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性近视超过6.00者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眼底出现种种退行变性改变者,称为变性性近视(degenerative myopia)。
概述
轴性近视超过6.00者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眼底出现种种退行变性改变者,称为变性性近视(degenerativemyopia)。
病因
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除遗传因素外,后天因素如全身健康状况、生活环境、个人习惯及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等,均可助长近视程度的加深。眼球后段逐渐延伸、变薄是轴性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的基础。眼球后段之所以延伸、变薄,现有机械的和生物的两种学说。变性性近视很可能是在眼球后段过度延伸、变薄的基础上,发生视网膜脉络膜变性,是一种退行性改变。
临床表现
主要眼底改变如下:
1.视乳头由于后极部眼球壁的延长,使视乳头颞侧向后移位。检眼镜下视乳头呈斜入状态,仅能看到其侧面像,表现为上下径较长,而横径变短。
2.近视弧形斑视乳头颞侧可见灰白色脉络膜萎缩的新月形斑,名为近视弧形斑。其弧形斑两端有时可延长至视乳头的上下方,甚至可围绕全视乳头而成环形萎缩,名为视乳头周围萎缩。有时此弧形斑向颞侧延展2~3个视乳头直径,甚至可将黄斑部包括在内。
3.黄斑部在高度近视眼的进展过程中,或早或晚黄斑部必定受累,常见形状不规则的,单独的或联合的脉络膜
视网膜萎缩斑,在斑的边缘或中间常有色素堆积,并可见脉络膜大血管。有时黄斑部有出血、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漆纹样裂纹及FLlchs斑。
黄斑出血,有的是视网膜下
新生血管所致。漆纹样裂纹为分支状或网状、白色或黄白色线条,宽窄不一,边缘不整齐或呈锯齿状,好发于黄斑部及视乳头至黄斑之间,是该处玻璃膜破裂及色素上皮萎缩所致,荧光造影为透见荧光。裂纹可招致黄斑出血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裂纹的发生与后
巩膜葡萄肿和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关系密切。Fuchs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微微隆起,大小约
0.3~1PD,黑色,有时在黑斑边缘可见出血。见于单眼或双眼,也偶有一眼的眼底中见到两个黑斑。漆纹样裂纹与Fuchs斑二者关系密切,是中心视力下降的先兆。
4.眼底其它变化眼底呈豹纹状,尤以后极部最为明显,这是由于RPE层、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萎缩,和脉络膜组织中的
色素脱失所致。形如豹皮之花纹,因而得名,巩膜在眼球后极部向后膨出的过程中形成的限局性扩张,检眼镜下可见有后极部屈光度数加大的局部改变,名为后巩膜葡萄肿。眼底周边部锯齿缘附近,可见视网膜萎缩和囊样变性。在高度近视眼退行变性过程中可发生许多并发症,如玻璃体退行改变(混浊、液化、后脱离)、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等,使视力极度减退,甚至失明。
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治疗
配戴眼镜,矫正视力,嘱患者注意视力卫生,不可过多地阅读小字书报等。眼底出现的各种变性改变,一旦形成不可逆转。尚无肯定的有效治疗:由于近视眼新生皿管好发于黄斑中央凹处,因而对其是否行光凝治疗认识尚不一致。有人主张对渗漏较多的活动性新生血管,采用氪激光早期光凝。文献中有用异体同种巩膜或其他材料作眼球兜带术,企图阻止后部巩膜进一步延伸但疗效尚难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