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
春节期间不返乡,留在工作地过年
就地过年,也叫原地过年,指春节期间不返乡,留在工作地过年。“就地过年”是倡议而非强制。对于个人来说,无论是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都要提高防疫意识,做好自身防护,过年也要少聚集。
提出背景
减少人群流动,是防控疫情的硬举措。春运难免聚集拥挤,而春运大量的人口流动也为病毒传播扩散创造了条件,加之冬季本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期,且低温环境适宜新冠病毒生存,因此,减少回乡过年的就地过年,就是春节前后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最好选择。
2021年初,国内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冬季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从上到下,都在强调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
发出倡议
2022年新年
2021年1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有个别地方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提出相关建议。
2021年新年
2021年1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下发通知,鼓励员工在工作地休假。各地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和职工意愿,灵活安排休假,引导职工群众在春节期间尽量在工作地休假。
2021年1月9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引导错峰出行和线上消费,优化和错峰安排学校寒假放假、春季开学的时间,倡导在工作地过年,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
2021年1月16日,七部门部署行动,鼓励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过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2021年2月1日,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人社部下发通知,要求从2月1日至3月31日春节前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 稳岗留工送培训”专项工作,鼓励企业为就地过年职工提供培训,务工人员参加线上线下培训可享受多项补贴。专项工作期间,人社部向社会遴选推荐的54家线上培训平台机构,将提供“不断线”服务,确保注册和学习正常运行。“中国职业培训在线”等平台也将免费提供线上培训资源以及视频课程、电子书、课件、动画等职业培训教学资源。对参加线上培训并取得相应课程培训合格证明的学员,按照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2020年12月起,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先后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鼓励企事业单位安排职工弹性休假、就地过年。
截至2021年1月11日,北京上海宁夏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河北
截至2021年1月13日,全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29个省份都倡议“就地过年”。
新华网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积极响应“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倡议,2021年1月新华网以原创手绘海报语言加主题文案场景创意设计,策划推出“此心安处是吾家”系列海报。解析“就地过年”的重要意义,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承担维护社会安全的责任,增进共识、凝聚合力,共同守护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
政策措施
保障工作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把人员流动降到最低,防止因人员流动导致疫情传播扩散。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特殊情况需要出行的,需经属地疫情防控机构批准。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要带头就地过年,引导外地农民工、尚未离校的师生就地过年。确需出行人员原则上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要切实加强生活物资保障和能源保供,特别是大中城市要提前安排,充分准备,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要做好就地过年群众管理服务,及时回应和满足就地过年群众需求。要确保群众出行方便有序和货运物流畅通,最大程度满足就地过年群众的购物、休闲、娱乐等出行需求。要保障就地过年群众工资休假等合法权益,以岗留工、以薪留工。要积极营造就地过年良好氛围,落细落实各项服务保障措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心安全过好年。
春运工作专班
2021年1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成立春运工作专班,要求减少不必要出行,确保疫情不因春运扩散,引导错峰避峰出行。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错峰放假、避峰开学、景区限量预约错峰接待等工作。
“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
2021年1月21日至3月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人社部、工信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七部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年,为重点企业和其他春节期间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保障,组织农村劳动力春节后有序外出务工,确保员工健康安全、企业生产有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特困对象
针对“就地过年”会影响到一部分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与家人团聚的情况,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说,为了保证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特困对象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民政部门正在会同当地的联防联控机制做好相关的工作,要把这些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的保障工作纳入当地的联防联控整体部署中去,摸查了解老年人在家过年的实际情况,组织城乡社区、志愿者、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为老人提供就医、送餐、代购和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
政策全文
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有利于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针对因疫情防控需要就地过年群众增加的新情况,抓紧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让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把人员流动降到最低,防止因人员流动导致疫情传播扩散。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特殊情况需要出行的,需经属地疫情防控机构批准。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要带头就地过年,引导外地农民工、尚未离校的师生就地过年。确需出行人员原则上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二、加强就地过年群众生活保障。切实加强生活物资保障和能源保供,特别是大中城市要提前安排,充分准备。引导和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卖场、生鲜电商、物流配送企业保持正常运营,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倡导社区、乡村零售网点春节假期每日营业时间不少于8小时。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确保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增加网络、电视、广播等文化体育节目供应,鼓励提供免费流量、网络视频APP限时免费电影放映等线上服务,低风险地区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公园体育场公共活动空间,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保障开放时间,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等要求,保障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假日旅游活动,更好满足群众旅游休闲需求。鼓励各地结合群众春节需求,积极提供非接触、少聚集的各类消费项目和社会服务。
三、做好就地过年群众管理服务。城乡社区要强化综合服务,充分发挥社区“两委”等基层组织基础作用,完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及时回应和满足就地过年群众需求。地方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要积极做好就地过年员工特别是外地农民工假期餐饮、住宿、医疗等服务保障。学校要加强学生食堂保供稳价和住宿保障等工作,做好对留校师生的关心关爱和安全管理。视情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适当向困难群众发放节日补助或临时生活补助。对困难老年人、孤儿、留守妇女和儿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包括因就地过年无法探望的老年人、儿童等,要加强摸底排查、走访探视,有针对性提供帮扶关爱,做到妥善照顾、服务到位。
四、确保群众出行方便有序和货运物流畅通。交通运输部门要统筹做好就地过年群众的运输服务保障工作,指导城市公交、地铁等公共服务单位和出租汽车企业根据需要合理调整运力和运营时间,最大程度满足就地过年群众的购物、休闲、娱乐等出行需求。保障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传统与智能、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出行服务。铁路、民航等单位要抓紧出台春节前后免收退票费的办法。加强应急物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低风险地区要全面取消货运通行限制,中高风险地区要及时公布对货运车辆的防疫检查措施和通行条件,优先保障民生物资运输车辆通行。各地区和邮政管理部门以及快递物流企业要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积极为寄递快递创造便利条件。
五、保障就地过年群众工资休假等合法权益。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错峰放假或调休,以岗留工、以薪留工,鼓励企业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引导吸纳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不裁员、少裁员,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对安排农民工就地过年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落实好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加强农民工生活居住安全保障,保障困难农民工基本生活,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时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对就地过年的农民工做好工资休假等权益保障。指导企业稳定就地过年群众的劳动关系,规范用工行为,不得违法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在春节期间安排职工工作的,用人单位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充分发挥社会矛盾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作用,努力化解和消除各种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六、积极营造就地过年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新平台优势,广泛宣传节日期间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方便群众出行、关心关爱群众就地过年等方面采取的措施,讲好节日期间坚守岗位、志愿服务、互帮互助的暖心感人故事,努力营造良好节日氛围。密切关注群众就地过年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七、落细落实各项服务保障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讲政治高度统筹做好春节假期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安排部署,加强组织协调,细化完善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及时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对城乡社区一线工作人员可结合实际给予适当值加班补助。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政策措施的精准性和人文关怀,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心安全过好年。
专家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醒,随着春节的到来,人流量将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在春节期间应当避免前往国内中风险地区以及国外地区,同时减少自身的外出,而在外出的时候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提醒大家,新春佳节的脚步近了,但疫情防控的弦仍不能放松。对此,多位公共卫生专家发出过节提醒。一旦发烧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提醒大家,春节外出购物尽量“不上手摸”,及时消毒。为避免人员流动带来的交叉感染,张伯礼院士呼吁就地过年,尽量不要多人聚会。针对农村这一防疫重点,钟南山院士送出多项节日叮嘱。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提醒,2020年国庆节,“几亿人口在流动都没有事儿”,但春节期间流动,“不行”。他表示,因为正处于寒冷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挺过去,迎来春暖花开,加上新冠疫苗普遍接种,疫情防控形势基本就会大好转,乃至迎来决定性胜利。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沿海发达地区财政实力比较雄厚,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当前外贸出口订单很多。因此尽量留住外来工,有助于消化订单,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因为疫情因素,有些外来工节后返岗也比较麻烦,到时候可能会影响生产。因此,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把外来工留下来过年可谓一举多得。
媒体评论
“就地过节”怎么过。农民工大学生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怎么办,错峰返乡如何落实。这既是人们的现实关切,也直接关系“就地过节”的推进效果。各地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要用心用情做好各项保障和后续工作。大到过年期间的市场供应、交通出行、商业娱乐、物流运输,小到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健康安全,提前做好预案部署,提供更多备选、替代方案,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就地过节”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地过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多方协作联动。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主体,也是推进“就地过节”的最后一公里,既要守土有责,也要积极发挥作用,配合做好“就地过节”的保障工作,不能“留而不管”。有的地方企业开出高达5000元的奖励留员工就地过年,错峰返乡;有的地方工会推出年货免费寄回家等举措;有的地方还准备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精神需求。多一些暖心关怀,多一些人性化举措,才能让人们在异地他乡感受到更多温暖。(人民日报 评)
倡导居民实行就地过年,是斩断疫情大范围传播的一个重要方法,有其必要性。公众对此应该给予理解、支持和配合,这既事关自身的健康安全,也事关全国防疫大局。各地在出台相关政令之前,应仔细评估当地疫情形势,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简单化、一刀切。对于群众就地过年涉及到的市场供应、公共交通、商业、物流等方面的保障,以及农民工、大学生、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要做好周密的安排和预案,尽最大可能确保就地过年的群众安心、舒心、开心。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回家过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就地过年会让许多人的春节有些不同,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付出,这种付出同样会被岁月铭记——你和我,曾为这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尽己所能,守望相助。(半月谈 评)
适逢寒冷冬季,适宜病毒传播。国内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已有29个省区市倡议“就地过年”。过年要不要回家,引发无数“打工人”热议。春节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在外工作的“打工人”想回家,留守的老人孩子想团圆,突然倡议“就地过年”,一时难以接受可以理解。但形势严峻,减少人员流动就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就地过年”已是一种现实需要。疫情当前,我们要顾好小家,也要顾全大局。毕竟,平安才能过好年!为了让更多人选择留下,已经有地方拿出真金白银,给留在当地过年的“打工人”发红包,给留守的困难群众发放补助补贴,网友直呼“暖心”。“就地过年”不是小事,如何让不能回家过年的人感受到家的温暖?留守的老人、孩子怎么办?节后休假探亲能不能安排?想让人留下来,还需要各地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细细谋划、系统规划。宣传好“就地过年”很重要,但保障好“就地过年”更加重要!客观地说,和新冠病毒战斗了一段时间,中国人民有经验有手段。“就地过年”是倡议非强制。对于个人来说,无论是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都要提高防疫意识,做好自身防护,过年也要少聚集。(新华网 评)
关键意义
外地务工人员要真心诚意“就地过年”。正处于寒冷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就地过年”是减少人员长距离流动和大规模聚集,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必要之举。“就地过年”虽只是倡导,不具强制性,但为了自己及家人,为了全社会,不妨多些服从和忍耐。“就地过年”并非排斥亲情与团圆。“线上拜年、见屏如面”。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即便相隔万里,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家人通过视频“见面”,跨越时空“线上团圆”,同样可以让“就地过年”变得温情满满。提倡“就地过年”,不是绝对不能回家过年。确有必要回家过年的,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要坚持科学配戴口罩;坚持规范洗手;尽可能减少人群聚集;如果有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治疗。
企业要真心实意留住员工“就地过年”。面对近期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出现的新挑战,全国各地纷纷出台鼓励企业春节留员工过年的举措。许多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真心实意留住员工“就地过年”。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留住员工“就地过年”,避免员工回乡再返程可能会涉及需要隔离而无法及时返工等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春运产生的员工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员工的稳定性,利于企业更好地生产经营。企业要通过以岗留工、以薪留工,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留住员工“就地过年”。合理安排生产、错峰放假调休,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落实好工资、休假等待遇保障。在年后尽量给员工安排一次带薪探亲休假,以弥补员工无法返乡过年的遗憾。
政府要全心全意服务保障“就地过年”。政府作为外来人员“就地过年”的倡导者,必须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比如,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等,让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春节。坚持物质激励和人文关怀并重,将服务保障的触角渗透到细化的层面。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要积极关心关照在家乡过年的留守老人与儿童,做好安抚工作,让他们在没有更多亲人陪伴的情况下也能过个好年,让在外群众在当地留得安心、过得舒心。真正实现保障到位、措施齐全,让外地务工人员自愿留下来,让倡议更加有效。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就地过年”是打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主动仗的具体举措。各地要站在疫情防控的高度,做到“就地过年”的服务保障更到位,助企服务更有力,“年味服务”更足些,构筑更加坚实的“就地过年”民意基础,使“就地过年”蔚然成风。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1 11:38
目录
概述
提出背景
发出倡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