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北朝南,北边的就是正房,南边是南厢房,东边的房子叫东厢房,西边的叫
西厢房。
老式中国家庭居住在四合院时,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
西厢,佣人住
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1989年《睢县志·古建筑》:“
袁家山(
袁可立别业),……建国后,大殿左侧建厢房十间,作为文物陈列室。”
北京的四合院分大、中、小三种规格。大四合院的正房是前廊后厦,后有罩房。东西厢房南边的
花墙子中间有一座
垂花门,门内是四扇木屏风,东西厢房都有
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圆月亮门儿,可以穿行。外院,东西各有一道花墙,中间是月亮门儿,四扇绿油漆的木屏风,红
斗方字,东边的是“动壁图书”,西边的是“西园翰墨”。
可以从这个门儿到跨院去,南房有
穿山游廊。如此布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互相连通的几个院落。过去能住大四合院的多为皇亲国戚,或者是有相当身份的官员。解放后,这种院子有的成为领导人的住处,有的是单位的
办公用房或宿舍。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间或七间,屋里有木隔断或
落地罩,也有的正房和厢房带廊子。五间的是三间正房两间
耳房,耳房单开门。七间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间,有两个与正房相通的套间儿。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和耳房之间,有过道儿,可通后院。东西厢房的南边,有一道院墙,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院墙的正中间有月亮门儿,月亮门儿的后边,立一个
影壁。外院,东西各有鹿顶一间或两间。鹿顶的房子比厢房稍小一些,用做厨房或是仆人们住。南房七间的格局,尽东头儿的一间是大门洞儿,大门西边的一间是门房儿,
房门开在大门洞的西山墙。尽西头儿的一间做车房或是做旁门。中四合院多为一般的官员,或者有一定财力的文化人及做买卖的商人。解放后,北京大部分居民住这种房子,逐渐成为
大杂院。小四合院布局简单,一般是北房三间,分成
一明两暗或是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
清水脊的门楼儿,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小铁环儿,用来敲门。也有的小四合院是棋盘心的,或是仰瓦灰梗儿的。一家儿两三辈儿人,住小四合院,独门独院,非常合适。解放后,一部分小四合院依然延续独门独院的格局,大部分成为有三、四户人家居住的小杂院。
《西厢记》之所以叫《西厢记》就是因为张生住的是西厢房,
崔莺莺住东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