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粒
放毒型草履虫分泌的直径为0.2—0.5微米的毒素
放毒型草履虫分泌的直径为0.2—0.5微米的毒素,可杀死其他品系的草履虫,存在于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卡巴粒特性
卡巴粒 kappa particle,k particle,亦称k粒。它存在于放毒型草履虫的细胞质中,能进行自体复制,显有与病毒相似的性质,一般认为是寄生性病毒。卡巴粒的直径为0.2—0.5微米,长度为0.5—5微米。在具有放毒作用强的放毒型中,一个细胞内有400—1600个卡巴粒,这种粒子也可向草履虫的培养液中释放,可杀死摄取这种粒子的敏感型草履虫。与卡巴粒相类似的粒子有λ、σ、γ、δ等粒子。
草履虫素
草履虫中有一些品系可以产生一种毒素草履虫素),这种毒素可杀死其他品系的草履虫,而对自身却无害。于是将能产生毒素的品系称为放毒型草履虫;将可被杀死的品系称为敏感型草履虫,该品系不能产生草履虫素。放毒型草履虫所以能产生毒素,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在它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称为卡巴粒(Kappa particle)的特殊颗粒,草履虫素就是由卡巴粒控制产生的。另一个因素是在它的细胞核中含有显性基因K,当核基因K和卡巴粒共存于一个细胞内,该草履虫就能产生毒素,是由卡巴粒和显性基因K共同作用下的草覆虫具有放毒性。卡巴粒必须在K基因作用下才能复制,只有核基因K而无卡巴粒的草履虫是不能产生毒素的,因为核基因K不能在原先无卡巴粒的情况下重新产生卡巴粒。只有卡巴粒而无核基因K的草履虫开始时虽然也能放毒,但由于细胞不断分裂而卡巴粒不能复制,卡巴粒也就越来越少,最后(大约经历5~8代)就变成无卡巴粒的敏感型。放毒型与敏感型草履虫的基因型如下:
放毒型 敏感型
KK+卡巴粒 KK
Kk+卡巴粒 Kk
kk+卡巴粒 kk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7 07:53
目录
概述
卡巴粒特性
草履虫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