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拼音为gǔ dào,汉语词语,意思是古旧的道路。出自《古道歇棚记》载:“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
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载敬堂集》)
解释
古代之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风尚等;也指源于古代的信实淳厚的
道德风尚,民间百工之事;另有人名革命先烈古道。
出处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
唐
韩愈 《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
宋 文天祥 《正气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国朝
八旗妇女皆不
裹足,古道犹存,其风足尚。”
唐
杜甫 《田舍》诗:“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元
马致远 《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
明
高濂 《玉簪记·追别》:“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
清 方文 《留别吴锦雯》诗:“古道江云厚,愁心浦月迟。”
代表类型
商於古道
古时候,勤劳智慧的商人在巍峨的秦岭间开辟出一条蜿蜒险峻、连接东南和西北的重要贸易通道,史称之为
商於古道。
商於古道是指战国时期
商邑与於邑之间的水陆通道,泛称“
商於之地六百里”。其西起古
商州蓝桥,东至
河南省
内乡县柒於镇,春秋战国至
秦汉时期称作“
武关道”、“商於道”,唐代又称为“
商山道”或“商州路”。自春秋战国时起商於古道便是重要的军事和商贸通道,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而今,我市“
一体两翼”宏伟的经济蓝图描绘,商於古道被拂去厚重的历史灰尘,新的时代里重新焕发其
经济文化势不可挡的光彩和魅力。
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商於古道是
先秦时期
华夏、苗蛮、
东夷三大族团交错过渡地带,是
楚族、楚国、
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经略南国的
战略通道,是战国时期秦、楚反复争夺的
战略要地,是
秦国扭转乾坤,一统天下的战略支点,是初唐、盛唐时期
大唐帝国的第二条“国道”。
秦时,商於古道是秦驰道的主干道之一。汉时已成为全国
驰道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国及秦汉
魏晋时期,商於古道的主要功能偏重于军事方面,由于其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秦孝公十一年,秦国控制了东进中原的
函谷关和南下
江汉平原的
武关,并在武关以西“
城商塞”,加封公孙鞅为“
商君”,改名
商鞅,“封之於、商十五邑”,为得是要商鞅为秦国守住商於古道这条重要的
交通线。史料中有记载,王陵在
刘邦项羽之争时屯兵于上洛南三十一里的古道旁
襄王沟内建城号称襄侯王(古道
寒川佛诞公园襄王沟内
王陵故城),助刘邦往返
商於成就大业;
明末农民起义首领
李自成因屯兵
商洛而养精蓄锐、恢复元气,最终走出商洛后直取京城;民国时期,
商於古道成为陕西抗击日寇东路军侵略的军需供给线,又是中国共产党鄂豫陕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和
解放军中原突围部队北上的重要通道。
茶马古道
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并以茶叶为主要商品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始于长安,西南经陕川入
吐蕃(现西藏),翻越高山险岭入
身毒(今印度)等地。另一条是从中原通向云南的古道。
徽杭古道
古代
徽州通达杭州的主要通道。
绩溪是途中要镇,是徽杭两地的
中转站。因为旅游业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中国第一古道。
夏特古道
是聚考古和探险为一体的高危的徒步探险线路,穿越途中,支离破碎的木扎特的
冰川,冰缝、冰河,以及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会给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加上
马匹无法通过
木扎尔特冰川,探险者只有靠自己背负所有的装备食品,在高海拔山区行军对体力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夏特古道夏特,清代称沙图阿满台,位于昭苏西南部的汗腾格里山下,是伊犁至
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夏特古道北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
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
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它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乃是伊犁通
南疆的捷径,是
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随着新疆南北疆公路的贯通,这条古道早已经无人问津,人们从南疆的温宿县到
北疆的昭苏县要走近2000公里漫长的交通线。
盘山秀岭
约开辟于宋朝,是京都
临安通往福建、广东一带的“国道”的一段,北起
台州黄岩
温岭地界,南至温州
乐清雁荡山。长约260里,宽平均约七尺,石块砌铺,至今路况基本如旧。《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盘山秀岭古道行》云:
金公刚裕庚七七,从戎功成复拾笔,狮步沉健性超逸。
刘翁妙顺年七二,笑谓人生信如寄,讲台馀年谨惜器。
彭君福云正年轻,公务休假爱旅行,砚田呼来信手耕。
吾自知天命,学孔一日也三省,乐山乐水动高兴。妻儿俩也有同好,几大名山攀不剩。
大家昨游
龙湫归,相约今日古道潇洒走一回。盘黄村北岭如梯,石级云扶没天倪。要为官道通帝阙,千年几受驿马蹄。两旁花草侵路心,二三短亭颇积泥。标语梁柱成文物,革命年代浓墨题。[1] 行行逗逗五六里,转身俯睇岭南迷。万家甍瓦任模糊,
雁峰蒲水已难稽。更陟一弯逼鞍嵴,盘山中听两州鸡。清风吹汗若洒珠,男女老少游兴齐。众人腰脚动力足,越岭渐觉暑气溽。洪武尖下林多青,泉争坡竞仄莫束。嵝民轻易不下山,歧径虽通芜欲局。主途展阔曾一段,当时造旨未见录。或谓憩众备上岭,或谓詅产小插曲。谈论声中步前方,迤逦降入
太湖乡。驿道截剩几段闲,接以车路铺青黄。沿途屋舍新旧杂,偶有老馆无完墙。长溪两岸田野旷,耕种牧饲各施将。富余农力易身份,申办厂企开作坊。蝉鸣幽静犬吠闹,声响遥逝八面冈。认准解人询前程,曲折奋上秀岭坪。有纪有堂生话题,说是茶楼昔经营。挑夫嗨嗨马铁响,京宦粤商赖稍停。丛筱扶出芦苇高,紫蕨放拳野蔓荣。歌禽逗人鼲看人,榛莽远近听虫鸣。佳日傍午当艳晅,岚消颸动衣衫翻。道里悠悠难穷原,世界今古逝与存。山头双向瞰山根,秀岭南北
秀岭村。
【注】标语:
驿亭内木构件上部可见多处不同时期的政治标语,如“
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人民公社好”、“灭
资兴无”、“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奋勇前进”、“实现四十条
建设新农村”等等。
羊肠古道
古羊肠坂在
豫西北与
晋东南接壤的南太行山中,东经112°54′,
北纬35°10′。南口
怀州(今河南沁阳市),
北口泽州(今山西
晋城)。从
沁阳西万、
山王庄呈人字形入山,到常平汇交呈之字形北上,古称“
羊肠坂八百盘”。羊肠坂是古代太行五陉之一的
太行陉,又名太行道。它盘旋在海拔200至940米之间,长45公里。峰峦叠嶂,沟谷纵横,悬峭屏连。在古代,这条坂道是古柏参天,虎豹拦路,阴森恐惧。
沁阳市
常平村北至山西新碗城一段长2.5公里,在海拔450至850米之间的
碗子城山间,被称为羊肠坂上的咽喉要道。这里东越幽谷是
天池岭,西跨龙门河是
班鸠岭,向南一览众山脚下小,向北高山屏翠
一线天,正是一夫把关,万夫莫开。在这段坂道上,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刀光剑影犹在眼前。主要有古代坂道1500多米,
哨卡、城寨、题刻等10多处。
羊肠古道是
太行陉的最险要路段,辖古京洛要道之咽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前497年,
孔子游说
赵国,曾过羊肠坡。公元前262年,
秦将白起伐韩之野王,在野王屯兵期间,曾使人经羊肠坡至赵施“离间计”;公元206年,
曹操北征叛将高干,路过羊肠坡适逢大雪,面对军旅生活的艰辛感慨万千,写下著名诗篇《
苦寒行》,羊肠坡也由此更名为羊肠坂。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贯穿
北京市
门头沟全境,古道多且长,主要有永定河古道、商运道、军用道、进
香道,它们相互交织、绵延缠绕。其中商用古道的历史遗迹最多,过了几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虽显得沧桑古旧,然风情古韵犹存。
水峪嘴—东石
古岩村,这部分属于西山古道北路,基本是沿着永定河谷而行,逶迤远去。
西山大道东起三家店,但也可直接从水峪嘴开始,翻牛角岭,再经桥儿涧,马各庄,到达
东石古岩村。
其他信息
在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古道风俗文明的出现往往是重要的里程碑,会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出现的风俗文化,往往代表着那一历史时期的文明程度和
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凝结着该时期极为重要、也极为丰富的自然及
社会信息。——
李二和《
中国水运史》
古道之意大致有二:
一是指古老的道路,即陆道和水道。《
隋书·地理志》、《大庾岭路序》、《水经·淇水》“古道繁织、逶迤远上”;“古道纷绕”、“淇水,古之道也”;唐诗人
李端“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
李白“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二是指古老的风俗、义节、操守等。如:《
礼记·檀弓上》:“
仲子也犹行古之道也”;
文天祥《
正气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大凡古之风俗、礼仪、科技发明及民间百工之事皆在此列,概堪称古道。
无论是作为陆上与水上交通及水系活动变迁遗迹的古道,还是其沿途或流域所覆盖的绚丽多彩的风俗文化之古道,在历史的长河中,都犹如一脉脉复杂的经络之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是历史进步的母体和载体。对古道文明的发掘、搜集、整理与研究,继承与发扬,是一个十分严峻而长远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李二和《
中国水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