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南师附中”“附中”,位于
江苏省南京市,为
南京市教育局直属中学,是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首批
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IB国际文凭项目学校、
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江苏省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首批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校、江苏省信息化试点学校、首批江苏省“十三五”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首批
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世界顶尖中学联盟学校。
历史沿革
1902年,两江总督
张之洞提出“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士人皆得入堂受学”,并奏请于南京北极阁前勘定地址创建
三江师范学堂。
1906年,附设中学堂。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后,校址被占用,校产遭掠荡然无存,学堂被迫停办。
1914年,江苏各省立学校校长联名要求在
两江师范学堂“设立高等师范学校”,两江师范学堂得以改设续办。
1915年9月,正式开课,定校名为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继办中学,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1923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
国立东南大学,其附属中学同时改名为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
1928年,设立中央大学区立实验学校。
1929年,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学校包含幼稚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简称为中大实中)。
1937年8月26日,中大实校被侵华日军飞机轰炸,原校址变成一片废墟。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与中大实校主任许恪士商讨后,决定举校迁往安徽屯溪,开始了抗战时期中大实校的迁移;9月前后,师生到达安徽屯溪。由于抗战战场的深入,安徽屯溪变得岌岌可危,中大实校又开始继续迁移,并于12月到达长沙岳麓山。此后,中大实校派人到贵阳考察,选址贵阳马鞍山筑校办学。
1941年,中大实校与国立第十四中学(重庆)互换校名;原国立第十四中学于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中大附中),设在重庆青木关。
1942年,在沙坪坝增设中大附中分校。
1946年,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及其分校迁回南京,定校址于三牌楼,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1952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68年,更名为南京鲁迅中学。
1978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06年,创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IB国际文凭学校。
2012年,创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实验幼儿园。
2015年,创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
2016年,创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
2022年8月,奥南校区正式启用,IB项目部、2022级空军少航校学生及国科大菁英班入驻;11月6日,入选WLA世界顶尖中学联盟创始会员校;11月19日,成功举办建校120周年发展大会。
2024年3月,获评北京大学四星级“博雅人才共育基地”;4月,获评清华大学“2023年优质生源中学”。11月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联合举办第七期中学生“紫金”科学探究计划开营仪式。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教学楼、办公楼、科技创新中心、艺术中心等教学设施;图书馆、
南京鲁迅纪念馆、校史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文化设施;体育馆、运动场等运动设施;食堂、学生宿舍等生活设施。
截至2022年4月,食堂共五层,可容纳近2000人同时就餐;学生宿舍位于湖边,共六层,推开宿舍门,就能望见廊外的湖景。
(图片来源:)
截至2022年4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陈设配色柔和,伴有绿植点缀,笼罩着静谧安然的氛围。
(图片来源:)
截至2022年4月,科技创新中心包括理化生实验中心和信息中心,是培养学生整体化学习及研创能力的科教基地,也是资源融合的多维学习平台,内有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图片来源:)
截至2022年4月,图书馆馆藏图书约14万册,中文报刊405种(报纸53种 、杂志352种),包含古籍库、中外图书、报刊杂志、线装书套装和成系列的中外典籍等。图书馆还进行了智慧化升级,上线了微课资源、组卷系统、附中讲义平台、全科阅读分享平台等,配备了多功能、可预约的高级会议区、学术研讨室、阅览室与自修室。一层入口处的AI机器人“小阅”可提供检索与指引服务。
(图片来源:)
师资力量
据2024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近400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覆盖所有学科,“学术型”好教师团队是江苏省“四有”好教师省级重点培育团队。
办学规模
据2024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班级64个(其中普高55个,IB项目部9个),2736名学生(其中普高2528名,IB项目部208名)。
据2024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正按照一校三区(察哈尔路校区、奥南校区、晓庄校区)一体化办学规划学校的发展定位:奥南校区位于奥体南部,占地面积6.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2万平方米,已于2022年9月启用,供高一年级部分班级和国际部、空军青航校学生就读;晓庄校区位于
燕子矶新城,占地面积6.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98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9月,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教师成绩
学校“学术型”好教师团队建设顺利结项。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共发表文章85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论文评比等活动中,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奖励共16人,其中省级及以上奖励5人,市级一等奖11人。本年度共有1个省级课题、8个市级课题和14个区级课题结题,8个省级课题和4个市级课题立项。
1人获评2022年“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8人获评第十届“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1人获评第三届“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10人获评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获评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特等奖,1人获评2020-2021年度基础教育教科研机构先进个人,1人获评2020-2021年度全省教科研工作普通中小学先进个人,2人获评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2021年首批培养对象。
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共发表文章97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论文评比等活动中,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奖励35人。 2个省级课题开题,10个市级课题结题,1个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立项。
学校新增南京市数学名师工作室1个、南京市德育名师工作室1个;在首批南京市“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终期考核中,学校“学术型”好教师团队获评优秀。
王静老师获评2023年江苏省教学名师;宋梦琦老师荣获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示范暨优秀教学课例展示一等奖;范充老师荣获2023年江苏省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缪黄佳老师获得江苏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杨军老师被评为南京市教育系统第十六届“师德标兵”;庞冉老师被评为第四届“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于洋、宋梦琦、方诣、邢辉、汤景晨、董满超、赵冬卿7位老师获评第十一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张国泉老师被评为第三届“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吕锋老师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袁青云、刘成厚2位老师获评“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先进个人”;陆道忻、兰松斌、周琰、赵洁、陈莉、张文理、芦怡婷7位老师获评“南京市普通高中教学先进个人”。
张小兵老师入选2024年“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名单;徐飞、夏广平、李娜、于洋、袁青云5位老师获第六届南京市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奖一等奖,葛军、夏广平、李娜、于洋4位老师获二等奖;
孙宁生老师被授予“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学校荣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整体为盾形,中心图案由六朝松、校史馆、书形台阶构成,上有学校中英文名及建校时间等字样。其中三“人”寓意着人类、人生、人格。以天下为己任,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卓越发展,立足于学生当下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精神文化
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校风:诚·朴·雄·伟
教风:热爱学生,认真教学,刻苦钻研,言传身教
学风:专心致志,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校歌:
校本课程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以校本选修课程超市的形式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要,先后开设了240多门校本选修课,建立了“系统思考”“走进鲁迅”“人工智能”3个省级课程基地,出版了校本教材。
(图片来源:)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优美,随处可见绿植、盆栽,空气清新;文化氛围浓厚文雅,校园内的五位杰出校友、名人铜像给校园增添了人文风采。
(图片来源:)
未名湖
湖岸与宿舍楼、圆形学生餐厅交接形成的流畅的线条,将未名湖勾勒得如同一块温润的软玉。湖畔上杨柳依依、梧桐巍峨、曲径通幽,更能觅得一份淡泊宁静。
(图片来源:)
鲁迅园
鲁迅园为晚清
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旧址——鲁迅先生当年求学的地方,现为
南京鲁迅纪念馆。
(图片来源:)
流水苑
流水苑的葱茏草木中掩映着杰出校友——胡风先生、严济慈院士、袁隆平院士的雕像;院士墙入口,纯洁、透明、精致;源源不断的曲水象征附中百年的历史文脉。
(图片来源:)
标本林
标本林——原
中央大学农学院植物园。林中有白的的长廊,一头是教学楼,一头是图书馆,连接着两个世界,汇成了知识的海洋。
(图片来源:)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