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纳把技术差距产生到技术差距引起的
国际贸易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模仿滞后时期,全期又分为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两个阶段。其中,反应滞后阶段初期为
需求滞后阶段。需求滞后指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开始出口新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反应滞后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企业家的
决定意识和规摸
利益、
关税、
运输成本,国外
市场容量及
居民收入水平高低等因素。如果技术创新国家在扩大
新产品生产中能够获得较多的规模利益,运输成本较低,进口国
关税税率较低,进出口国家的市场容量差距及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小,就有利于保持出口优势,延长反应滞后阶段:否则,这种优势就样易失去,反应滞后阶段将缩短。
胡弗鲍尔用图图形形象地描绘了波斯纳的学说,横铀T表示时间,纵轴口表示商品数最,上方表示技术创新国A的生产和出口(B国
进口)数量,下方表示技术模仿国B的生产和出口(A国进口)数量。从t0起,A国开始生产新产品,t0-t1为需求滞后阶段,B国对新产品没有
需求。因而A国不能将新产品出口到B国。过了t1,B国模仿A国
消费,对新产品有了需求。A国出口、B国进口
新产品,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量逐渐增加,A国的出口量、B国的进口量也逐渐扩大。由于新技术通过各种途径逐渐扩散到B国,到达t2,B国掌握新技术开始模仿生产新产品。反应滞后阶段结束。掌握滞后阶段开始,此时A国的生产和出口(B国进口)量达到极大值。过了t2,随着B国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A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B国的进口量)不断下降。到达t3,B国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新产品
成本进一步下降,其
产品不但可以满足国内
市场的全部需求,而且可以用于出口。至此,技术差距消失,
掌握滞后和模仿滞后阶段结束。可见A,B两国的
贸易发生于t1-t3这段时间,即B国开始从A国进口到A国向B国出口为零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