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
干支数字、
世系、
天象、食货、征伐、
畋游、
杂纂等8部分,共选甲骨800片。除选自当时已印行的著录外,还使用了
马衡《凡将斋藏甲骨文字》等拓本。
书后附别录之一,包括
中央研究院藏大龟四版、《新获卜辞》拓片、何遂藏甲骨拓片三项;别录之二,则收录日本收藏的部分甲骨,题为日本所藏甲骨择尤。全书所选均为甲骨精粹,为研习卜辞提供了很大便利。
1958年曾作为《考古学专刊》,由作者加了校语、注释,并在考释方面吸收了一些专家的意见。科学出版社作了编辑加工,并重编索引。书中拓本、照片也有所更换,对一些不清晰的附以摹本。
郭沫若 (1892-1978),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县,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第一届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
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
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
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1958年9月,兼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