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躬自省
汉语成语
反躬自省(拼音:fǎn gōng zì xǐng)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先秦诸子《礼记·乐记》。
成语出处
先秦·先秦诸子《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反躬自省”。
成语故事
东周时期,孔子前往宋国,到了匡地时,由于阳虎曾经施暴力于匡地的人民,孔子与阳虎长得又很相似,于是匡地的人便以为阳虎又来了,赶快报告给匡地的主宰简子。简子听后,马上率领士兵,披上铠甲,驱马前往,将孔子一行人团团围住。
子路生性勇猛,一见匡人围攻,不知何故,非常不悦,拿起兵器便要与他们对战。孔子见了,立即制止子路说:“哪有修行仁义之人,改变不了世俗的凶暴呢?不讲授诗书,不学习礼乐,那是我的过错啊。如果以阐述先王之道,喜欢古代典章制度作为过失,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是命运安排啊。来,你来唱,我来和。”
子路听了夫子之教,便放下兵器,拿出琴开始弹唱起来,孔子于是和着音乐唱起来,其音曲甚哀,唱了三遍之后,匡人知是圣人,并非阳虎,于是脱去战甲,离开了。
成语寓意
孔子在遇到他人误解攻击时,不仅没有恼怒,与弟子一起上去与人撕扯,却先冷静下来反思自身的原因,查找问题所在,用最巧妙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成语告诉人们,反躬自省,是君子之所为,是君子的必备素养。“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都是儒家圣人留给人们的自省之道。自省是一种自发行为,取决于个体自身的自觉性和认识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我反省,勇于接受批评,遇到事情,做到反躬自省,严格约束自己的各种行为。
成语运用
“反躬自省”指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南宋·朱熹《乐记动静说》:“此一节正天理人欲之机,间不容息处。惟其反躬自省,念念不忘,则天理益明,存养自固,而外诱不能夺矣。”
近代·赵尔巽清史稿·文宗纪》:“诏曰:‘今年过节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内省,未能上感天和。’”
成语辨析
反躬自省—闭门思过
“反躬自省”与“闭门思过”意义相近,两者皆有自我反省的含义;区别在于“反躬自省”强调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只检查自己,语意较轻;而“闭门思过”则强调关起门来,在不与别人接触的情况下独自认识自己的过失,语意较重。“闭门思过”的人自己一般都有过失,而“反躬自省”的人则不一定真有过错。其次两者用法也不相同,“反躬自省”可以带数量短语作补语;“闭门思过”一般不这么用。
参考资料
反躬自省.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5 08:23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