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科罗旺
2015年第20号强台风
强台风科罗旺(英语:Severe Typhoon Krovanh,国际编号:1520,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0W)为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0个被命名的风暴。“科罗旺”一名由柬埔寨提供,意为一种树。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其中“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10个名字之一,意为一种树。
发展过程
2015年9月13日15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关岛以东的系统认定为低压区。当日19时30分许,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6W。
9月14日0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当日3时30分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直接提升为“HIGH”,并同步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稍后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当日9时许,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GW)。
9月15日3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其正式编号20W。当日该系统发展较慢,组织松散,移动亦飘忽不定,采取一条蛇形路径,向西偏北移动后突然以90度转往北偏东方向,但半日后在副热带高压脊影响下再度往西北转向,回到原来的移动方向。之后系统在垂直风切变微弱的环境中开始整合,强度稳步上扬。
9月16日3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其国际编号1520,并将其命名为科罗旺。稍后中央气象台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先后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当日11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此时科罗旺的中心密集云团已经形成,并开始发展出“云卷风眼”。而由于副热带高压脊支配西北太平洋,其南面深厚的东风带引领科罗旺稳定地向西偏北方向移动,移速约15km/h。当日17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9月17日2时许,中央气象台和日本气象厅先后将其升格为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此时受惠于垂直风切变微弱、海水炎热和高空辐散良好的环境,科罗旺继续增强,打通分别向赤道和极地的双向流出通道,中心密集云团进一步巩固,并打开风眼。当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当日17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当日20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进一步将其升格为三级台风。此时科罗旺移至副热带高压脊西南侧,路径变得偏西北,移速维持在15km/h左右,而科罗旺亦在晚上达到强度巅峰。
9月18日早晨,科罗旺沿副热带高压脊西侧作顺时针转向,采取北至北偏西的移动路线,同时系统西面卷入干空气使对流衰减,加上开始受西风带影响,垂直风切变明显加强,使科罗旺转趋减弱。当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
9月19日2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此时科罗旺已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减弱,风眼变得模糊不清。
9月20日2时许,中央气象台和日本气象厅先后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此时受到更强烈的风切变以及水温下降导致能量供应减少的影响,科罗旺的中心密集云团被毁坏,深层对流向东北切离,且风眼被完全填塞,低层环流中心甚至局部外露。同时科罗旺亦受到冷空气入侵而逐渐发展出锋面,并开始转化为温带气旋。当日14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当日23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FW)。
9月21日2时,中央气象台认定其变性为温带气旋并对其停止编号,稍后日本气象厅亦认定其转化为温带气旋。此后该系统继续北上,但到北海道以东时却突然掉头南移,再逐渐转向偏东。科罗旺的残余系统仍维持足足一星期,最终在9月28日才彻底消散。
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巅峰强度由105kt下调至100kt。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1 19:06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发展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