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卵泡
靠近白膜中央的卵细胞
原始卵泡位于皮质浅部,体积小,数量多。卵泡中央有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周围为单层扁平的卵泡细胞(又称颗粒细胞)。
概念
原始卵泡:靠近白膜,中央有一个卵细胞
发育过程
一般可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四个阶段。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又合称为生长卵泡
卵泡简介
初级卵母细胞圆形,较大,直径约40μm,核大而圆,染色质细疏,着色浅,核仁大而明显,胞质嗜酸性。初级卵母细胞是在胚胎时期由卵原细胞分裂分化而形成,随即进入第一次成熟分裂,并长期停滞于分裂前期(12~50年不等),直至排卵前才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卵泡细胞较小,扁平形,细胞与外周结缔组织之间有薄层基膜。卵泡细胞具有支持和营养卵母细胞的作用,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有许多缝隙连接
初级卵泡
初级卵泡由原始卵泡在卵巢中发育形成。此时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卵泡细胞由单层扁平变为立方形或柱状,随之细胞增殖成多层(5~6层)。在排列紧密的卵泡细胞间开始出现考尔一爱克斯诺小体,其数量随卵泡的生长而增多。小体为圆形囊泡,腔面是一层基膜,周围环绕紧密排列的卵泡细胞,腔内含有卵泡细胞分泌的物质,参与卵泡液的形成。卵巢颗粒细胞肿瘤与考尔一爱克斯诺小体的分化有关。在初级卵泡早期,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一层含糖蛋白嗜酸性膜,称为透明带,它是卵泡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共同分泌形成的。在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或卵泡细胞之间有许多缝隙连接。这些结构有利于卵泡细胞将营养物质输送给卵母细胞以及细胞间离子、激素小分子物质的交换,沟通信息,协调功能。此外,在受精过程中,透明带对精子与卵细胞间的相互识别和特异性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次级卵泡
初级卵泡继续生长成为次级卵泡,卵泡体积更大,卵泡细胞增至6~12层,细胞间出现一些不规则的腔隙,并逐渐合并成一个半月形的腔,称为卵泡腔,腔内充满卵泡液。卵泡液是由卵泡细胞分泌卵泡膜血管渗出液组成,卵泡液除含有一般营养成分外,还有卵泡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卵泡的发育成熟有重要影响。随着卵泡液的增多及卵泡腔扩大,卵母细胞居于卵泡的一侧,并与其周围的颗粒细胞一起突向卵泡腔,形成卵丘。此时初级卵母细胞直径可达125—150μm。紧贴透明带的一层往状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分布在卵泡腔周边的卵泡细胞较小,构成卵泡壁,称为颗粒层。在卵泡生长过程中,卵泡膜分化为内、外两层。内膜层含有较多的多边形或梭形的膜细胞及丰富的毛细血管,膜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征。外膜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胶原纤维较多,并含有平滑肌纤维。具有卵泡腔的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又称为囊状卵泡
成熟卵泡
成熟卵泡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卵泡体积很大,直径可达20mm,并向卵巢表面突出。成熟卵泡的卵泡腔很大,颗粒层甚薄,颗粒细胞也不再增殖。此时的初级卵母细胞又恢复成熟分裂,在排卵前36~48小时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很小的第一极体。第一极体位于次级卵母细胞和透明带之间的卵周间隙内。次级卵母细胞随即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停止于分裂中期。人每个月经周期,可有若干个原始卵泡生长发育,通常只有1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 卵泡发育过程中还有内分泌功能,主要分泌雌激素。雌激素是颗粒细胞和膜细胞FSHLH的作用下协同合成的。膜细胞合成的雄激素透过基膜进入颗粒细胞,在芳香化酶系的作用下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这是雌激素合成的主要方式,称此为“两细胞学说”。合成的雌激素小部分进入卵泡腔,大部分释放入血,调节子宫内膜靶细胞的生长分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30 16:52
目录
概述
概念
发育过程
卵泡简介
初级卵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