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
江苏省南京市辖区
鼓楼区,江苏省南京市辖区,位于南京市中部,总面积54.18平方千米,是江苏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机关所在地。东与玄武区栖霞区为邻;南与秦淮区建邺区接壤;西、北以长江为界与浦口区相望。据2024年7月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显示,鼓楼区辖13个街道,120个社区;区人民政府驻山西路124号。截至2023年末,鼓楼区常住人口94.27万人。
历史沿革
鼓楼区历史源远流长,是南京中心市区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五六千年前就有许多处原始村落存在。
春秋战国时期,鼓楼下关一带,先属吴国后属越国。自周始,区域全部或部分先后属金陵邑江乘县、相武县、秣陵县、建邺县、建康县琅琊郡蒋州江宁县、金陵县、上元县、江宁县。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打败越军后,在石头山置金陵邑,此为鼓楼区境第一个行政建置,也是南京城区建置之始。
秦始皇嬴政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东巡,途经金陵,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并增设江乘县。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吴侯孙权自京口(今镇江)移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晋改建业为秣陵、建邺、建康,南朝均都于此。
隋唐,降低建康政治地位,由郡降为州,再降为县,兴废无常,名称多变。现区境自五代杨吴天祐十四年(917年)至清末,始终为江宁、上元两县管辖。
明初,筑南京城墙,区境主体部分圈入内城,其余部分也在外廓之内。洪武元年(1368年),在龙江置征税机构,称龙江关(今鲜鱼巷附近),下关得名始于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又在上新河设立上新河关,专征船舶税;因地处上下游的关系,人们俗称地处上游的上新河关为上关,地处下游的龙江关为下关。
民国元年(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废上元、江宁两县,建南京府为国都。区境属南京府[民国2年(1913年),改称江宁县,为江苏省省会]。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改江宁城区为南京市,区境属南京市。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南京市分划自治区,城区设8个行政区。今区境时为第六区、第七区,是建区之始。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区境受日伪管辖,分属第四区、第五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汪伪南京特别直辖市重新划分城区为6个区,以北极阁、华侨路、清凉山一线,沿定淮门、挹江门、金川门至玄武门城墙,划为“城区自治实验区”(为今区境部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原第六区、第七区建制,为今区境主体。
1949年4月,南京解放。1950年6月15日,第六、第七区调整为新五区、新六区(后习惯称为第五区、第六区)。新五区范围:自中央门、玄武门至新街口,自新街口至汉中门,沿城墙至挹江门,自挹江门沿城墙、护城河至中央门。新六区范围:南沿定淮门外明城墙,经挹江门、兴中门、钟阜门、新民门、金川门至黑龙江路西,折北宝塔桥西至长江中心线;南至新河二村至长江中心线。
1955年8月3日,第五区、第六区分别更名为鼓楼区和下关区。第五区设挹江门、三牌楼、中央门、水佐岗、丁家桥、鼓楼、阴阳营、上海路、沈举人巷9个街道办事处,第六区设三汊河、宝善街、二板桥、商埠街、热河路、车站、四所村、宝塔桥、三汊河水上9个办事处,作为区人民委员会派出机构。
1967年3月,鼓楼区改称延安区,下关区改称东方红区。
1973年11月12日,延安区革命委员会、东方红区革命委员会分别更名为鼓楼区革命委员会和下关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9月、10月,下关区革命委员会、鼓楼区革命委员会先后撤销,相应成立下关区人民政府、鼓楼区人民政府。
1995年4月,南京市区划调整,鼓楼区区域四至:东起中央门沿中央路、中山路至新街口,与玄武区为邻;南自新街口沿汉中路、凤凰西街、江东北路到螺丝桥大街,与建邺区相连;西自螺丝桥大街沿长江堤岸到划子村渡口,与雨花台区江心洲隔江(夹江)相望;北自划子村渡口沿定淮门大街过秦淮河沿城墙至挹江门,再沿中山北路,过大桥南路沿金川河、护城河到中央门,与下关区接壤。下关区区域四至:东以窑上村十字街为界与栖霞区相连,东南与玄武区接壤,南以定淮门大街为界与鼓楼区毗邻,西、北以长江为界,与浦口区相望。
2002年10月22日,宁委发〔2002〕45号文,将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办事处汉中门大街以北地区及其建制划归鼓楼区管辖;汉中门大街以南部分划归建邺区南湖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7年3月1日,经省、市政府批准,将建邺区兴隆街道江东村委会划归鼓楼区管理。两区此段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为:自汉中门大街中心线与清河路交汇处起,折向西南沿清河大街中心线至规划的集庆门大街中心线,折向东沿规划的集庆门大街西段中心线至规划的燕山路北段中心线,折向北沿规划的燕山路北段中心线至汉中门大街中心线。
2013年2月19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南京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3〕24号),鼓楼区、下关区合并设立新的鼓楼区。
行政区划
据2024年7月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显示,鼓楼区辖13个街道,120个社区;区人民政府驻山西路124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鼓楼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南京市西北部,是江苏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机关所在地,拥有南京主城11公里黄金长江岸线。东以中央路中山路、窑上村十字街为界,分别与玄武区栖霞区为邻;南以汉中路汉中门大街集庆门大街西段(西至清河路,东至燕山路北段)为界,分别与秦淮区建邺区接壤;西、北以长江为界与浦口区相望。区域面积54.1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鼓楼区山峦环绕,湖川相依,西有滚滚长江环绕,外秦淮河从西南部穿过注入长江,金川河纵贯南北。清凉山、狮子山、幕府山雄踞其中,明城墙傍山环绕,12公里长江黄金岸线新姿绵延,鼓楼岗、五台山将秦淮河冲积平原和金川河冲积平原南北分开。
境内地形北部为宁镇山脉复式背斜西段,呈低山、丘陵、沿江洲地地貌;南部以外秦淮河为界,河东为紫金山余脉向西延伸的丘陵地带,岗峦起伏,河西地区为长江和秦淮河入江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沿江一带最低标高海拔6.2米,东南部地势高于西北,平均海拔7.3米。地质构造以前震旦系为基底,系中生代的断陷盆地,属地震少、强度小的弱震区。
气候
鼓楼区地处中纬度大陆东岸,因受地理环境影响,形成春温、夏热、秋暖、冬寒四季变化明显,及冬夏时日长、春秋时日短的气候特征。
春季大致始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到5月下旬或6月上旬结束,平均历时60~70天。
特点:气温逐渐升高,降水比冬季增加;春季除有霜外,连阴雨天气较多,有“清明时节雨纷纷”之说,有时会出现“倒春寒”(2月份的气温偏高,3—4月间气温反而偏低)的反常天气。
夏季大致从6月上、中旬到9月中旬,历时100天左右,分为初夏的梅雨天气和盛夏的伏旱天气。“梅雨季节”因湿度大、温度高、衣服、家具等易受潮发霉。
特点:降水丰富,相对湿度大;气压偏低,云量多,日照少;地区风力较弱,时有暴雨发生。7—8月间,梅雨结束后便进入盛夏天气。若此时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直接控制,便出现晴热高温少雨的时期,即伏旱天气。
秋季夏冬的过渡季节,大致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历时60天左右。
特点:此时冬季风爆发,从地面置换夏季风。因高空的副热带高压南撤相对缓慢,形成低层冷高压上面叠加着副热带高压,出现持久的“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温湿宜人。“秋老虎”是南京城区气候的一大特点。“秋老虎”天气是指9月份进入秋季后气温有时一反常态,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4~35℃以上,民间把这种天气现象俗称“秋老虎”。另一类常见的“秋老虎”天气是指夏季高温后,秋季又接着高温天气,往往是伏旱连秋旱。秋季也有连阴雨天气。深秋季节,由于受强冷空气影响,会出现寒潮及早霜。秋季的降水量较夏季明显减少,占年降水量的20%左右。
冬季从11月中旬到翌年的3月下旬或4月上旬为冬季,历时4个多月。
特点:受冷空气控制,寒冷而干燥。寒潮侵袭下的冬季,平均每隔7—10天就有一次受寒潮或冷空气的影响过程。特冷天气都出现在大寒潮影响之后。受寒潮或冷空气的侵袭,也有冷冬月与暖冬月之分。按市区月平均温度距平值划分小于-1.5℃为冷冬月,大于1.5℃为暖冬月。冬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11.7%。
水文
鼓楼区境内有秦淮河金川河穿境而流,秦淮河通过三汊河河闸注入长江,万里长江擦境而过。
人口
截至2018年末,鼓楼区常住人口110.96万人,户籍人口92.4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鼓楼区常住人口为940387人。
截至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4.20万人,比上年增加200人。0~14岁人口11.33万人,15~59岁人口57.92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24.95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4.67‰,死亡率5.95‰,自然增长率-1.28‰;城镇化率实现100%。
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94.27万人,城镇化率为100%。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鼓楼区生产总值1953.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146.30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1807.64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7.5:9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7447元,比上年增长1.6%。
2022年,鼓楼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4.18亿元,还原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4.7%,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3.37亿元,增长7.8%。
2022年,鼓楼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2%。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69.9%,其中工业投资下降64.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3%。分领域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9.1%、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34.1%、制造业投资下降63.9%、民间投资下降39.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4.0%、城市建设投资同比增长51.0%。主要行业中,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体娱乐业、教育等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1347.5%、98%、113.6%和197.4%。
第一产业
鼓楼区属于城市中心区域,已全部城市化,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22年,鼓楼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1.61亿元,同比增长2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完成销售产值270.76亿元,同比增长29.4%,其中出口交货值22.49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利税总额9亿元,其中利润总额8.37亿元、税金0.63亿元。
2022年,鼓楼区列入统计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同比下降9.6%。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4.47亿元,同比下降38.7%。全年建筑业企业签订的合同总额为1481.84亿元,比上年下降18.8%;房屋施工面积245.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6%;竣工产值360.63亿元,同比下降22.6%。
第三产业
2022年,鼓楼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56亿元,增长6.5%。主要消费品门类中,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44.2%、5.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支柱性品类增长5.9%;中西药品类增长7.2%;烟酒类增长55.8%;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饮料类等日常消费类商品分别下降3.6%、8.9%、14.5%和25.0%。
2022年,鼓楼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60.8亿元,比上年增长58.8%,占限上零售额比重为10.0%,份额比上年提升4.1个百分点。
2022年,鼓楼区实现全口径贸易业销售额5676.2亿元,下降0.5%。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4893.3亿元,下降1.7%;零售业销售额677.7亿元,增长9.2%;住宿业营业额31.6亿元,下降11.5%;餐饮业营业额73.7亿元,增长6.2%。
2022年,鼓楼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1.90亿元,比上年下降29.1%。其中,住宅投资78.16亿元,下降3.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0.4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5.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61万平方米,下降66.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4.9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5.8%。
2022年,鼓楼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472.51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利润总额86.21亿元,同比下降33.3%;吸纳就业人员16.87万人。重点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09.35亿元,同比增长2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562.62亿元,同比增长13.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64.76亿元,同比下降5.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305.39亿元,同比增长2.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17.68亿元,同比下降4.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64.93亿元,同比增长4.2%。
2022年,鼓楼区完成外贸进出口508.8亿元,下降12.8%。其中,进口171.2亿元,下降9.6%;出口337.6亿元,下降14.4%。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鼓楼区有区属中小学、幼儿园161所,在校生12.35万人。其中,小学46所,学生6.29万人;初中14所,学生2.63万人;高中6所,学生1.03万人;幼儿园95所,3~6岁在园幼儿2.4万人,其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1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63%。学前教育入园率100%,小学普及率、巩固率、学业合格率100%,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95.2%,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99.59%。在任教职工1.1万人,其中在编7432人。全区有专任教师8831名,其中:幼儿园1972名,小学3786名,初中1723名,普通高中1039名,中等职业学校260名,特殊教育学校52名。新进教师273人,其中公开招聘264人,政策安置2人,引进名优教师7人。年内,获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资格7人、高级教师资格147人、一级教师资格342人、二级教师资格395人,入选省“苏教名家”培养工程1人,获评省教学名师3人、第十届“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40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6人、市教育系统第15届师德标兵1人、师德先进个人4人、师德工作先进个人1人。至年末,区教育系统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聘为国家督学1人,获国家表彰教师5人;进入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省“苏教名家”培养工程7人,获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5人,省特级教师45人,正高级教师35人,高级教师1731人,一级教师4079人;获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市学科带头人259人,市优秀青年教师473人,市“陶行知”奖校长16人、“斯霞奖”教师27人。
(以上名录截至2024年5月)
(以上名录截至2023年5月)
科学技术
2021年,鼓楼区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52个,城市硅巷11个。新认定或备案市级以上双创载体11家;新增省级备案众创空间6家,占比全市第一;省级以上孵化器绩效评价优良率占比主城第一。双创载体孵化企业近2000家,毕业企业270家。全年,举办创新创业、创业教育培训活动1000余场次,改造和提升硅巷载体11.1万平方米。
2021年,鼓楼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15家(不含大学科技园筹建),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省级大学科技园2家;众创空间37家,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家、省级备案众创空间15家、市级备案众创空间16家。年内,新认定或备案市级以上双创载体11家。52个双创载体内孵化企业近2000家,毕业企业约270家,举办创新创业、创业教育培训活动1000余场。
2021年,鼓楼区累计建成城市硅巷11个,载体总面积42.3万平方米。城市硅巷产业集聚度76%、整体入驻率85%,入驻各类创新型企业、科技服务企业逾800家,其中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市级以上人才企业84家、新型研发机构10家,知识产权申请和授权近8000件。
截至2021年末,鼓楼区入选省科技副总16人、市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0人、创新型企业家14人、高峰计划2人,入围紫金山英才先锋计划外国人才项目企业5家,区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资助51人。
2022年,鼓楼区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500家。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自主创新,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力争全年新增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7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600件、实现有效发明专利16000件。
文化事业
2021年,鼓楼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7551余场,接受文化场馆服务1200万人次,组织各类展览534场次。社区艺术学校开设培训班25个,参加培训9000余人次。组织名家讲座、新书发布、分享沙龙、亲子阅读、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图文展览等暖冬阅读季活动。邀请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学文等10余位名家,与读者分享文学作品。举办“文学新青年:乘风破浪正当时”大型主题沙龙,特邀“新青年”丛书作家徐小雅、叶城、端木赐、栗鹿与青年作家探讨分享文学作品。
2021年,鼓楼区聚焦高质量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区文化企业5600多家,实现文化产业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13.2%;初步推算文化产业增加值158.49亿元,占GDP比重8.25%。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空间4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楼宇1家。
截止2021年末,鼓楼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及不可移动文物345处,完成区级文保单位“两线划定”工作34处。开展馆藏30年档案鉴定划控工作,鉴定全宗125个,档案7349卷33723件,按时开放档案文件3051件。
体育事业
2021年,鼓楼区促进全民健身设施、场地建设及长效管理,更新室外健身器材500件,新建室外健身器材214件,全民健身路径达428条。培养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0余人,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8人,每万人拥有晨晚练点7处。组织全民健身活动(竞赛)达458场。构建市、区、校三级体育竞赛体系。与区教育局联合承办赛事7场,其中省级比赛2场、市级比赛2场、校园比赛3场。32所学校、709名俱乐部运动员,参加南京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17个项目比赛,获金牌79枚、银牌73枚、铜牌88枚。其中11个项目获团体总分前三,位居全市前列。新注册运动员600人,涉及项目16个,向市队输送运动员15人次,其中田径运动员13人,击剑运动员2人;羽毛球向高校输送8人。
2021年,鼓楼区体育产业实现总规模147.02亿元,增加值50.46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3%。2020年居民人均体育消费2893元,2021年人均体育消费3251元,人均体育消费增长12%。2021年,全区新增体育类企业174家,全区现有体育类企业1105家,其中新增174家,完成体育类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任务。
医疗卫生
2021年,鼓楼区各级驻区医疗机构450家,其中三级医院12家、二级医院7家、一级医院14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公共卫生单位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非政府办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其他医疗机构400家。
2021年,鼓楼区医联体合作单位12家,省、市三级医院专家189人下社区诊疗4.3万人次,鼓楼医院等省、市三级医院晋升职称医师下社区帮扶带教86人,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68人次。
2021年,鼓楼区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内设办公室、疾控一科、疾控二科、慢病科、慢传科、健教科、卫生科、卫生应急科、检验科、质管科;在编77人,其中中专技69人、管理5人、工勤3人;硕士26人、本科44人、大专5人、高中及以下2人;技术职务正高级6人、副高级11人、中级20人、初级32人。
2021年,鼓楼区有家庭医生工作室34个,参与服务医生团队80个,家庭医生314人,医护人员549人。成立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120个,培养社区护理等专科护士30人。
社会保障
2022年,鼓楼区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大学生就业6.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5万人。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先后举办“英才汇聚·创赢鼓楼”等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92场,提供优质就业岗位超1.8万个,发放各类大学生就业补贴1.03亿元。扎实做好新就业群体服务,建成投用“宁小蜂”驿站155个。加大对低保对象、残疾人等各类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帮扶保障力度,在高温、疫情等特殊时期坚持做好对特困人员的定期探访、生活保障,全年发放低保金、残疾人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9386万元,建成2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努力推动金燕路西侧、象山地块保障房项目建设,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和改建1800套,新建改建盘活市场化租赁住房6000套。
交通运输
公路
截至2022年,鼓楼区境内有民国时期《首都计划》规划的道路框架结构,主要道路有:中央路中央北路中山北路湖南路山西路西康路北京西路颐和路江东中路江东北路建宁路大马路江边路永济大道和燕路虎踞路热河路热河南路大桥南路幕府西路幕府东路新模范马路等。
铁路
截至2022年,鼓楼区境内有南京西站,位于龙江路8号,现系一等编组站,不办理客运,京沪铁路宁西铁路穿境而过。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鼓楼区境内有5条地铁线路。
中山码头位于鼓楼区下关街道江边路,现常年开行驶往对岸浦口码头的“宁浦线”轮渡。
其他
截至2022年,鼓楼区境内有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地铁3号线两条过江通道。
风景名胜
对外交流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鼓楼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2019-06-25
鼓楼区旅游概况.南京市鼓楼区政府门户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18: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