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将是古代官名。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
光禄勋。平帝时又置
虎贲中郎将,统
虎贲郎,位
比二千石。后又置
羽林中郎将,统羽林军,与虎贲中郎将同级,品秩比二千石,低于诸将军。
东汉以后,中郎将的名号被各割据势力广泛加于
武官,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称号,如使匈奴中郎将、北中郎将等。
三国时,各中郎将中比较著名的有
建威中郎将周瑜、
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等。又
建安中,
曹操魏王嗣子
曹丕就领
五官中郎将,为丞相的副职。此后出现的东南西北等中郎将,其地位甚至一般被认为高于
杂号将军。
唐代,中郎将又被恢复为各
府卫的禁卫统领,品级在正四品下,为高级武职,仅次于
正三品的大将军和
从三品的将军,大将军多虚职,所以中郎将是十六卫军的统兵主力。宋初中郎将曾用为虚衔,后废。
汉朝
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
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
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
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