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洞庭湖湿地
位于洞庭湖西南的湿地
南洞庭湖湿地是一个湖泊,由南、东、西洞庭湖3个国际重要湿地组成。
湿地简介
洞庭湖不仅是世界上唯一的由3个国家重要湿地组成的湖泊。而且是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Global 200)之一。南洞庭湖湿地位于洞庭湖西南,112°18′45〞-112°51′15〞E,28°38′15〞-29°01′45〞N。湿地面积1680km,水体面积917 km,由湘资澧沅四水和长江三口汇流注入,水系复杂,河湖纵横。南洞庭湖湿地是世界著名的内陆湖泊湿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珍稀野生动物(白鹤、白头鹤、白鹳等冬候鸟、夏候鸟、古老水生动物等)及其湿地生态环境。该地以冲积三角洲平原一河溪湖沼地貌为主,属于华中地区湿润大陆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地势平坦,保存着丰富多样、原始完好的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湖泊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是国家首批1O个示范生态保护区之一,在灌溉、水运、生物、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长江明珠”。
生态旅游
南洞庭湖湿地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淡水湿地, 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植物、动物种群, 特别是有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在这优势的生境中生存、繁殖。南洞庭湖不仅有宝贵的动植物资源,而且是一处生态旅游胜地。南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给旅游活动增加了知识性,使人们在旅游休闲的同时,增加对湿地动植物的了解以及提高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认识,能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南洞庭湖与东洞庭湖共同组成的湿地类型和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内陆湿地中最具特色的湿地类型。它是介于欧亚腹地沙漠与热带森林、西部高山与东南部海洋之间最重要的湿地地貌景观,与鄱阳湖一道成为亚热带地区仅有的两颗湿地明珠, 在生物、地理 地貌以及景观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南洞庭湖地处洞庭湖中段,保存着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湖泊自然风光。境内河汉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全区由118 个湖洲和18个湖泊组成。由于洞庭湖是个过水性湖泊,呈现出水满为湖、水落为洲的动态水文景观特征。这是其它类型湖泊和人工水库所不具备的特征。动态的水文景观是湿地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成因。
2、湿地生物多样性
陆地一湖泊一陆洲的易换,植物发生相应的迁移、繁育和发展,湖沼洲滩上形成以草甸与湖泊植物为主的天然植被,而环湖丘岗仍然是以常绿阏叶林为主的植被。据调查,该区有植物154科 ,475属,864种。南洞庭湖属冲积而成的混合型湿地生态系统,土壤肥沃,水草丰盛,鱼虾成群, 食料充足,为各种鸟类特别是冬候鸟提供了栖息场所。由于前述南洞庭湖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水文景观的动态变化, 南洞庭湖成为许多候鸟的季节性栖息地或迁徙中转站。“ 鸟飞遮住半边天, 鸟落占去半边湖”,是人们对洞庭湖多鸟的写照。本区有鸟类16目43科164种, 其中冬候鸟91种,夏候鸟49种,留鸟和旅鸟24种。已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6种, 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26种,列为地方保护的33 种。
3、气候宜人
南洞庭湖地区属华中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型,阳光充足,日照较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00-1400mm,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接近17℃, 一月份平均气温4.0~4.5℃,七月份平均气温29 ~29.5℃,无霜期275-280天。广阔的水体是巨大的能量库,使得区内昼夜温差较小,同时,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昼夜间盛行交替的湖、陆风,类似海滨气候。
4、旅游资源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洞庭先民留下了灿烂的文化。湖中岛明、朗二山是洞庭湖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有两处原始社会遗址和多处东汉砖室墓、西汉墓和战国墓。明、朗二山是湖南省仅有的专业渔村。区内沅江市的洞庭博物馆是全国收藏文物最多的县级博物馆,收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56件,有齐白石等名人字画1000多幅。另外,散布在这一湖区的革命纪念地、文物古迹以及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风也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这些都是南洞庭湖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格局
1、旅游开发基本格局
洞庭湖地区旅游开发已有一定基础,初步形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接待服务,成为湖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南洞庭湖主要的旅游区集中在益阳和沅江两市。但是总体来说,旅游的发展水平不高,旅游收益比列不高,旅游的消费水平也比其它地区低。
2、旅游区域功能格局
受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的辐射型功能格局。依次为湖泊水域旅游区、环湖湿地生态旅游区、环湖湘楚文化旅游区、环湖自然生态旅游区。
参考资料
南洞庭湖湿地基本情况及旅游开发.中国·沅江 沅江信息网 中共沅江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28 22:15
目录
概述
湿地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