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
汝南郡汝阳县(今属河南省
周口市商水县)人。
东汉末年军阀首领,
汉末群雄之一。
人物生平
名门清流
袁绍出生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
汝南袁氏”。从高祖父
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袁绍的祖父是司徒
袁汤,生母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婢女,生父不明(有五官中郎将
袁成、司空
袁逢两种说法,详见“人物争议”目录)。袁绍出生在京师雒阳,出生时恰逢父亲袁成去世,由养母(袁成正妻)等女子抚养长大被叔父袁逢、
袁隗所关爱。
袁绍幼年时做了郎官,由于容貌仪态出众,经常被人模仿。弱冠出任濮阳县长(一作濮阳令),有清正能干的名声。遇母丧而辞去官职,回到汝南,有副车从骑。袁绍将进入汝南时,不想让
许劭看到他们,就打发走宾客,只乘着一辆车回家。服完三年丧礼,袁绍回想感叹自己一出生便是无父孤儿,又为父亲(袁成)服丧礼。服丧期满后,他搬到雒阳居住。袁绍相貌俊美,举止威仪,为人仁爱,注重名声,加上袁绍降低身份倾心结交,士人全部抢着投奔他。来的士人不论身份贵贱,袁绍都以与自己平等的礼仪相待,因此来访宾客的各种车辆挤满了雒阳的大街小巷。
这时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
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清流党人”。袁绍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
张邈、
何颙、
许攸、吴子卿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
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
陈蕃、
李膺过从甚密,袁绍很仰慕他。在
党锢之祸中,何颙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雒阳,听从袁绍的计谋策略,帮助党人避难:对一些穷困无助的人,帮助他们渡过祸患。对一些被追捕的人,出计使他们得以逃跑或隐藏起来,使不少人免于党祸。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之徒,不知在干何事。袁隗听到风声后斥责袁绍,但袁绍依然不为所动。
中平元年(184年),
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面对大将军何进的辟召,不得已只能从命出仕。
何进是汉灵帝
刘宏皇后何氏(参见词条
灵思皇后)的异母兄,以外戚贵显,统领左右
羽林军,对宦官专政不满。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氏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从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当时,宦官的势力仍然很大,中常侍
赵忠、
张让等并封侯爵。郎中
张钧上书痛斥宦官专政之害,竟被捕杀狱中。
诛除宦官
中平五年(188年),东汉朝廷另组
西园新军,置
西园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校尉(《三国志》作
中军校尉,《后汉书》作佐军校尉),但大权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
蹇硕手中,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听调度指挥。讨虏校尉
盖勋向袁绍和宗正
刘虞提出诛除奸宦、提拔贤良的想法,三人不谋而合、结成同盟,后因盖勋被调离而没有行动。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病重,太子未立。蹇硕等宦官不愿意大权落入何进手中,因此借口
韩遂作乱,提议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在这个关键时刻,何进洞悉宦官的诡计,以青徐黄巾复起为辞,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兖,待袁绍兵还,自己再西击韩遂。没过几天,汉灵帝病死,蹇硕决定先诛何进,后立刘协,于是派人迎何进入宫计事,何进却集结军队于宫外,严阵以待,而称病不入。蹇硕迫于压力,不得不立
刘辩为帝。
刘辩即位,何皇后以
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傅袁隗与大将军何进辅政,同
录尚书事。
何进暗中决议诛除宦官,袁绍也久有谋划,他通过何进的宾客
张津对何进说:“黄门、常侍这些宦官执掌大权已经天长日久,又与长乐太后(
董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应该另择贤良,整顿国家,为天下除害。”何进甚以为是,因为袁氏得到海内的人拥护,袁绍向来善于养士,豪杰甘心为他所用,与他的堂弟袁术、智谋之士
逢纪、
何颙、
荀攸等,一起成为何进的心腹。
对此,蹇硕非常不安,再度谋划诛杀何进,但被人告发,何进下令捕杀蹇硕。袁绍对何进说:“从前
窦武准备诛杀内宠,而反受其害,原因是事机不密,言语漏泄。五营兵士都听命于宦官,窦武却信用他们,结果自取灭亡。如今将军居帝舅大位,兄弟均领
强兵,军队将吏都是英俊名士,乐于为将军尽力效命。一切在将军掌握之中,这是苍天赐予的良机,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掉祸害,以名垂后世!”何进深以为是,于是托病不入陪丧,又不送葬。即与袁绍定计策,并把所定计策告诉了太后。但何太后却不同意,何进也就不敢违背太后意旨,只欲图诛杀比较放纵的宦官,但袁绍认为宦官亲近皇帝,出入号令,不全部消灭,以后必定成为大患。
由于何太后的母亲
舞阳君与何进的弟弟
何苗多次受到宦官贿赂,因此从中作梗,多方阻挠;也由于何进犹豫,所以没有结果。袁绍等人看见这种情况,心里十分焦灼,再一次献策,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开往京城,对太后进行兵谏。何进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下令召前将军
董卓驻关中上林苑,使府掾太山
王匡发动他所在郡的强弩手,召东郡太守
桥瑁驻城皋,使武猛都尉
丁原烧孟津,火光照得城里通红,都说要诛杀宦官。何太后依旧不从,何进更因为何苗的劝谏而犹豫。袁绍担心何进会改变主意,于是对他说:“互相结合的形势已经露出来了,事情不办,就要发生变故,将军还等待什么,为什么不早决定呢?”何进于是用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
王允为河南尹。袁绍派洛阳方略武吏监视宦官,并催促董卓等驰驱驿上,准备进兵平乐观。何太后才感到事态严重。她匆匆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放回家。宦官们着慌了,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一起去叩求何进恕罪。袁绍在旁再三劝何进乘此机会杀掉他们,但何进还是把他们放走了。袁绍很不甘心,写信通知州郡,诈称是何进的意思命令逮捕宦官的亲属入狱。
宦官们在张让的指挥下,中常侍
段珪等率领党徒数十人,骗何进入宫后,将何进斩杀于嘉德殿前。何进部将听说何进被杀,领兵入宫,虎贲中郎将袁术攻打宫城,焚烧青琐门。张让等人遂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从复道仓皇外逃。袁绍与袁隗矫诏召宦官亲党
许相、
樊陵前来,将他们斩杀,然后与何苗列兵朱雀阙下,捕杀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宦官赵忠等人;又下令关闭北宫门,严禁出入,指挥士兵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死者有二千多人,有些不长胡须的人也被当成宦官杀掉了,有的自己发露身体然后才得免遭杀死。袁绍进兵排宫,有的人上端门屋进攻宫中。期间,袁绍与王匡等人并力入端门,于承明堂上格杀中常侍高望等二人。张让、段珪等人被迫带着少帝、陈留王奔往小平津,又遭到
卢植、
闵贡的追击,最终投河自尽。
讨伐董卓
正当袁氏叔侄在内宫诛杀宦官的时候,董卓率领军队抵达雒阳西郊,于北邙阪下与少帝和陈留王相遇。董卓无意中得到了一张王牌,他拥簇着少帝,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进雒阳城。鲍信对袁绍说:“董卓拥有强兵,居心叵测,如果不能及早采取措施,就要陷入被动,如果乘他长途行军,士马劳顿,发起突然袭击,还能擒拿他。”袁绍见董卓兵强马壮,不敢轻举妄动。
董卓商议想废掉皇帝重新立帝,对袁绍说:“统治天下的君主应当找贤明的人担任。灵帝令人愤恨,董侯还可以,应当立为皇帝。”袁绍说:“当今皇上年轻,没有什么错处传扬于天下,假使不顾礼法,随心所欲,废掉嫡嗣而立庶子为皇帝,恐怕大家觉得不大妥当。”董卓手按佩剑怒斥袁绍:“竖子怎敢如此!天下之事,岂不是由我决定?”袁绍机智地回答说:“这是国家大事,请到外边同太傅(袁隗)一块商议。”董卓又说:“刘氏的后嗣不足以留着。”袁绍勃然大怒:“天下强横的,难道只有董公!”横陈佩刀,一躬到底,径自出门而去。
袁绍把朝廷所颁符节挂在东门上,逃亡冀州。董卓下令通缉袁绍,侍中
周毖、城门校尉
伍琼、议郎何颙等人都是名士,他们劝董卓说:“废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绍不识大体,因此害怕逃跑,并非有其它意思。如果通缉他太急,势必激起事变。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
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招集豪杰,拉起队伍,群雄都会乘势而起,那时,关东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给他一个郡守当当,那么,他庆幸免罪,也就不会招惹事端了。”于是,董卓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赐
爵位为
邟乡侯。(《山阳公载记》记载董卓以袁绍为前将军、邟乡侯,袁绍接受侯爵,不接受前将军官职。)袁绍仍然自称兼领司隶校尉。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
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他自署相国,又自称“贵无上”,性极残忍。董卓擅行废立和种种暴行,引起了士大夫的愤恨,他所任命的关东牧守也都反对他。各地讨伐董卓的呼声日益高涨。而讨伐董卓,袁绍是最有号召力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的家世地位,还因为他有诛灭宦官之功和不与董卓合作的举动。本来,冀州牧
韩馥担心袁绍起兵,派遣几个部郡从事驻
勃海郡在袁绍门前看守他,让袁绍无法行动。这时,桥瑁冒充三公写信给各州郡,历数董卓罪状,称“受董卓逼迫,无以自救,亟盼义兵,拯救国家危难”云云。韩馥接到信件,召集部属商议,他问大家应当助袁氏还是助董氏,治中从事
刘子惠正色说:“兴兵是为国家,说什么袁氏、董氏。”韩馥语塞,脸有愧色。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写信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
初平元年(190年)的年号是“初平”,而袁绍字“本初”,年与字相合,他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平定祸乱。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董,董卓听闻关东骑兵,因为害怕而毒杀弘农王,二月迁都长安。当时,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仍领司隶校尉,与河内太守
王匡屯河内,韩馥留邺,供给军粮。豫州刺史
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
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
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
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屯
酸枣,后将军袁术屯
鲁阳,各有军队数万。
初平元年(190年)三月,董卓因袁绍、袁术在山东起兵,就将袁隗以及在京的袁氏宗族全部杀死。此时,豪杰大多归附袁绍,而且因他一家遭难受感动,人人想着为他报仇,所以州郡蜂拥而起的部队,没有不打袁氏旗号的。韩馥见人心归附袁绍,忌恨袁绍得到众人拥护,害怕他对付自己,于是经常派人阻碍袁绍的一举一动。董卓派大鸿胪
韩融、少府
阴修、执金吾
胡母班、将作大匠
吴修、越骑校尉
王瑰,劝解袁绍等各路军队。袁绍指派王匡杀掉了胡母班、王瑰、吴修等人,袁术捕杀了阴修,只有韩融因为德高望重免于一死。
此时,讨伐董卓的各州郡长官各怀异心,迁延日月,保存实力: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与冀州刺史韩馥及山东诸将商议,因为刘协年幼,受制于董卓,而且远隔关山,不知道是否还活着,想拥立宗室中岁数大、辈分高的
刘虞为皇帝。于是以关东诸将的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
张岐拜见刘虞,呈上众议。刘虞却断然拒绝。他们又请他
领尚书事,承制封拜,也同样被刘虞拒绝了。但刘虞仍然与袁绍联盟。
入主冀州
当时,董卓并未垮台,关东牧守们却为了扩充个人的地盘,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争斗。韩馥唯恐袁绍做大,故意减少军需供应,企图饿散、饿垮袁绍的军队。在袁绍从河内进军孟津时的途中,韩馥下属带领几百艘船和上万人的军队在深夜敲打着震耳欲聋的鼓声威胁袁绍,让袁绍十分厌恶。
初平二年(191年),韩馥部将
麹义反叛,韩馥讨伐不利,袁绍派使者与麹义结交。
结交韩馥叛将,除却怨恨韩馥多次对他不利之外,还因为袁绍决心入主
冀州。在联兵讨董时,袁绍曾经透露过他的计划是“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
乌丸、
鲜卑之众,南向争夺天下”。所谓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其中间广大地区正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冀州。
不过,当时的渤海军饥乏,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逢纪献计道:“韩馥是一个庸才,可以暗中与辽东属国长史
公孙瓒相约,让他南袭冀州。待他大兵一动,韩馥必然惊慌失措,再趁机派遣能言善辩的人去和他说明利害关系,不怕他不让出冀州来。”袁绍很看重逢纪,果然照他的意思写一封信送给公孙瓒。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向西撤退,袁绍从孟津前线还兵
延津。
同时,公孙瓒发兵击破韩馥于安平,之后引兵入冀州,表面上借口讨伐董卓,实际计划暗中偷袭韩馥。七月,袁绍派说客
高干、
荀谌、
郭图、
张景明等人不失时机地到了
邺城。韩馥一战败绩,慌了手脚。荀谌他们对韩馥说:“公孙瓒乘胜南下,诸郡望风而降;袁车骑也领兵到了延津,他的意图难以预料。”韩馥急切地问应对办法,荀谌不正面回答,反问韩馥在宽仁容众、被天下依附方面,在临危决策、智勇过于人方面,在累世施恩,使天下受惠方面,他与袁绍相比如何。韩馥连答三个“不如”。荀谌又说:“公孙瓒率领燕、代精锐之众,兵锋不可抵挡;袁氏是一代英杰,哪能久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地。如果袁氏、公孙瓒合力,与将军交兵城下,将军危亡即在旋踵之间。袁氏是将军的旧交,而且结为同盟,如今之计,不如把冀州让给袁氏。”韩馥生性怯懦,缺少主见,听荀谌这么一说,也就同意了。
韩馥的部下长史
耿武、
别驾闵纯、治中
李历劝谏说冀州虽然偏僻,但甲士百万,粮食足以维持十年,而袁绍则是孤客穷军,仰人鼻息,就如同婴儿在手上一般,一旦断了奶,立刻就会饿死,不应让出冀州。韩馥说他是袁氏故吏,才能也不如袁绍,不得不让位。驻屯在河阳的都督从事
赵浮、
程奂听到消息,急急自孟津驰兵东下去见韩馥,船数百艘,众万余人。当时袁绍在朝歌清水口,赵浮等人整兵鼓夜过袁绍营,袁绍非常厌恶。赵浮、程奂到韩馥面前,请求出兵抗拒袁绍,韩馥不同意。随后,韩馥搬出官署,又派自己的儿子把冀州牧的印绶送交袁绍。袁绍代领冀州牧,自称承制,送给韩馥一个
奋威将军的空头衔。袁绍任命之前不被韩馥礼待的
朱汉为都官从事。朱汉得势后,为讨好袁绍,擅自命城郭兵包围了韩馥府第,士兵们拔出刀闯进府内。韩馥逃到楼上,朱汉抓住了韩馥的长子,打断其双腿。袁绍得知后,立刻处死朱汉。韩馥心中恐惧,请求离开冀州,之后投奔张邈。后来袁绍派使者到张邈那里,在张邈耳边悄声细语,韩馥怀疑他们要害自己,于是自杀。
袁绍问别驾从事
沮授:“如今贼臣作乱,朝廷西迁,袁家世代受恩,决心竭尽全力兴复汉室。然而,
齐桓公如果没有
管仲就不能成为
霸主,
勾践没有
范蠡也不能保住越国。想与卿同心戮力,共安社稷,不知卿有什么妙策。”沮授回答说:“将军年少入朝,扬名海内。废立之际,发扬忠义;单骑出走,董卓惊恐。渡河北上,渤海从命;拥一郡之卒,聚冀州之众。威声越过
河朔,名望重于天下。如今将军如首先兴军东讨,可以定青州黄巾;还讨
黑山,可以消灭
张燕。然后回师北征,平公孙瓒;震慑戎狄,降服
匈奴。可拥有黄河以北的四州之地,因之收揽英雄之才,集合百万大军,迎皇上于西京,复宗庙于雒阳。以此号令天下,诛讨未服,无人能抵御。”袁绍听了非常高兴,随即加封沮授为奋威将军,使他监护诸将。袁绍又用
田丰为别驾、
审配为治中,这两人比较正直,但在韩馥部下却郁郁不得志。此外,袁绍还用许攸、逢纪、
荀谌等人为谋士,上表
曹操为东郡太守。
界桥之战
冀州北面有公孙瓒,南面有袁术,这是袁绍的两个劲敌。袁术虽然是袁绍的
从弟,但二人向来不和。兖州刺史刘岱同时是袁绍和公孙瓒的姻亲,袁绍让妻子与孩子住在刘岱的治所内。另一边,荆州牧
刘表与袁绍是盟友,因此遭到了袁术和孙坚的袭击。
初平二年(191年),袁术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屯兵阳城。在孙坚出兵攻打董卓的时候,袁绍借机会派
周昂率兵袭取了阳城。袁术派遣公孙瓒的从弟
公孙越协助孙坚回救阳城,公孙越在作战中被流矢射中身亡。当时正在青州镇压黄巾军的公孙瓒将弟弟的死归罪于袁绍,于是举兵攻袁。袁绍大惊,只得拔擢公孙瓒的从弟
公孙范为勃海太守,以求缓和局势。但公孙范到勃海后,却立即倒戈。
公孙瓒威震黄河以北,举兵攻打袁绍,冀州各郡全都闻风而降、倒向公孙瓒。公孙瓒轻松击破冀州各郡军队,派使者要求刘岱与袁绍断绝联盟关系,被刘岱拒绝。
袁绍亲自领兵迎战公孙瓒,两军在
界桥南二十里处交锋。公孙瓒以三万步兵,排列成方阵,两翼各配备骑兵五千多人。袁绍令麹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以强弩千张为掩护,他统领步兵数万在后。公孙瓒见袁绍兵少,下令骑兵发起冲锋,践踏敌阵。麹义的士兵镇静地俯伏在盾牌下,待公孙瓒的骑兵冲到只距离几十步的地方,一齐跳跃而起,砍杀过去;与此同时,千张强弩齐发,向公孙瓒的骑兵射去。公孙瓒的军队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全军陷入一片混乱,骑兵、步兵都争相逃命。麹义的军队则越战越勇,临阵斩杀了公孙瓒所署冀州刺史
严纲,获甲首千余人,又乘胜追到界桥。公孙瓒企图守住界桥,但再次被打败了。麹义一直追击到公孙瓒的驻营地。
袁绍命令部队追击敌人,自己缓缓而进,随身只带着强弩数十张,持戟卫士百多人。在距离界桥十余里处,听说前方已经获胜,就下马卸鞍,稍事休息。这时公孙瓒部逃散的骑兵二千多突然出现,重重围住了袁绍,箭如雨下。田丰扶着袁绍,要他退入一堵矮墙里,袁绍猛地将头盔掼在地上,说:“大丈夫宁可冲上前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他指挥强弩手应战,杀伤了公孙瓒的不少骑兵,公孙瓒的部队没有认出袁绍,也渐渐后退。稍顷,麹义领兵来迎袁绍,公孙瓒的骑兵才撤走。
初平三年(192年),
巨马水之战爆发,袁绍部下
崔巨业领兵围故安,久攻不下,撤退时被公孙瓒派三万人追击,在巨马水被杀七八千人。公孙瓒乘胜追击,攻城略地,来到青州平原郡,当时青州刺史
焦和已经去世,公孙瓒于是任命
田楷为青州刺史,同时袁绍也指派
臧洪领青州,又派出几万兵马与田楷交战,双方为争夺青州连战两年。
初平三年(192年),
龙凑之战爆发,公孙瓒又派兵到龙凑挑战,袁绍再次打败公孙瓒。公孙瓒于是退回幽州,不敢再出来。
扫平山寇
冀州是各方英杰想要争夺的四战之地,其周边除了割据的诸侯之外,还有
匈奴、
乌桓、
鲜卑等异族,同时州郡内部盘踞着势力强大的的
山贼部队,其中主要是
张燕领导的
黑山军。 黑山是盘踞太行山脉山谷之内的山贼军队,遍布冀州的常山、中山、
常山、
赵郡、
河内等地区,足足有上百万人,河北各个郡县都深受其害,连朝廷都无力征讨,后来诸贼军多数被袁绍平定。
初平三年(192年)春,原先屯兵在漳河畔的匈奴单于
于夫罗想要背叛,袁绍和张杨坚决不答应,于夫罗于是劫持了与自己一起屯兵的
张杨,袁绍指派将领麹义在邺城之南(内黄)击败于夫罗,东郡太守曹操也参与了此次战役。
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去世,袁绍以曹操为兖州刺史,原献帝任命的兖州刺史
金尚被曹操击败几乎灭亡,向南逃亡后投奔袁术。曹操得到兖州后,见自己兵强马壮,心生背叛袁绍之意。
初平三年(192年),袁术与袁绍开战,袁术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令
刘备屯高唐,
单经屯平原,同时联合徐州牧
陶谦,用来威逼袁绍,袁绍与曹操合击,大破袁术、公孙瓒以及陶谦的联军。张燕派部将
杜长等为公孙瓒助阵,也被袁绍击败,黑山军与袁氏开始结怨。
初平四年(193年)年初,献帝派太仆
赵岐来调解关东部队,要他们各自罢兵,袁绍带兵数百里接待他。公孙瓒借此机会写信给袁绍请求和解,袁绍于是率军撤回邺城。
初平四年(193年)三月,袁绍在返回邺城的途中,在薄落津宴请宾客。这时,
魏郡发生兵变,造反的兵士和几万名攻入城中的黑山军会合后,杀害了太守,占领了邺城。当时袁绍部队正在宴会,听到这个消息,袁绍的部下们特别是家属在邺城的,要么脸色大变,要么放声大哭,唯独袁绍容貌自若,不改平时的风度。
整个邺中有十多支黑山军的部队。但黑山军中有一人
陶升,率领部众从西面翻过城墙入城,封闭了郡府,将辎重装上车,用车子将袁绍一家和其他家住冀州城的官员的家人亲自护送到斥丘。袁绍回来后就此在斥丘驻扎,任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初平四年(193年)六月,袁绍开始反击。发兵进入
朝歌鹿肠山苍岩谷谷口,攻打
于毒。围攻五天,打败了于毒,杀了于毒及其部众一万多人。接着袁绍沿着鹿肠山向北进攻
左髭丈八等其他贼人,将他们全部消灭。又攻打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人,再次斩杀好几万,将他们的营垒全部摧毁。
南征北战
初平三年至四年(192年-193年),长安朝局发生剧变,司徒
王允和中郎将
吕布等密谋杀死了董卓,但因不能妥善处理董卓旧部,引起董卓部将
李傕、
郭汜举兵叛乱。结果王允被杀,吕布东逃,先后投奔袁术、张杨、袁绍。
初平四年(193年)春,刘表截断袁术粮道,袁术进军陈留,与
黑山军残余及
于夫罗汇合,被袁绍和曹操的联军击败。下半年,袁绍与吕布一道,同张燕、四营
屠各、雁门
乌桓在常山展开大战,连续打了十几天,虽然张燕军多被杀伤,但袁绍军也很疲惫,于是双方各自退兵。就在这一年,曹操攻打陶谦,袁绍派三个营的兵将进行支援。
吕布自恃战张燕有功,向袁绍要求更多的军队,袁绍没答应。吕布的将士们多有凶恶残暴的举动,令袁绍很头疼。吕布感觉不安,就请求回雒阳。袁绍同意他的要求,以天子名义任命吕布领司隶校尉,派猛士送吕布而暗中要他杀掉吕布。吕布怀疑袁绍打自己的主意,悄悄逃走。吕布投归张杨。途中经过陈留,被太守张邈派人盛情款待。张邈曾在讨伐董卓时指责袁绍神色骄傲,袁绍就命令曹操杀掉张邈。曹操不听,但张邈心中不安。袁绍所设的魏郡太守
董昭弟弟
董访在张邈军中,董昭也因为袁、张有隙而受谗,即将被治罪,于是离开袁绍。张邈与吕布交好后,袁绍非常气愤。
兴平元年(194年),张邈与
陈宫等人联合,迎吕布入兖州对抗曹操,兖州郡县纷纷响应起事,曹操在濮阳围攻吕布,被吕布击破。其后此战牵扯到于袁绍,各书记载有异: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夺回兖州后围攻张邈之弟
张超,张超希冀身为故吏的臧洪来援,但臧洪是袁绍的部下,大家都担心臧洪的上司袁绍既然帮助曹操,就不会同意臧洪援救张超对付曹操。臧洪听说张超被围,请求袁绍出兵,被袁绍拒绝。最后张超被曹操灭族。臧洪怨恨袁绍不出兵相助,于是不再听命于袁绍,反而举东郡之兵与之对抗。袁绍兴兵围城一年,最终攻破东郡。本来袁绍爱重臧洪,想要原谅他的背叛,但臧洪不愿屈服、宁愿求死,于是袁绍处死了他。
公孙瓒兼并了刘虞后,刘虞旧部鲜于辅等招引乌桓,攻打公孙瓒,袁绍也派麹义出兵协助刘虞的儿子
刘和,与
鲜于辅等合兵,共集中十万大军,于兴平二年(195年)在鲍丘打败了公孙瓒,迫使他退保
易京。麹义与公孙瓒相持岁余,军粮耗尽,士卒饥困,率余众数千人退走,公孙瓒趁势追击,将其击破,尽得其辎重。
袁绍有三子:长子
袁谭、次子
袁熙、三子
袁尚。他宠爱后妻刘氏,也对袁尚特别偏爱,有意以袁尚为嗣,让袁谭出任青州,还对沮授说:“我要让四人各据一州,来观察他们的能力。”袁谭最初为青州都督,后曹操拜袁谭为刺史;袁谭到达青州,控制的地区只有平原,于是北排田楷,东攻北海国相
孔融,曜兵海隅,整个青州落入袁氏手中。袁绍又以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只留袁尚在身边。
北方的外族乌桓首领
丘力居在初平年间去世,其子
楼班尚幼,侄子
蹋顿勇敢善战、善用谋略,代替楼班即位,统率三个郡的乌桓军。建安初年(196年),袁绍与公孙瓒对峙,蹋顿派遣使者到袁绍处,请求与袁绍和亲。随后,蹋顿派兵帮助袁绍,大败公孙瓒。袁绍封赏蹋顿、
难楼、
苏仆延、
乌延等乌桓首领,授予蹋顿等人单于印绶。后来,难楼、苏仆延率领部众推举楼班为单于,推举蹋顿为乌桓王。广阳郡人
阎柔年轻时在乌桓、鲜卑游历,得到信任,利用鲜卑人杀了护乌桓校尉
邢举并取而代之。袁绍抚慰了阎柔,命令他安定北部边郡。
天子东归
兴平二年(195年),朝廷拜袁绍为
右将军。冬季,汉献帝在
杨奉等人的护卫下逃到曹阳,李傕率军紧随其后。对于是否迎天子一事,史书中关于袁营的记载有异:按《三国志》,袁绍派
郭图出使汉帝,回来后郭图就劝袁绍迎天子,袁绍却没有采纳;按《献帝传》,则是
沮授力劝袁绍迎天子,然而郭图、
淳于琼却阻止了他。关于不迎天子的原因及天子被曹操迎立时的态度,不同阵营史料记录有异:按敌方魏晋的《三国志》,是因为袁绍不承认董卓所立的刘协,但曹操抢了天子后他又开始后悔;按己方河北的《为袁绍讨豫州檄》,则是因为兴平二年(195年)冀州被公孙瓒、臧洪等强敌夹击,袁绍无法从战事中抽身,证据是他派了从事中郎徐勋协助曹操迎立天子,并缮修郊庙,一路护送。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带献帝迁都于许,开始建立新的宗庙社稷制度。袁绍的谋军校尉
应劭协助建设,著出《汉官礼仪故事》,许都新朝廷的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数是应劭所建立的。
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自从定都于许后,天子被架空,权力归于曹氏。曹操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书指责袁绍:“地广兵多,专门树立私党;不见出师勤王,但见发兵与他人互相攻伐。”袁绍向献帝上书申诉(详见词条
上书自讼)道:“如果能让臣表明本心,无愧于先帝,那么纵使俯首就刑刀、撩衣就汤镬,也心甘情愿。请陛下留意‘
尸鸠之平’,杜绝谄谀污蔑,不要令臣抱恨于九泉之下。”
曹操自任为大将军,而任袁绍为太尉,封邺侯。太尉地位在大将军之下,袁绍深感屈辱,上表不受封拜,还说:“曹操几次差点死了,我屡屡救他脱难,如今却忘恩负义,挟持天子来命令我吗!”曹操大为惧怕,就将大将军职位让给袁绍。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派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拜袁绍为
大将军,赐给他弓箭、
节钺及一百
虎贲,让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袁绍每次接到诏书,总担心对自己不利,于是想要天子搬迁靠近自己,派人对曹操说许县低洼潮湿,雒阳又残缺被毁,应当将都城迁到甄城,以便靠近完整丰足的地区。曹操不答应。田丰建议袁绍直接攻打许都、奉迎天子,袁绍没有采纳,决意先解虎踞后方的决公孙瓒。
这时,袁绍统治黄河以北的地区,全天下都害怕他的强大。而曹操在建安二年(197年)兵败宛城后以“袁绍的书信对自己不敬”为由提出攻打袁绍的想法,谋士
荀彧用“四胜四败”之辞鼓励曹操,建议曹操在图谋河北之前先解决吕布。
统一河北
与此同时,公孙瓒在接连败北后,固守易京高台,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由于城内积谷甚多,防守严密,袁绍派遣大将进攻历年,也攻打不下。袁绍写信给公孙瓒(详见词条
与公孙瓒书),希望达成和解,公孙瓒不答应,反而增加了军备,积极应战。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亲领大军攻打幽州,所向披靡,进而围攻易京,公孙瓒派遣其子公孙续向黑山军求救。袁绍上架云梯,下挖地道,不断加强攻势,易京危如累卵,公孙瓒手下的将领有的投降、有的溃散。
建安四年(199年)春,公孙续、张燕带领十万救兵分三路向易京进发。公孙瓒派人给公孙续送密信,约定以点火为信号,内外夹击袁绍军。这封信被袁绍的哨兵截获了,袁绍命陈琳修改了信中的辞句,并依照约定的信号点起火堆。公孙瓒以为救兵已到,领兵攻出来,遭到袁绍伏兵的痛击,又龟缩入城。袁绍加紧挖地道,一直挖到台楼下,先用柱子顶着楼基,然后火烧支柱,楼台也就随之崩塌了。公孙瓒无路可走,于是缢杀了姐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这时袁绍的士兵冲到楼上将他的首级斩下。后来,公孙续被屠各杀死。张燕势力也因被袁绍击败而衰落。袁绍占据了幽州,兼并了公孙瓒的军队。自此袁绍统一黄河以北,虎踞四州,是当时最强的割据势力。
决战官渡
灭公孙瓒之后,袁绍怠慢进贡,又指使主簿
耿苞秘密禀告:“汉朝赤德衰尽,历数即将发生变化,袁氏身为黄胤,应该顺从天意,以应万民之望。”袁氏为虞舜之后,黄代赤,因此耿苞提出此言。袁绍将此事告知给府中的僚属,众人都认为耿苞言论妖妄应当诛杀。袁绍知道众人心里不同意,不得已杀死耿苞来掩盖自己的心思。
建安四年(199年)春,在公孙瓒未败之时,曹操与公孙瓒曾私下书信,约定从南北两边夹击袁绍。四月,曹操借口“协助袁绍攻打公孙瓒”渡河北上,实际上的目的是偷袭邺城。但由于公孙瓒提前溃败,而袁绍也知悉了曹操的图谋,曹军主力只来到河北的河内郡斩杀了臣属于袁绍的
眭固,任命
魏种统管河北地区后,便退军,屯到敖仓。《为袁绍檄豫州》提到“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尔乃大军过荡西山,屠各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于是操师震慑,晨夜逋遁,屯据敖仓,阻河为固”。袁绍将公孙瓒的头颅送到许都,曹操“自视
忽然耳”。曹操曾对刘备密言,刘备将密言转告给袁绍,使袁绍得知曹操的图谋。
建安四年(199年)八月,曹操出兵河北,攻打冀州的
黎阳郡,同时派
臧霸等攻下青州的齐、北海、东安等郡县,让
于禁在河边屯军。九月,曹操退还许都,在官渡部署军队。
袁绍决定驱使十万精锐步兵和一万骑兵夺取许都,一举攻灭曹操。他任命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
颜良、
文丑担任将帅,积极准备南下。当时,袁绍部下意见纷纭,沮授的意见与郭图和审配的完全相反,沮授建议以逸待劳,采取持久战,而郭图、审配则主张速战速决。袁绍采纳了郭、审的主张。
袁绍想要联合
张绣和刘表对曹操进行夹击。他派使者到穰城联络张绣,被张绣拒绝。关于刘表的态度,史书记载有异,按《三国志刘表传》,刘表假装答应,实则按兵不动,打算作壁上观;按《三国志桓阶传》,刘表举全州之力支持袁绍,但因长沙太守
张羡举三郡造反,刘表才未能出兵相助。
建安四年(199年),袁术想把帝号让给袁绍、去青州投靠袁谭,路过徐州时,曹操命令刘备拦截袁术。袁术中途病死。刘备杀徐州刺史
车胄,徐州郡县纷纷跟随刘备背离曹操,刘备派幕僚
孙乾向袁绍表达联合之意,袁绍也派骑兵帮助刘备。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领兵攻打刘备,并指出“袁绍见事迟,必不趁机出兵”。此处关于袁绍,史书记载有异:按《三国志袁绍传》田丰劝袁绍趁曹操攻刘备之机出兵,被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果然没有出兵;但是按《三国志》的《于禁传》《武帝纪》,袁绍当时立刻出兵攻击了屯兵河边的于禁,并随即在二月出兵攻打
白马。
曹操害怕袁绍渡过黄河,就加紧攻打刘备,终于将刘备打败,刘备投奔袁绍,被袁氏礼待。田丰次进谏说:“作持久之计,不急开战,只要分兵袭扰河南。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战胜。”袁绍不听。田丰强行上谏违抗袁绍,袁绍认为他败坏军心,就将田丰关了起来。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发布檄文,指控曹操“滥杀无辜、忘恩负义、挟持天子、虐杀忠臣、盗窃王陵”。二月,他派郭图、颜良、淳于琼包围白马,自己率领主力大军抵冀州
黎阳,将要渡河。(此处关于袁绍派遣的将领人数记载有异,按《三国志袁绍传》,沮授劝袁绍不可只派颜良一人,袁绍不听,坚持只派一个,导致颜良孤身战死;按《三国志武帝纪》和《后汉纪》,袁绍派了郭图、淳于琼、颜良和提出建议的沮授四人一同攻打白马。)
四月,曹操声东击西,客将
关羽于百万军中斩杀颜良,解
白马之围,之后想迁徙民众撤向官渡,但民众并未离开。袁绍挥师渡河,追赶曹军。沮授建议停在延津渡口,袁绍不听,沮授于是说了很不吉利的话,接着装病告退,郭图等人趁机争权,袁绍于是把沮授监统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设三位
都督监军。袁绍渡河后,驻屯在延津南面。他派出刘备、文丑追赶撤离的曹军,被曹军以辎重诱敌之计而打败,文丑被斩,袁军中大为震恐。
曹军退还官渡后,渡河后的袁军主力向南推进到
阳武。沮授对袁绍说:“北军人多,但英勇善战不如南军;南军粮少,物资储备不如北军。南军利于速战,北军利于缓兵。所以应打持久战,拖延时日。”袁绍仍然不从,他命令部队逐渐逼近官渡,紧靠曹军扎营,军营东西绵延数十里。(注:《三国志袁绍传》前后记载有异,此处记载“沮授建议持久战,袁绍不从”,但后文记载双方“相持日久”,同时《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双方“相拒连月”,《后汉书》记载“相持百余日”,多处记载表明实际上袁绍的做法与沮授此处主张一致。)
八月,两军主力在
官渡会战,曹军合战失利,十个人之中就有两三个人受伤,前线能战的兵将不足万人,于是躲进营垒中
坚壁不出。袁绍修筑壁楼,堆起
土山,从高处发箭射击曹营。还令军中各持三尺绳,擒住曹操后就将他缚住。箭如雨下,曹军大为恐惧,将士只得蒙着盾牌走路。但壁楼、土山不久就被曹军的“霹雳车”轰毁了。袁绍又暗凿通往曹营的地道,曹军则在营中挖掘长沟进行防御。袁军的运粮车还遭到曹军的袭击。同时,袁绍先后派刘备、
韩荀袭击许都,但是皆被曹仁击败,因此不再分兵复出。这是一场持久战,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纷纷背叛曹军,响应袁军。袁绍派遣使臣招降
豫州诸郡,曹操统治的豫州在袁绍的外交攻势下四方瓦解、远近顾望,纷纷受命,唯有颍川郡、阳安郡仍坚持不动。因为粮食将要耗尽、局面无法支撑,曹操写信给荀彧,想要撤回许县,被荀彧劝回。
然而,这种有利于袁绍的形势却突然急转直下。当时,袁绍派淳于琼带领万余人北迎运粮车,沮授建议增派
蒋奇领一支人马在淳于琼外侧以防曹操偷袭。而谋士许攸则提出乘曹操倾军而出,轻骑奔袭许都的建议。然而,袁绍因之前派韩荀和刘备袭击许都失败,不想再分兵冒险。许攸向来贪财,袁绍不能满足,事有凑巧,在邺城的许攸许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审配抓进监狱,许攸大为不满,于是投奔曹操。许攸投敌后将袁军机密全部泄露,曹操于是亲自领兵赴
乌巢,袭击淳于琼。曹操在夜里带领精锐骑兵到达乌巢,让军队假扮成袁军部队,骗过了乌巢守军,然后围屯放火,乌巢守军大为惊乱。
乌巢屯点起火后,袁军部将
张郃主张救淳于琼,他对袁绍说:“曹操亲自出马,必然得手,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郭图却别出心裁地说:“不如乘此时发兵去进攻曹军大营。”袁绍对长子袁谭说:“趁着曹操攻击淳于琼时,我攻占曹操的军营,他必然无处可回了。”于是两路出兵,一路派将领
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另一路派轻骑部队救援乌巢。在淳于琼的万人守军遭受攻击时,袁绍派去增援的骑兵部队刚好到达,被曹军击败退走。
高览、张郃攻敌军大营不下,乌巢战败的消息传来,二将临阵倒戈,向曹军投降。因为前方重兵反水,袁绍全军大乱,一下子全军大溃。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退离渡河,随后又逃来一群骑兵,约有八百骑,也渡河到黎阳北岸。袁绍来到
蒋义渠帐中,拉着他的手说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他。蒋义渠让出营帐给袁绍,让他发布命令。袁绍的部众听说他活着,渐渐又聚到一起。剩下的部众假装投降,曹操将他们全部活埋。前后被杀的有八万人。
袁绍外表宽宏高雅,有才干气度,脸上没有忧愁喜悦的情绪,但其实内心却会猜忌戒备。官渡败后,有人说田丰必受重用,田丰却说打胜了自己能够安全,兵败则必死无疑。袁绍回到邺城时怀疑田丰笑话自己,恰好逢纪报告说田丰听说袁绍战败高兴地拍手大笑,于是袁绍下令处死田丰。审配的两个儿子在官渡战场被曹操活捉。
孟岱与审配有矛盾,就通过
蒋奇对袁绍说审配独揽权力、宗族大兵力强,两个儿子被抓,必定想反叛。郭图、
辛评也这么认为。袁绍于是任命孟岱为监军,代替审配把守邺县。逢纪同审配不和,袁绍询问逢纪,逢纪回答说审配天性刚烈,不会因为儿子被俘做不义的事。袁绍问两人关系不和为何维护,逢纪回答说国事重于私交。袁绍深表赞同,于是没有罢免审配。自此审配、逢纪的关系更融洽了。
发病而终
从官渡军队溃败开始,袁绍吐血的病情又开始发作,同时,冀州诸郡大规模造反,后被袁绍逐一平定。
建安七年五月庚戌日(202年6月28日),袁绍病逝。据《
献帝春秋》载,由于袁绍平素行
德政,被百姓敬爱,他去世之时,河北四州的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
袁绍生前将长子袁谭过继到兄长的名下,去世后审配等矫其遗命奉三子袁尚为嗣(审配书信中曾提及袁绍本人在出继袁谭后已明确立袁尚为继承人)。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死后,曹操再次侵攻河北,双方互有胜负。后袁谭、袁尚为了争权夺利而相攻,袁谭因夺权失败与敌人曹操联合,夹击袁尚。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桓。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定乌桓,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
公孙康所杀。
历史评价
汉末三国
赵忠:“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
孙坚:“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将谁与戮力?”
鲍信:“袁绍为盟主,因权夺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
沮授:“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
名重天下。”
袁术:“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无与比高。”
曹操:①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②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③本初之徒不足数也。④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今作矣。
和洽:“本初乘资,虽能强大,然雄豪方起,全未可必也。”
程昱:“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
王粲:“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以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
杨阜:“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刘协:“袁绍逆乱天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
韩馥:“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
袁晔或东汉时人《
献帝春秋》:“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
曹丕:“绍遇因运,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南阻白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当此之时,无敌于天下,视霸王易于覆手,而不能抑遏愚妻,显别嫡庶,婉恋私爱,宠子以貌;其后败绩丧师,身以疾死,邪臣饰奸,二子相屠,坟土未干,而宗庙为墟,其误至矣。”
曹植:“奋臂旧邦,翻身上京,袁与我王,平交若神。张陈背誓,傲帝虐民。拥徒百万,虎视朔滨。我皇赫怒,戎车列陈。武卒虓阚,如雷如震。搀抢北埽,举不浃辰。绍遂奔北,河朔是宾。”
孙权:“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诸葛恪:“近袁绍、刘表各有国土,土地非狭,人众非弱,以适庶不分,遂灭其宗祀。此乃天下愚智,所共嗟痛。”
两晋南北朝
陈寿:“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于羽远矣!”
常璩:“汉末大乱,雄桀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吒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
柳庄:“昔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皆一时雄杰,据要地,拥强兵。”
隋唐宋
苏夔:“近者刘荆州之意气,袁渤海之纵横,当其吐纳荆扬,鞭笞河朔,猛将厉于雕鹗,谋臣盛于云雨,从容啸咤,有席卷八荒之心,固以震倘肆椋熏灼宇宙者。”
赵蕤:“袁本初虎视河朔;刘景升鹊起荆州;马超、韩遂,雄据于关西;吕布、陈宫,窃命于东夏;辽河海岱,王公十数,皆阻兵百万、铁骑千群,合纵缔交,为一时之杰也。”
魏元忠:“假有项籍之气,袁绍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终以破灭,何况复出其下哉。”
秦观:“方绍与董卓异议,横刀不应长揖而出,及起兵渤海,遂有四州之地,连百万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不可谓非一时之杰也。然杀一田丰遂至于此,则天下之祸其有大于杀士者乎?”
元明清
罗贯中:“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王世贞:“嗟乎!古之有天下者,要必有人君之德,而其佐命以功臣终者,要必有人臣之体,人臣之体在才巨而心小其识不凡,而凡不远而远乃可保也无君德,而其材非人臣者。偏雄,则项羽、袁绍、李密;委质,则韩信及荣也。”
柳从辰:“卓虽受诛,豪杰并起,跨州连郡如刘虞、公孙瓒、陶谦、袁绍、刘表、刘焉、袁术、吕布者,皆尝雄视一时,其权力犹足匡正帝室。”
近现代
蔡东藩:“况引狼入室,绍实主谋,鲍信进诛卓之方,犹不失为中计,而绍又不能信从;绍非特害进,并且覆汉,其罪亦弥甚矣!”
吕思勉:“袁绍是曹操的大敌。他不但地广兵强,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势力极大,即论其才具,在当时群雄中,亦当首屈一指。”
毛泽东:“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所以有谋还要善断。”
方诗铭:“世族、豪杰、游侠,是袁绍的优点,也是袁绍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凭借,他得到“名豪大侠,富室强族”的支持,最后雄据河北,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者。出身于世族的袁绍,再加上他的游侠性格和豪杰才能,叱咤风云,雄据一方。尽管后来支持他的人们,有的相互火并,有的背叛投降,最后使袁氏政权烟消火灭。但是,在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袁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轶事典故
幅巾风流
汉末文人雅士多用一幅绢束发,名为“幅巾”,一些贵族也脱去了古制冠冕,袁绍虽然身份是将帅,却总是披戴缣巾。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战败后,袁绍幅着长巾渡河北归,许多民众纷纷争相模仿他的风姿装束,成为一种潮流风俗。最初的
幅巾方式是用以整幅黑色丝布向后盘住头发,也被称作所谓的“幞头”。
梦刀思召
袁绍在
黎阳时,曾梦见有一神授一宝刀,等醒了之后,宝刀果然在卧所,铭曰思召。袁绍解铭说:“思召,正是一个绍字。”
人际关系
世系
亲属
人物争议
袁绍的祖父是司徒袁汤,生母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婢女,生父不明,一说为五官中郎将袁成之子(《后汉书》、《英雄记》、《袁成碑》);另一说为司空
袁逢孽子,出生后过继于袁成(《袁山松书》、《魏书》)。
后世纪念
袁绍死后,其葬地散见于历代志书,有不同说法:
1.
临漳袁绍墓。唐代地理学家
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志》记载:“袁绍墓,在(临漳)县西北十六里。”此后,北宋《
太平寰宇记》、明清官修《
明一统志》《
大清一统志》以及明清各版本《
临漳县志》皆沿用此说。明代安阳进士
崔铣所撰《
彰德府志》记载:“袁绍墓,在县西十六里,周回八十九步。”另外,清代史学家
杭世骏在《三国志补注》中亦有考证:“冢记曰,袁绍墓在临漳县西北十八里,绍为冀州牧,卒塟此。”这一记载虽里数相差二里,但方向位置大体上与《元和郡县志》所载基本一致。1999版《临漳县志》记载:“按《一统志》云,在县城西北十六里(今大章村南),绍为冀州牧。”另有《古邺传说》亦考为“在县治西北十六里即章里集乡大章村南”。有村民指认,袁绍墓在北东坊村东北1.5公里处,在大章村南、常庄村西。相传袁绍死后安葬在今临漳县城西北16里大章村西南200米处。袁绍墓似乎在古邺地有了一个确切的位置,即位于临漳县章里集乡东北的大章村南。不过,经实地考察,这里确实是一处古墓遗址,然多为民间传说,且仅凭明清文献佐证,实难以让人信服。
2.
商水袁绍墓。有说法认为袁绍墓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据传袁绍去世后,早年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族人,趁夜将其尸体走水路运回家乡,埋葬在曹河岸边。为防止曹操报复,袁绍后人还特意将曹河改写成漕河,漕河一直沿用到今。此地的袁绍墓当时很大,后经雨水冲刷,逐渐变小,袁老附近的村民都称其为鸡心滩,也叫袁金滩。为祭奠先人,每逢初一、十五,袁氏后人到袁金滩烧香祭祖,这个风俗一直沿袭了下来。
3.
沧县袁绍墓。还有说法认为袁绍墓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县高川乡前高龙华村东北700米处,此处袁绍墓封土高大,封土为椭圆形,高8米,东西径52米,南北径36米,占地1510平方米,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卫滨袁绍墓。另有说袁绍墓在今河南省新乡市
卫滨区平原镇张固城村南,坐落于新焦铁路北侧。《卫辉府志》卷21,清乾隆《新乡县志》卷26载:“袁绍墓在县西南十里故城。”据说该墓建于东汉末年。原有墓冢,南北长15米,宽5米,高1.5米,现已不存。曾出土石刻,云“汉袁绍墓”。
艺术形象
文艺形象
小说《
三国演义》及后世衍生作品中,为了衬托其他角色,虚构了如“袁绍将家世挂在嘴边炫耀”“袁绍看不起刘备的出身”“讨董战争期间袁绍整日置酒高会”“袁绍在界桥被赵云吓得落荒而逃”“袁绍听命董卓与公孙瓒讲和”“袁绍将沮授下狱致其被俘身死,想杀张郃、高览致其临阵倒戈”“袁绍官渡战败后不思政事”“袁绍苛政、被百姓痛恨,百姓喜迎曹操入城灭袁”等故事,将袁绍塑造成蛮横无礼、懦弱低能、昏庸残暴、百姓憎恶的形象,与史实不符。
(图册部分图片来源)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