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舞蹈
舞蹈种类
叙事性舞蹈,是以叙述某一特定事件为前提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情节舞。从更广义的角度讲,舞蹈小品、甚至动作性较强的某些哑剧表演,也可归属到这一类品种之中。一般地说,叙事性舞蹈的艺术构思,都要求具有简炼的、集中的核心事件,鲜明的人物个性,典型的情节,生动的细节,以及在事件的推进中进行起伏跌宕,有始有终的表达。所以,叙事性舞蹈都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并由此而说明一种思想倾向,表彰一种高尚情操,宣扬一种人际关系,或鞭挞某种丑恶现象,使观赏者从中得到某种教益,或有所领悟,有所启发。
舞蹈分类
叙事性舞蹈同其它艺术一样,包含有许多个性鲜明、风格迥异的种类。从舞蹈分类学的角度,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同志曾分列为:民间舞蹈、古典舞蹈、民族舞蹈、芭蕾舞、中国现代舞。也有同志认为,如以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为界,可分为中国古代舞蹈与中国现代舞蹈两大类。从舞蹈艺术本身的专业加工与规范化程度的大小、多少、深浅来说,可分为中国古典舞蹈与中国民间舞蹈两大类。总之,舞蹈的分类,宜粗不宜细,因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品种还处于发展与形成之中。但是,无论是粗分或细划,就舞蹈的品种来看,将必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舞蹈特点
叙事性舞蹈“长于抒情”,并侧重分析了一些花、鸟、鱼、虫和表现自然景物的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取材于自然界的动物或静(植)物,目的都是为较深刻地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而绝非仅仅囿于“物”和“景”的本身。否则,也就失去了其作为艺术美而存在的价值。因为一切艺术的真谛,都是为反映人类社会生活而不断发展的,它的最基本的一面,就是把人类生活的本质,真实地、生动地而形象地再现于艺术舞台。对真的、善的、美的,则赞美它、歌颂它;对假的、恶的、丑的,则暴露它、鞭笞它。舞蹈艺术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共同肩负着这一严肃的艺术使命。但是,各种艺术完成其使命的方式和途径是不尽相同的。仅就舞蹈来说,可以使用抒情的方式,也可采用叙事的途径,或运用其它什么样式,这就形成了舞坛多层次、多风格、多品种的景象。我们说舞蹈“长于抒情”,主要是针对特定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而言,并不是指一切舞蹈品种都排斥叙事。从厂义上讲,舞蹈能否叙事?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叙事性舞蹈是舞蹈诸品种之中的佼佼者之一。舞蹈艺术多品种的现状与发展。是为满足人们欣赏需求的必然。有的观众偏爱抒情性舞蹈,有的则喜好叙事性作品,还有的更热衷于舞剧或其它品种。应当看到,在我国舞台上出现的大量的富有情节性的舞蹈,以及大大小小的舞剧,都是不同规模的叙事性作品。因此,问题不在于能否叙事,而是取决于怎样叙事。
基本表现特征
“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已被认定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特性了。于是,论舞者中多见论“情”、论” 抒情”而乏有论“事”、论“叙事”者。但舞蹈毕竟还不能完全摒弃“叙事”,说“拙于叙事”当然也并非说“不能叙事”。只要舞剧、情节舞作为舞蹈的样式还会长期存在,“论舞蹈的叙事性”就不是无的放矢。
舞蹈成就
在一九八〇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一等奖的双人舞《再见吧!妈妈》,就像一首叙事诗一样,激动着人们的心弦。它表现一位小战士在战火中负伤,回忆起自幼在母亲怀抱里成长,直至告别亲人,从军参战,最后以紧握爆破筒,冲向敌阵光荣献身的壮举,舞蹈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然而,这部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却是独辟蹊径,别具匠心。编导在处理这一政治性很强的题材时,突破了过去描写战争题材的常规,没有限于单纯的叙事,去撷取冲啊、杀呀、格斗等所谓富有“舞蹈性”的战斗过程,而是借助于对自卫反击战的战斗生活画面,尽情抒发人(战士和母亲)的思想感情,表述人的内心活动,以母亲鼓励儿子,儿子勇于献身的壮烈行动,揭示了面对敌人入侵,坚决奋起抗击,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惜牺牲生命这一深刻的主题思想,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由此,我们便可察觉,叙事性舞蹈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过程,而是以艺术的概括集中,从极简炼的事件中提取感情的火花,予以扩大、夸张、强化,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因此,我们所说的叙事性舞蹈,是在叙事中注重抒情,在抒情中简洁地叙事。或者说,以情叙事,以事抒情。
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另一部获一等奖的三人舞《金山战鼓》,就以抒发激越之情为主线,用极其洗炼的情节,叙述了宋朝巾帼英雄梁红玉抗击金人的事迹。舞蹈编导以巧妙的艺术构思,严谨的情节结构,展现了一场宏伟壮烈的战斗场景,刻画了一代英豪的高大形象。《金山战鼓》仅仅出现三个人物—梁红玉和她的两个爱子,整个作品以母子击鼓为贯穿动作,将舞台作为中军将台来实写,把“十万雄兵战大江”的壮烈场景放在幕后作为背景而虚设。这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实代虚,以虚烘实;实中有虚、虚为实存,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当我们以艺术的眼光来欣赏这部舞蹈时,尽管舞台上所给予我们的是有限的人物,直观视觉仅仅是母子擂鼓战金兵的生动形象,而萦绕在我们心头的,则是“十万雄兵战大江”的壮烈场景。当然,这一壮烈场景是需要欣赏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得到的。
著名傣族舞蹈家刀美兰表演的独舞《水》,只反映了傣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一件平淡无奇的小事——一个傣族少女担着水罐在江边(象征着岸边的小平台)打水、戏水、洗发、晾发、挽发……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舞蹈形象,却是那样 意境深远,朴实无华,它所给予我们的美的愉悦,远远超越了舞蹈本身的描摹程序。水,浸透了我们的心扉,把我们带入了对祖国西南边睡生活的无边遐想——西双版纳的密林;瑞丽江边的孔雀;碧透的澜沧江水;酷似锦缎般的朝霞;一丛丛凤尾竹掩映下的竹楼;担水罐的少女……不禁使我们感到生活是那样美。它像一首抒情诗,又如一幅风情画。也许,对一个未曾到过傣族地区、或者不甚了解傣族人民风情民俗的人,难以引起这么强烈的共鸣,产生如此丰富的遐想。然而,舞蹈《水》所创造的动人形象,却是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它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傣族少女美的化身。
舞蹈欣赏除有赖于欣赏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外,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和文化水平也有极大的关系一个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过迫害的人和另一个没有受过这种磨难的人。看了歌颂张志新烈的舞蹈《割不断的琴弦》与《无声的歌》,绝不会产生相同的感受。但是,舞蹈作品深刻的思想蕴意,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可以拨动绝大多数人的心弦的。
主要作品
《再见吧!妈妈》、《金山战鼓》、《水》、《割不断的琴弦》、《无声的歌》
类似舞蹈
叙事性舞蹈(narrative dance)亦称情节性舞蹈。是通过一定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的舞蹈。叙事性舞蹈和舞剧虽然都具有不同的人物和一定的情节,但它们却有根本不同的特质。叙事性舞蹈一般都比较短小,情节比较简单,不象舞剧那样有着复杂的情节、曲折的故事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如舞蹈《难忘的泼水节》,表现了周恩来在西双版纳与傣族人民群众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把周恩来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高贵品德,深入、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作了典型的概括和集中的艺术表现,成功地塑造出周恩来和傣族人民群众的舞蹈形象。表现寓言、童话故事和具有一定情节事件的讽刺舞蹈,一般也归为叙事性舞蹈一类。寓言、童话舞蹈作品都富于幻想,习惯于采用夸张、比喻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以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舞蹈形象来表现一定的生活哲理,使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根据希腊寓言《农夫与蛇》创作的同名舞蹈,说明了“不要怜惜像蛇一样的恶人”这个生活哲理。中国民间舞蹈《鹬蚌相争》,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告诫人们要珍视友谊和团结,不要闹内部纠纷,以免两败俱伤,而使第三者得利。
抒情性舞蹈
直接表现和抒发舞者感情的舞蹈。抒情舞蹈的艺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反映生活中感情强烈且单纯的时刻,如《丰收歌》、《笑哈哈》等就表现喜庆丰收的抒情性舞蹈。二是通过纯粹的舞蹈形式美来对应某种情感的表现,比较典型的有《红绸舞》和《花鼓舞》,二者分别通过红绸飞舞的线条和长鼓飞击的鼓点传达出喜悦、豪迈的情感。三是通过模拟某种自然物来“缘物寄情”,如《海浪》和《雀之灵》,就是如此。前者通过海浪动态的模拟表现了勇往直前的精神,后者则在模拟孔雀的动态中表现了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操。一般说来,抒情性舞蹈在表现手法上注重写意,舞段比较完整和流畅,群舞动作强调整齐划一。由于抒情性舞蹈的“舞性”较强,以至有“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说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31 21:18
目录
概述
舞蹈分类
舞蹈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