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碎尸案(又称南京“1·19”碎尸案、刁爱青案)是指1996年1月1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发生的一起杀人碎尸案,
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
刁爱青在校期间被凶手残忍杀害,凶手为毁尸灭迹,将刁爱青尸体加热至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该案案发后,南京警方从未放弃缉凶,并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但至今该案尚未侦破。
案情经过
死者刁爱青,女,生于1976年3月,遇害时为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人教育脱产班专科一年级学生,在鼓楼校区学习和生活,遇害时不满20岁。她住在鼓楼校区南园四舍,该宿舍楼当时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其父刁日昌,住在江苏省
泰州市
姜堰区沈高镇刁舍村四组。
刁爱青是一个从农村刚刚来到南京仅百日左右的年轻少女,很难说有什么仇家,亦或是情敌,也并没有多少积蓄,因此凶手的动机受到了广泛猜测。在广为流传的《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一文中,作者黑弥撒猜测死者是在某种
宗教仪式中被杀害的。然而,许多人表示质疑,他们认为碎尸仅仅是凶手为了毁灭可能的线索与证据,而且凶手一定是擅长
屠宰、
烹饪或者是
医术的人。
据刁爱青生前的好友回忆,她个子高约1.65米,身材适中,长相普通。短发,
单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视,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颗痣,如
菜籽般大小。说起话来,嗓音稍哑,语速偏快。一个细节是,这个字迹娟秀的女孩,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复杂化为“刁爱卿”。
1996年1月10日夜间,刁爱青吃完晚饭出走,据称是由于当时同宿舍女生违反学校规定使用电器,导致担任宿舍长的刁爱青也受到处罚后,心情不佳赌气外出散心,此后再未回到宿舍。死者离开时,铺平了自己的被子,似乎表明死者一开始并无外出打算。目击者最后看见死者的地点是青岛路,死者当时身穿红色外套。
1996年1月19日,一场大雪之后,刁爱青的尸体被发现。一名打扫卫生的妇女在南京
新街口附近的
华侨路捡到一个提包,包中装有500多片煮熟的肉片。后来她在清洗肉片时发现有3根手指混在其中,随即报案。之后尸体另外的部分在水佐岗路和
龙王山被发现,均被包在提包以及一条床单之中。尸体在煮熟后,估计总共被切成了2,000多片,刀工十分精细,码放整齐,可见凶手的残忍与超强的
心理素质。
时代背景
1996年初,南京正经历着改革开放之后最大的一次
下岗潮,乱象丛生的社会背后,阴暗事件频发。刁广明(化名)做过村里的
会计后下岗在一家私人
柴油机配件厂上班。1996年,刚考进
南京大学百余天的女儿
刁爱青,惨遭碎尸,而这个案子至今未破。当时社交平台还很孱弱,学习
计算机专业的几乎不多,计算机用的是
DOS上的操作系统,系统颜色只有16位甚至是黑白交替,甚至不如一些打口碟、音乐碟片关注度高。除了学
计算机管理的学生外,一般年轻人对接触电脑和与计算机交流没多大兴趣,甚至不如一台CD机更有吸引力。而刁爱青这样的
信息管理专业与
计算机应用成人教育
脱产班专科的普通女学生、且相貌平平的女孩究竟是误入了怎样的
社交场合,以及哪一类的社交圈子。
“这是一个小圈子的秘密”并不意味着一句空话,所以,问题来了,所提到的这个“圈子”究竟是什么“圈子”?是单纯的社交圈?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者的圈子?还是朋友圈或者老乡圈?事情的真相,或许就隐藏在这些“圈子”当中。
案件调查
案发后,
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视,并成立了
专案组进驻
南京大学,当时附近几乎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盘查。直到案发之后3个月,专案组才撤离南大。
2008年7月1日,一位当年参与侦查“1·19”碎尸案的警官,虽然已经过去12年,但他对于这一碎尸案仍然记忆深刻。该资深警官表示:“凶手确实很残忍。我们发现的尸块竟达到2000多块,并不是民间传说的1000多块。每块都切割得很小,很整齐,从凶手碎尸的手法来看,应该是比较专业的,对解剖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亲眼看到过死者的手脚,肢解得很整齐。而且,死者的头和内脏都被煮过。”
由于当年还没有
DNA技术,法医只能通过尸块上的
体貌特征、
肌肉纤维组织等确认死者为女性。据这位警官回忆当年南京警方为侦破此案,发动了“
人海战术”,进行了广泛细致的排查。当时南京几乎所有的警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起案件。有的是被抽调到专案组直接参与,更多的则是在所辖片区进行排查工作。当年凶手的抛尸地点大多集中在
闹市区,多达五六个地方。凡是在抛尸现场出现过的人,比如说垃圾箱,只要倒过垃圾的人,我们都会逐一进行排查,当时确实很紧张,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嫌疑人,生怕漏掉每一个线索。根据凶手抛尸的地点以及相关调查情况,我们推测凶手应该就住在大学校园附近,而且很有可能是骑自行车进行抛尸。
根据凶手的碎尸手法,南京警方曾一度认定凶手的职业是医生或屠夫,并对符合作案条件的这两类职业的人群进行了广泛排查。由于被害者是大一新生,交际并不广泛,而且这名女生比较内向和单纯,这给警方的调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虽然“1·19”碎尸案尚未能破获,但南京警方从没有放弃过对此案的侦破,据介绍该案已被移交至
南京市公安局专门负责积案的部门,继续进行调查。而对于网络上众多网友的分析与猜想,这位警官表示只要推理过程符合逻辑,警方一定会关注的。
2016年1月19日,网传今天是“南京大学碎尸案”20年
追诉期的最后一天,此后即使抓到凶手也没法
追究刑事责任了。但很快,在1月20日下午,公安部刑侦局在官方微博“辟谣“:“南大碎尸案”永远追查到底。
公安部刑侦局称,“追诉期”是针对未被发现的犯罪,对于已经发现的犯罪,以及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
追诉期限的限制。公安部刑侦局称,此案是
公安机关已在侦查案件,警方必将依法追查到底,绝不放弃。
大事年表
网络热议
通过各种
搜索引擎,可以发现十多年来,一直有人在关注着这个案子,2007年3月便有题为《96南大碎尸案》的帖子见于网络。而在2008年5月28日,在
百度贴吧中突然有人建立了“刁爱青吧”,首篇帖子内容只有一句话:“真的好想你,希望你过得很好”。经转载,这个贴吧的建立者立刻引起诸多猜测。但不久这个贴吧即被删除。在之后该贴吧被解除封禁,可以重新使用。
2020年2月23日晚,
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1992年3月24日,发生在原南京医学院(现
南京医科大学)的这起女大学生遭奸杀一案(
3·24南京医学院女生被杀案)告破,嫌疑人麻某某已被抓获。至于该案的嫌疑人是否与“南大碎尸案”有关,有待进一步调查。对于广受关注的“南大碎尸案”,南京警方从来没有放弃,此案在继续侦办中。
综合分析文章
相关文艺作品
1998年,一位名叫
王大进的职业作家以南大碎尸案为灵感,在
双月刊杂志《
收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纪念物》的短篇小说,小说以
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一起女大学生碎尸案。这是现在可以考证到的,最早把“1.19”案
艺术化的小说。
2010年,作家陈九歌在他的作品《
血色天都》中,完全以南大碎尸案为背景写作,以精彩的推理故事,重新演绎还原碎尸案,令人发指。
2010年,网络小说名人蜘蛛在他的作品《
十宗罪》中,引用了南大碎尸案的典故,但最终的结果也和现实中一样没有结论。
2014年,推理小说作家
周浩晖在他的作品《
死亡通知单》中,引用了这个故事,故事采用黑弥撒的说法,被害人与凶手因为打口碟而认识
相关影视作品
2023年03月14日,
鲍成志执导,
张译、
陈雨锶领衔主演的悬疑刑侦剧《
他是谁》。
相关事件
2024年12月17日,一名南大碎尸案家属发文指控《
他是谁》擅自改编南大碎尸案,污名化死者,给一家人带来严重的伤害,并且喊话主演张译。刁爱青的姐夫称电视剧中的“余爱芹案”与“南大碎尸案”高度相似,不仅案发时间、被害人的名字完全一致,就连凶手残忍的作案手法也被搬上荧幕,更让家属难以接受的是剧中还虚构了“余爱芹婚外情”的剧情。同日,周兆成律师发文:刁爱青姐夫控诉电视剧《他是谁》侵权,代理律师周兆成要求停止侵权公开道歉。要求出品方万达电视剧公司、优酷公司、阿里巴巴(软件)停止对逝者的恶意消费,主动承担起应有的法律责任。
2024年12月17日下午,刁爱青的姐夫回应极目新闻记者,2023年起诉片方及平台至今无果,让主演躺枪不好意思。12月17日,万达电视剧公司回应称,《他是谁》是万达电视剧联合出品的项目,于2022年完成立项、备案与拍摄,最终在2023年3月播出。2024年4月,万达电视剧方面接到法院送达的起诉状等资料。在法院组织协调下,公司积极与当事人律师进行沟通。万达方面表示,充分理解当事人心情,高度重视当事人诉求。目前正与当事人律师在法院组织协调下持续就相关内容进行协商。
像现在很多的刑侦剧,都会以真实案件为原型进行创作,观众也会给予更多关注。但是,改编得合理适度,得尊重事实,尊重受害者家属的感情。不能为了追求刺激和可看性,就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实和人性,否则可能变成胡编。
逝者虽已离世,但家属仍有保护其隐私的权利。出品方将案发时间、被害人姓名、作案手法原原本本地搬上大荧幕,添油加醋甚至还无中生有,虚构出轨情节,真是一点都不考虑家属的心情,也不把法律底线放在眼里。
家属也是走投无路了,才会求助于名气大的演员。我能从中感受到受害者家属的气愤与悲痛。影视作品是要给观众看的,这些剧情播出来,就算赢得了流量又如何?能抵消家属心里一辈子的痛,减轻二次伤害吗?“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源”自真实、“高”于立意,希望编剧及出品方扪心自问,以法律和良知避免胡乱改编。(正观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