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26年,地处中心城区联合街,前身是闻名中外的“南阳女子中学”,由民国首任南阳知府、
同盟会会员、
辛亥革命志士、教育先驱
杨鹤汀,著名甲骨文专家、史学家
董作宾,著名教育家
张嘉谋共同创办。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改名为“河南省立女子中学”,直属河南省政府管理。
南阳市第四中学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市中心位置。西侧有历史上保存最完好的
南阳府衙。
南阳市简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
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南阳又有“
南都”、“
帝乡”之称。历史上,南阳是古
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汉代时期,南阳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现有
宛城冶铁遗址;
东汉时期曾作为陪都。“
科圣”张衡、“商圣”
范蠡、“智圣”
诸葛亮、“
医圣”
张仲景、“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多是出自或发迹于这里;因此地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所,故南阳又有“南都”、“帝乡”之称。
随着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组建,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他们积极开展“青蓝工程”,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与兄弟学校进行对接和交流。同时,学校把教师竞比贯穿到日常的工作中去,有效拓展了教师综合素质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截止2020年9月,学校在岗教师17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32人,省、市骨干教师68人,市区级优秀教师56人,98人次获省、市、区级优质课一、二等奖,25项省市级课题结项。
四中注重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在努力构建渗透爱国主义、传统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新模式的同时,通过开办班主任论坛,创办家委会工作室,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实现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学校充分利用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所处古宛城丰富的历史资源,打造四中的德育特色,创新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社、红色基因践行团、古城文化宣讲社、生态文明科普团等特色社团,通过开展志愿服务、重走本土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引导学生体悟家乡历史文化,使学生对家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升华家国情怀,养成责任担当、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升学率,学校依据自身特点,在努力提升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同时,整合校内专业团队,大力发展特长教育,开设美术、音乐、体育等特长专业教学,为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积极创造条件。这些年来,学校为高校输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备受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称赞,特长生教育逐渐成为该校的一大亮点。令人欣喜的是,2020年高考,四中在当年初升高招生第三批录取的背景下,低进高出,艺术一本上线63人。这些优秀考生圆梦
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创造了该校高考新的辉煌。
1926年3月,南阳有识之士
杨鹤汀、许静山、许文园等筹建了私立南阳女子中学,校址在老员店(俗称老盐店),有学生十八名。到1930年不光宛属十三县的女防来此上学,就连湖北
光华县的女孩子也来此报考学习,学生达300多人,当时的考试科目只有国文、数学两科。
抗日战争时期,女中先迁
南召县柳青店柳村,再迁南阳县石桥镇夏村,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迁回老校址——市老员店。1948年秋冬之交,南阳将解放,部分师生被迫南逃,女中停办。1949年11月4日南阳解放,在南阳地委的直接关怀下,办起了省立南阳女子中学。1955年秋,以南阳县立第七中学的校名招收两个男女混合班,附设在省立女子中学初中部。1956年秋,省立女中的高初中分办,高中迁出,初中部留原校和
南阳县七初中、私立豫阳中学、南阳一、二高中的初中班合并,命名为南阳县第七初级中学。1962年秋,县市分治,南阳县第七初级中学更名为南阳市第二初级中学,在1968年(文革中);南阳烟厂“
工宣队”进驻学校,南阳市二初中又改称南阳市烟厂“
五七”干校。1971年二初中增设高中班,
学制改为高、初中合并为四年的完全中学,更名为南阳市第四中学。1994年7月,南阳撤地设市,为南阳经济腾飞、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南阳市新分出
宛城区、
卧龙区。1995年7月起,南阳市四中隶属宛城区教委,高初中在校学生共24班,高中6班,初中18班。1995年7月,经市教委批准,南阳市四中高中部改为南阳市女子职业学校,直接招收职专学生,发
职业中专毕业证,学制三年,每届招收旅游专业1个班,学生50人,商业服务专业一个班,学生50人,原高中部二三年级学生并到三中就读。1996年9月起,招收
旅游专业、服装专业各1个班,共100名学生,学制三年。1999年,职专部继续招收旅游、服务专业各1个班的学生,初中部设立18个班,职专部设6个班,全校共计24个班规模。2000年9月,高中部恢复招生,四班规模,学生320人。
学校占地57.8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综合楼和教师住宅楼等,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在校学生1300人,在岗教职工110人,共有高中级教师54人,本科学历6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35人。
2012年4月4日,挪威亲友团参观南阳市四中。 重点访问了当年挪威传教士在我市的活动遗迹(南阳基督教堂、南阳市四中)。原南阳德育女子小学(后发展为南阳市四中)首任校长挪威女教士孟慕贞的后人及家属随团来访。
相关资料: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挪威传教士在湖北
老河口建立传教中心,当年从老河口派教士,来南阳传教,初在察院街(今民主街)租房开设教堂,以后购买四隅口(今和平街与联合街交叉口)房宅1处,修建教堂。 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四隅口东侧创办德育女子小学(即现南阳市四中),校长为挪威女教士孟慕贞,教员2人,招生40名。以后又在四隅口南开办
三育小学(男子),校长郑明道,挪威教士何维义具体负责。两校学生不论信教与否,圣经为必修课,成绩优良者,由教会保送老河口教会育英师范或育英中学免费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