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弘,极具震撼的西汉高速公路《华夏龙脉》雕塑群将以时间轴为线索,以写意的雕塑手法,以独特的魅力展示于世人面前。它围绕
秦岭,从
政治,
经济,
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集中反映华夏民族不畏艰难,以人定胜天的决心改造自然的力量。也使人们充分感受到
华夏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
雕塑群总长260米,雕塑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表现,总体分为五个层次:
圆雕,
高浮雕,中层浮雕,低浮雕,阴文。雕塑群浮雕部分高为5.5米,圆雕高为7米,最高点为8.5米,使整个雕塑群节奏分明,层次丰富。《华夏龙脉》雕塑群整体形象是以自然山形贯穿相连,层峦叠嶂之感犹如秦岭山脉连绵不断。雕塑群以在秦岭地区,影响中华民族历史的十个重要时间段贯穿,包括:远古时期、原始阶段、春秋、秦代、汉代、三国时期、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雕塑群中人物形象接近百人,其中圆雕人物27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秦惠王、
刘邦、
项羽、上林苑骑兵队、诸葛亮、
黄忠、
夏侯渊、唐代武士、李白、宋代力士等。
雕塑群运用历史典故十八个,其中包括有:盘古开天地,五丁开道,石牛粪金,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运兵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上林苑骑猎,诸葛亮木牛流马计,定军山战役,李白蜀道难,九井驿开凿三巨石等等。《华夏龙脉》雕塑群还将秦岭中重要的道路进行了艺术表现,如: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等等。
汉中地区、安康地区和商洛地区很早就发现了
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文化遗址。可推断100-20万年前,陕南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为华夏文明的源头。雕塑群在这一段落上,通过马家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进行表现。其中表现有原始部落族居,狩猎,原始建筑,甲骨文和原始器物,纹样。这一段落以浮雕和圆雕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其中有四个在山洞中的原始人,象征了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被自然压迫。
据史料记载栈道的发明试凿始于春秋时期。这一段落以两名正在开凿栈道的圆雕人物为主体,表现栈道开凿的开端。其中还融入春秋时期的政治,文化艺术的元素进行表现,包含有青铜器,文字,编钟,在下方还有蹲坐在洞中的奴隶。
秦汉两段是整个雕塑群的重点部分。秦代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代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一页,秦代的秦岭在华夏文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此段雕塑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表现:前端(五丁开道),中端前部(
石牛粪金蜀王本纪华夏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影响。其中包含有:秦始皇修建宫殿,
统一度量衡华阳国志》述:汉高祖出秦三伐楚,肖何发蜀,汉米万船而助军粮,收其精锐以补伤疾。”萧何走的是故道,嘉陵水道,嘉陵栈道,万船蜀米通过嘉陵江运往关中。雕塑群中有一块龙纹立石,表现的是朝天明月峡老虎口岩下的“萧何岩”。四、后面部分表现的是汉代武帝,在秦岭北坡东至蓝田、西到周至一线训练骑兵,演练军阵的场景。上部表现的“上林苑”是帝王贵族避暑休闲之处。五、然后这部分表现的是上林苑中骑猎的情景。《
三辅黄图》中记载:“上林苑中天子秋冬射猎,取禽兽无数实其中,离宫惯七十所,皆容千乘马骑……”六、穿插汉代文化部分进行点缀。
蜀道难》一诗进行了浪漫主义,形象化表现。其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等诗句加以形象化的表现。钟后部分表现的是嘉陵道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繁忙昌盛的情景。
其后
宋代的这段雕塑群分为前、中、后端三部分,前段圆雕形的道阁,象征了宋代对栈道的修整,在嘉陵云栈作阁道339间。中端的大型圆雕和浮雕表现的是宋代劳动人民对南北交通的改造。用了“开凿九井驿三巨石”的历史事迹《宋史陈咸传》载:“淳熙年间,利州提刑张曩容,组织开凿了九井驿大险滩三巨石,从此嘉陵江上游的水路更为通畅。特别是南宋末年,嘉陵江漕运盛兴。”其中7米高的圆雕力士,形象取自宋代力士相,他双手搬起一块巨石,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大决心和力量,其后面是写实的劳动人民开凿巨石的场景。后端表现的是嘉陵道漕运兴盛,其中三艘货船从浮雕壁画中开出,表现出“牙墙嘉陵来,轴若尾联属”的漕运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