标,依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和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的优势科研资源,重点发展光电测试技术、光电检测与控制、光电图像处理和光电系统及应用等研究方向,建设面向光电子产业的高水平光电测控技术与服务创新平台。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技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省、部级项目在内的40多个科研项项目。在智能化多波段光电仪器、红外成像技术、激光检测技术、光电生物医学检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省自然科学一、二等奖,教育部发明二等奖等10余项科技成果奖励。出版专著8本,发表研究论文600篇左右,被三大索引收录论文约200余篇。
光通信与光网络工程系
光通信与光网络工程系是在原光电子工程系的光纤通信与传感教研室和原激光研究院的宽带光互连教研室基础上组建而成。本系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以及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主,长期从事光通信与光网络技术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与雄厚的实力,尤其在创新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成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研究团队之一,并拥有“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下一代接入网湖北省工程实验室”,建立了较为先进的光通信与光网络研究开发平台。
承担着光电学院重要的专业教学任务,包括国家精品课程《光纤光学》,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方向专业课《光纤通信技术》、《光网络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学》、《光纤通信实验》、《光纤传感技术》等以及本科生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研究生培养等。
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以及华为技术、中兴通讯、长光科技等著名通信企业合作计划在内的50多个项目研究;先后申请及获得30多项专利,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等重要科技奖励,发表30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多次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奖、获评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十佳”以及获得湖北省及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学士、硕士和博士论文奖。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被国内外IT企业竞相高薪聘请录用。
重点研究方向:光纤通信器件与系统、光纤接入网络、光纤传感与组网技术、光纤照明技术、光纤医学技术、特种光纤及器件技术、光互连技术以及其它光通信与光网络技术。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6 13:45
目录
概述
办学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