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丘
中郎将,发,发掘。丘,坟墓。
中郎将,官名,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
光禄勋。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鲁迅曾经说,“
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这是根据
袁绍攻伐曹操时发布的
檄文中的说法:“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檄文又具体指出曹操曾经亲自组织和指挥盗发
梁孝王陵墓:“(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这篇文字成为古来檄文的名篇,起草者是大名士,列为“
建安七子”之一的
陈琳。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集团。曹操曾经对陈琳此文中对于他祖上行为的揭露表示不满,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似乎取默认态度。所谓“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设置,或许确是事实。
当前很多小说、散文都说曹操设置过“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尤其是畅销小说《
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系列,其中关于盗墓门派尤其是“摸金校尉”描写得神乎其神。那历史上曹操是否设置过“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呢?
其实,在正史中并没有关于曹操设置这一“官职”的记载,而是最早出自于袁绍讨伐曹操的一篇著名的檄文里面。该檄文有陈琳执笔,把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其中说到曹操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讨伐徐州
陶谦时沿路掘人丘墓,先人尸骨散于道路,招致天怒人怨。
笔者研究了这一问题,发现古代一些专家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清代历史学家
毛宗岗就评价《三国》的这一说法是“文人
曲笔也”。笔者也同意这一看法。睿智如曹操,不可能设置这么一个违反中国伦理
道德传统的官职。如果说三国期间谁盗墓最厉害,那只有
董卓。把
洛阳地区的帝王陵墓挖了一遍。
曹操之所以会有此恶名,是因为其父
曹嵩在途径徐州时为陶谦部将所杀,因此大举兴师问罪。曹操部队在进军道路上大肆杀戮、发人丘墓,曹操也予默许,即“你杀我父亲,我毁你先人坟墓”。当时的好事者予以讽喻,曹操就此被人戴上了高帽。
正史只记载在南朝宋前废帝
刘子业时设立过发丘中郎将一职,由
建安王休仁担任,《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记载:“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诔》及杂篇章,往往有辞采。以魏武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领之,其余事迹,分见诸列传。”至于建安王(刘)休仁是否真的盗墓,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