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水师
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的南洋舰队
南洋水师,又称南洋海军,或称南洋舰队,职责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由1875年新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祯受命开始在经营福建船政的同时筹办南洋海防。
创建历史
南洋水师,或作南洋舰队、南洋海军,是清朝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现代海军舰队。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命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至1884年中法战争前已颇有规模,有巡洋舰、炮舰等十七艘约二万吨。1884年中法战争中,南洋舰队失去两舰,又因意外沉没一舰。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德国。由于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水师,故此南洋水师无论是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之相差甚远。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
1874年日本企图入侵台湾,引起清政府警惕。琛年底恭亲王奕䜣开始筹议海防,至1875年中决定由李鸿章左宗棠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并在北洋先创立水师一军,购置铁甲舰一二,准备日后以一化三,择要分布。每年从海关预算四百万元,分解南北二洋。后沈葆桢以四百万分建两军分散太少,提出全数解北洋。1885年中法战争时,南洋水师曾派五舰赴台支援,在海上与遇法舰九艘。南洋舰队中三舰退避入港,另外二舰进入石浦湾后自沉。之后南洋水师一度长期停止建购新舰。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覆没后,南洋水师部份舰艇调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南洋舰队正式消失。
相关舰船
开济级巡洋舰:开济 寰泰 镜清
南琛级巡洋舰:南琛南瑞
海安级巡洋舰:海安 驭远
威远级炮舰:澄庆 超武
保民级巡洋舰:保民(开济级的改进型)
湄云级巡洋舰:靖远
元凯级巡防舰:元凯 登瀛洲
均和级巡防舰:均和(钢胁钢板船)
建威级鱼雷巡洋舰:建威 建安
操江级炮舰:测海 威靖
金瓯级铁甲岸防炮舰:金瓯
伦道尔式炮艇:龙骧 虎威 飞霆 策电(蚊炮船)
明轮兵船:“恬吉”
运 船:“江安”“澄波”
其中:“策电”、飞霆”、“龙骧”、“虎威”四艘蚊炮艇原为北洋水师所属,但李鸿章因见原属南洋水师所购的“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炮艇较为先进,将“镇”字号炮舰调拨北洋,而将老旧的四艘蚊炮船置换给南洋水师。
相关学堂
发展历史
从南京城西的挹江门进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风格独特的西式牌楼,这里就是被称为中国海军摇篮的江南水师学堂遗址。
江南水师学堂又称南洋水师学堂、江宁水师学堂,光绪十六年(1890年)开设,校址在南京下关仪凤门内,主要为南洋水师输送人才。
学堂制度参照天津水师学堂,分驾驶、管轮两科,每科又分头、二、三班,每班派一教员专课。课程分堂课、船课。学生入学后进入三班,专门学习英语等基础知识,升入头班后方才教习专业知识,包括天文、海道、御风、布阵、修造、汽机、演放水雷等。每隔若干年,由海军提镇率学生乘练船下外洋实习,途中对学生进行考核,分记等第。全程学习共6-7年,毕业生择优送英国留学。该校原定学生为120名,但学堂成立后,因缺乏练船,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遂逐年裁减学生名额。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两江总督刘坤一遵旨规复原定名额,并添设“寰泰”练船一艘,以供学生出洋实习。
人物志
江南水师学堂较福州船政、天津水师学堂为后起,但办理颇积极,毕业生或送往日本留学,或往英国军舰实习,造就人才颇多。至清朝覆灭,江南水师学堂共毕业驾驶班七届107人,管轮班六届91人,鱼雷班(由江南鱼雷学堂并入)五届13人。毕业生中著名人物有:林建章、杜锡圭、陈季良陈绍宽、赵声等。另外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也曾在江南水师学堂就读,鲁迅于1898年入管轮班,不过那时的江南水师学堂早已腐败、破落不堪了。
民国成立后,1912年江南水师学堂被改为海军军官学校,培训海军高级军官,由留英学生孟慕超出任总教官,1915年改为海军雷电学校,挑选海军舰队军官及烟台海校航海班学生入校,学习新式鱼雷技术,又选高中毕业生入校,学习无线电技术,由挪威籍无线电工程师萨文生(A·E·Salvesen)教授。1917年,烟台海校的枪炮练习所并入,遂更名为海军鱼雷枪炮学校,由海军少将郑伦担任校长。
自1915-1917年,无线电班毕业三班,共86人,然后停办。鱼雷班、枪炮班在1915-1927年间,毕业400余人,1927年也被停办。
1898年4月,18岁的鲁迅考入该学堂的轮机班就读,同年11月因不满该校乌烟瘴气的校风,愤而退学。辛亥革命后,江南水师学堂停办,改为海军部的办公地,后又为海军军官学校、国民政府海军部、海军司令部等单位驻地。今存总办提督楼、英籍教员办公楼和国民政府海军部大门等建筑。
中法战争
发展背景
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军一度企图侵占中国的台湾,但因为遭到台湾军民的坚决抵抗而告失败,法国远东舰队随即开始了对台湾的封锁,以断绝台湾守军的外援。
1884年11月1日,为了支援台湾军民,清廷下令南、北洋水师抽调军舰援台。11月20日晚,北洋水师援台的“超勇”、“扬威”二舰(管带分别为林泰曾邓世昌)编队抵达南洋水师基地上海,南洋大臣亦决定派“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五舰会合北洋舰只援台,并以“开济”为旗舰,由提督衔总兵吴安康统帅。
南、北洋7艘军舰会合后,由于“超勇”、“扬威”二舰需要入坞修理,而南洋各舰也需添装哈乞开斯机关炮,因此南下的时间一拖再拖。1884年12月4日,朝鲜又爆发突发事件,日本借中国与法国交战,无暇东顾之际,派兵协助朝鲜开化党人政变,囚禁朝鲜国王,为控制朝鲜局势,在上海的“超勇”、“扬威”二舰被急令赴朝。南下援台舰队只剩南洋水师的5舰。
经过
1885年1月18日,在清廷的一再催促下,南洋水师5舰起锚南下。南洋水师出动的消息随即传到法国舰队,孤拔决定不等中国舰队到达,亲自率舰队在中途进行截击。
孤拔率领“巴雅”等7艘军舰于1885年2月7日开始搜索南洋水师的军舰,经过5天的巡弋,仍然一无所获。2月13日清晨5时半,掉头南归的法国舰队意外发现了悬挂龙旗的中国军舰,孤拔当即下令准备战斗,上午7时,双方舰队拉近至10海里。南洋水师的5舰也发现了法国舰队,“开济”、“南琛”、“南瑞”三舰加大马力,准备甩掉法国军舰,“澄庆”、“驭远”由于航速较慢,避入了附近的石浦湾。孤拔于是命令“凯旋”、“梭尼”、“益士弼”3舰监视“澄庆”、“驭远”,而自率其他军舰追赶“开济”等3舰。但突然海上浓雾弥漫,南驶的3艘中国军舰已经不见踪影,异常恼怒的孤拔便下令封锁石浦港,攻击“澄庆”、“驭远”。
石浦沉船事件
法国鱼雷艇向“驭远”舰发起攻击,如图《法国鱼雷艇向“驭远”舰发起攻击》所示。(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收藏,A5236)
2月14日深夜11时半,法国舰队派出2艘鱼雷艇潜入石浦港,准备偷袭港内的中国军舰。次日凌晨3时半(大年初一),由“巴雅”号副舰长指挥的2号鱼雷艇发现了“驭远”舰的位置,3时45分,2号艇在距“驭远”200米处发射了2枚鱼雷,但都未击中。遭到鱼雷攻击后,“驭远”舰立即还击,法军2艘鱼雷艇全部被击伤搁浅。
但令人意外的是,1885年2月15日天明以后,法国舰队意外发现“驭远”、“澄庆”二舰自沉在港中,船上官兵已全部撤离,究竟2舰为何自沉,成了一段历史迷案。
随着各国历史当代档案的公开:当时清政府的调查是,“驭远”和“澄庆”管带畏战,下令自行凿沉军舰。清政府因此大怒,将两舰管带发配边关充军,以示惩罚。而参与袭击的法军小艇则有海员认为:极有可能是两只军舰太过于慌张,敌我不分,相互射击,误伤了友军。
镇海保卫战
“开济”、“南琛”、“南瑞”3舰在甩掉法国舰队后,于2月27日驶入了海防重镇镇海,第二天即被法军发现,当晚7时孤拔率“巴雅”、“凯旋”、“尼埃利”、“达拉克”4舰到达镇海口外。
镇海位于甬江口,自古就是海防重地,南北岸分别有招宝山、金鸡山两座炮台守卫,港口经过堵塞,入口极窄,且港内原就有“超武”、“元凯”2舰驻守,因此极为易守难攻。
3月1日上午,法军汽艇驶入镇海口侦察,被招宝山炮台击退,下午3时,法军“尼埃利”号巡洋舰开炮攻击招宝山炮台,中国守军奋勇还击,港内的“开济”、“南琛”、“南瑞”亦开炮攻击法舰,“尼埃利”号接连中弹,前桅被打断,舰身遭到重创,被迫退出战场,南下修理。剩余的3艘法国军舰只得后退下锚。
初战告捷后,为防法国鱼雷艇偷袭,南洋三舰统帅吴安康派出3艘舢板,各装1门格林炮,在镇海口外彻夜巡逻。3月2日晚8时,法国鱼雷艇果然前来偷袭,遭到巡逻的舢板痛击,狼狈逃出。1885年3月3日上午,1艘法国军舰再次袭击镇海口炮台,遭到中国守军猛烈炮击,船桅和烟囱被招宝山炮台炮火击中,舰艉被“南琛”、“南瑞”击中,冒着黄烟逃出港外。
法军在数次攻击失败后,总结出了经验,将军舰驶至南洋3舰火炮射程外,集中攻击镇海口南岸的小港口炮台,而浙江提督欧阳利见此前早已将该炮台的火炮撤出,仅在炮台内设置一些旗帜作为疑兵。法国军舰未能觉察,自以为得计,对该炮台狂轰了数天,浪费大量弹药。
自此以后,法国舰队便无计可施,只得每日在港外游弋,直至中法停战,再未敢入侵镇海。南洋水师3舰配合镇海守军,最终取得了镇海保卫战的胜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1 15:43
目录
概述
创建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