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蓝印花布
民间工艺品之一
南通蓝印花布,是江苏省南通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蓝印花布为纯手工制作,图案有断刀特点,产品上具有在染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冰裂纹;色花比较完整、图案自然、美观、分布合理;允许有轻微色差,无明显搭色、集中的小色点和影响外观的露底。
产地环境
南通,古名胡逗洲,原先仅是长江泥沙沉积下来的零星沙洲。五千多年前,除如皋、海安西北部外,大部地区还是茫茫海域。从汉代以后到11世纪,南通地区在形成过程中,泥沙愈积愈多,地层上升,沙洲渐渐纵横相连,东扩西张,先后分别有扶海洲、东布洲等沙洲与大陆连接,18—20世纪初,又有一批沙洲连上了大陆。后又经四次大规模的沙洲并接,南通境域基本形成。隋朝以前,南通市区一带逐渐成洲,洲上多流人,以煮盐为业。五代十国时,南通称静海,至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改称通州
南通历史上以生产“南通小布”著称,当地的农妇有“农暇之时,以织取耕”的习惯,所以纺织出的棉布非常精美。棉花种植的兴起、纺纱织布技艺的不断成熟,为蓝印花布在南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蓝印花布在南通地区能够不间断的传承,与南通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文化及纺织业的兴盛是分不开的。制作蓝印花布的主要原材料棉花蓝草在南通地区较为普遍且大量种植,为蓝印花布的制作提供了便利;同时,南通地处长江以北,其廉价的劳动力和优质的做工,也是国内外商家选择南通作为生产蓝印花布基地的重要因素。
历史渊源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品,历史上也称为“药斑布”或“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蓝印花布从纺纱、织布到印染全部是纯手工而成,蓝白二色的搭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而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也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花布上的纹样图案,一般都来自于民间,寄托了百姓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南通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之一。南通地区是中国主要的棉花产地之一,这里又盛产一种可以制作颜料的蓝草,制靛业发达,因此南通地区基本上家家纺纱、户户织布,每户人家都能染蓝布。大多数的南通人从出生开始,几乎一辈子就离不开蓝印花布,铺的、盖的、穿的、戴的,蓝印花布被制成各种生活必需品与南通人朝夕相伴。
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可追述至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当时油纸伞在民间广为流传,民间印染艺人用聪明和智慧,巧妙地把油纸和刻花版结合在一起,由黄豆粉加石灰、米糠等作防染浆料发明新的印染制作技艺,推动了油纸版漏浆防染印花业的发展。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以布抹灰药而染色、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作被面、帐帘之用。”随着元末明初棉纺织业的发展,南通蓝印花布染纱、染布的技术逐步形成的。当时所用的染料以蓝色为主,其次为黑色及红色,都是天然染料。染蓝色的为靛蓝,据记载,明代的南通地区已有蓝靛出产,由于土布需要染色,而染料的销售对象不只是染坊,织户、农民都是染料的消费者。相传在明朝末年,南通已有专门运销染料的商店,称为“靛行”,并在当地物产中作为主要的贡品上缴朝廷。清《光绪通州志》中,还专门记载了南通地区蓝印花布制靛的过程。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的传统产区遍布于启东海门通州如东如皋海安六个县。很多乡镇还普遍保持用蓝印花布制品的传统习惯,大多乡村一直保留着小规模的作坊式生产。
生产情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让中华文明充满华彩的民间手工技艺不断被钢铁机器和自动化设备所淘汰,再加上长期以来民间手工技艺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工作比较辛苦,效益比较低,很多人不愿意学习,致使很多民间手工艺处于濒危状态。南通的蓝印花布染坊也未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南通整个蓝印花布的生产一直在滑坡,由过去的十几个地区减少到只有南通郊区、通州、启东等地,规模普遍不大。南通地区现存9家蓝印花市作坊,除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其余8家以家庭作坊生产模式为主,生产人员少,技术不能得到及时的延续和更新,不擅长推销,销路不畅。主要外销日本、港台等地,内销较少。
产品荣誉
2005年,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
2006年,南通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蓝印花布之乡”。
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月,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
2014年,南通蓝印花布入选“江苏符号”,成为国家认可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南通蓝印花布产地范围为江苏省南通市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坯布:布面平、色质白、质地紧的白色棉布料,裁剪成每段12.5米。
2.靛蓝:用产地范围内种植的蓝草制成的靛蓝0.5千克加水25千克,加入1至1.5倍的石灰水,再配入1.5倍的酒糟式米酒,搅拌充分溶化,缸水呈蓝色,水面现靛沫即可。
二、工艺过程
1.工艺流程:脱脂→裱纸→刻花版→上桐油→刮防染浆→染色→晾晒→整理。
2.关键工艺要点:
(1)脱脂:坯布置于含碱4%至6%的水中浸泡,加温至50℃以上,浸泡24小时后再置于清水中浸泡2天至3天,反复清洗脱脂退浆后晒干。
(2)裱纸:由3层至5层纸裱制而成,所用纸为贵阳皮纸或桑皮纸2层至3层、高丽纸1层至2层、普通白纸1层。
①刻版:分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图案造型。刻制方法有蓝底白花阴刻法、白底蓝花阳刻法、蓝白底组合刻制法。
②上桐油:用光滑卵石将刻制好的花版反面打磨平整后反复刷熟桐油。第一次上油少而薄,干后再刷,正反面反复刷2次至3次,阴干压平使用。
(3)刮防染浆:在坯布上均匀洒水至半干半湿时卷紧布匹再刮浆。防染浆料选用黄豆粉加入石灰粉(黄豆粉和石灰粉比例为夏季1:0.7,冬季1:1),配好的原料加水不断搅拌至黏度适中。细致花纹可用糯米粉蒸熟后作防染浆。
(4)刮灰与晾晒:染色的布挑出后置于染缸上沥干再室外晾晒。晒干后用3%至5%的醋酸酸性水浸泡30分钟至35分钟固色,取出沥干清洗3次再晾干。堆起打松灰浆后刮去灰浆,晾干滚压平整存放。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蓝印花布为纯手工制作,图案有断刀特点,产品上具有在染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冰裂纹;色花比较完整、图案自然、美观、分布合理;允许有轻微色差,无明显搭色、集中的小色点和影响外观的露底。
2.理化指标:水洗尺寸变化率为-3.5%至1.5%;经向断裂强力≥300牛;纬向断裂强力≥180牛。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南通蓝印花布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江苏省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南通蓝印花布的检测机构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历史文化
关于蓝印花布,民间流传着不少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南通从前是一片海滩,人们靠打鱼为生,用麻丝结网,麻片遮身,日子过得很苦。有一天,王母娘娘做寿,在瑶池大摆筵宴,请来了西天老佛、东海龙王、南海观音、四方菩萨、八路神仙。王母心里高兴,亲自带领仙女去花园摘蟠桃,无意中王母向下界一瞧,正好瞟见通州,只见那里人们披着麻片,没有衣穿,不禁动了恻隐之心,立即传派鹊神回宫取出三粒棉种,又命牛郎织女下凡传授耕织,限期一年教会通州百姓植棉纺织。鹊神奉命衔去了三粒棉种,正待飞回花园复旨,不料路经瑶池,嗅见酒香扑鼻,不觉馋涎欲滴。嘴一开,一粒棉种掉进玉盏,沾上琥珀色的琼浆。鹊神连忙拣了起来,趁无人看见赶紧到花园将棉种交给牛郎。织女和牛郎高高兴兴地下凡去了。暑往寒来,不觉一年过去,各路神仙又来为王母娘娘贺寿。牛郎织女也如期归来,完旨交差,献上纱支若干,却见其中有的不是白色而是黄色,感到诧异,便问何故。织女禀道:“通州棉花中有一种花色微黄,人称紫黄色,不知何因?”鹊神知道无法隐瞒,便如实说出棉种掉落酒杯沾上琼浆的缘由。王母娘娘非但没有责怪还论功行赏,赐牛郎仙酒三盏,织女仙桃三个,对鹊神也不怪罪,要他每年七夕带天下喜鹊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王母趁着酒兴要各路神仙作法使通州人穿上花布衣服。于是观音摘下柳叶,龙王取下缠在脚上的海草,齐向下界掷去,田野上顿时长起了叫“大蓝”、“小蓝”的植物,于是人们用它染起了蓝印花布。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3 19:01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