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沱组
岩石地层名称
南沱组(Nh2n),是以组为岩石地层单位的地层结构。原称“南沱冰碛层”,属南华系上统,分布于中国康滇古陆两侧。本组为冰川泥砾堆积,由灰绿色、紫红色泥砂胶结的砾石组成,不显层理。厚60—110米,与下伏莲沱群呈微不整合关系。
命名
威理士(B.Willis)1907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湖北宜昌三斗坪镇南沱一带长江沿岸,参考剖面位于宜昌县莲沱镇王丰岗。
沿革
1907年威理士命名“南沱冰碛岩”。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建立南沱组,包括下部“南沱粗砂岩”和上部“南沱冰碛层”。1963年刘鸿允、沙庆安将“南沱组”一名限用于“南沱冰碛层”范畴,沿用至今。
特征
构成
主要为巨块状冰碛泥砾岩,总体绿灰色,少数为紫红色。砾石大小不一,分选性差,形状多样,成分复杂,常见砾石上有擦痕或钉字形凹坑。上部夹薄层砂岩透镜体;顶部可见层理明显的粘土质砂岩和砂质粘土岩,常含零星小砾。厚度由数十米至百米左右。产微古植物:Leiopsophosphaera densa, L. Leguminiformis, Trachysphaeridium sp., 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 T. Minutum, Taeniatum crassum, Laminarites antiquissimus等。南沱组为南沱冰期的堆积物,后期冰川开始消融,局部呈现冰水沉积特征,可见纹泥层、坠石等。张惠民等(1982)测得其古纬度为19 。
接触关系
在莲沱王丰岗,该组底部以一层灰绿色块状泥砂质砾岩与下伏莲沱组顶部之灰绿色和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凝灰质细砂岩互层接触,顶部以黄绿色含砾砂质粘土岩与上覆陡山沱组底部之灰白色硅质白云岩分界。与下伏莲沱组或大塘坡组假整合接触
分布
此组广布于扬子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的范围。
备考
编撰者:邢裕盛
作者1:李四光
年份1:1924
作者2:赵亚曾
年份2:1924
作者3:Willis, B.
年份3:1907
系名:新元古界
参考资料
中国岩石地层名称辞典库.中国地质科学院数据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8 10:22
目录
概述
命名
沿革
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