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菲特
2013年第23号强台风
强台风菲特(英语:Severe Typhoon Fitow,国际编号:132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2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Quedan)为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3个被命名的风暴。“菲特”一名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是一种美丽芬芳的花朵。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其中“菲特”一名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是一种美丽芬芳的花朵。
在第46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菲特”一名遭退役,隔年决定由木恩(Mun)取代。
发展过程
2013年9月下旬,西北太平洋洋面水温异常高,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关岛以东洋面热带扰动频繁。
2013年9月2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帕劳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凌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W。上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9月29日上午7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3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下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30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22W。下午9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菲特”。
“菲特”于10月1日17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加强为强热带风暴。
“菲特”于10月3日凌晨加强为台风。
“菲特”于10月4日下午加强为强台风。但由于眼墙一直没闭合,导致台风发展停滞不前。
“菲特”于10月7日1时15分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
“菲特”于10月7日3时减弱为台风,4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5时减弱为热带风暴,9时在福建省建瓯市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
由于“菲特”强度明显减弱,已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于10月7日11时对其停止编号。但其残余云系仍将给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造成强降雨。
台风特点
“菲特”于2013年10月7日凌晨1时15分以强台风强度登陆福建福鼎市沙埕镇,是自1949年至2013年在10月份登陆中国陆地的最强台风。“菲特”具有登陆强度历史罕见、强风暴雨极端性强、潮高浪大等特点。虽然“菲特”在福建登陆,但其外围风、雨、潮对浙江的影响明显重于福建。台风预警发布后,有关部门应急联动及时,各级政府防范有力,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社会影响远轻于以往同类台风。
预报预警
中央气象台
10月2日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10月4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10月5日上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10月7日上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蓝色预警信号。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解除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浙江
全省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10月6日下午5时,浙江省气象台改发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海盐、嘉兴、海宁、嘉善、兰溪、湖州、德清、安吉、桐乡衢州、长兴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舟山、嵊泗、义乌、浦江、绍兴、上虞、诸暨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宁波、鄞州、镇海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苍南、瑞安、文成、黄岩、洞头、温州市区、乐清、台州、椒江临海、三门
福建
全省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10月5日上午6时41分,福建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下午4时59分,福建省气象台改发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10月6日上午8时50分,福建省气象台改发台风橙色预警信号。下午10时40分,福建省气象台改发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莆田、秀屿、仙游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福州、罗源、周宁、寿宁、古田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屏南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霞浦宁德、福安、福鼎
上海
10月6日上午9时,上海市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江苏
全省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10月6日下午1时22分,江苏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南通、如皋、海安、如东张家港、太仓、江阴、吴江
江西
全省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10月6日下午5时30分,江西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南昌、进贤、上饶、新建、弋阳、德兴、东乡、九江、抚州、安义
安徽
全省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10月6日下午8时50分,安徽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合肥、居巢、滁州、明光
中国台湾
当地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海上陆上台风警报
台湾中央气象局原本预测“菲特”不会影响台湾,10月2日由于太平洋高压增强使菲特路径偏西,台湾中央气象局表示“菲特”有可能接近台湾。
10月4日下午11时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发布海上台风警报。
10月5日下午2时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发布陆上台风警报。陆上警戒范围包括基隆、新北、台北及宜兰地区,应严加戒备并防强风豪雨。台北市、新北市、宜兰县为超大豪雨,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市、南投县则是大豪雨警戒范围。
10月7日上午2时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解除台湾本岛陆上台风警报。
10月7日上午8时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解除所有台风警报。
台风影响
浙闽地区
受台风影响,截至2013年10月6日12时,浙江的温州、台州、宁波、舟山等沿海市在港避风船只35607艘,船只已全部回港或处于台风影响范围外;转移人员28.9万人,其中海上转移人员16.6万人,陆上转移人员12.3万人。
由于浙闽沿岸正值天文高潮期,预计浙南沿岸将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80厘米以上的高潮位。国家海洋预报台将风暴潮警报级别提升为红色。浙江舟山所有旅游景区和岛际航线均已关闭,而丽水市也已关停24个旅游景点、237个农家乐,已停工202个在建涉水工程。
截至2013年10月6日12时,福建全省共安全转移海上人员12.8万人,其中渔船上人员8.8万人、渔排上老弱妇幼人员0.7万人、渔排上劳力3.3万人。在闽中、闽东海域作业的29412艘渔船已全部回港避风。
台风登陆正赶上国庆长假返程高峰,为确保铁路旅客运输安全,2013年10月7日南京站将停运14列动车组列车,并调整5列管内动车组列车始发和终到车站。南昌铁路局7日将停运35对动车组列车。上海铁路局将停运10月7日经东南沿海铁路运行的28对直通动车组列车。
第23号强台风“菲特”于2013年10月7日凌晨1时15分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登陆,受“菲特”暴雨大风的影响,对文成电网的供电线路造成了影响,累计文成县内8条10千伏线路停电,停电用户达15524户。
2013年10月7日 ,来自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数据,“菲特”给浙江带来狂风、暴雨、高潮的同时,已有300万人受灾,带来直接经济损失22.8亿元人民币。
受“菲特”影响,据浙江省气象台监测,该省沿海10级以上大风已持续近20小时,东南沿海风力普遍在12级以上,局部海岛和山区观测站瞬时极大风速达14-17级。
2013年10月7日凌晨起,杭州持续降雨,与此同时杭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受强降雨影响,西湖出现罕见的水满现象。7日下午15点左右,西湖水位上涨漫过了长桥及凉亭。为确保安全,当地旅游部门已封闭了景点。截止至7日晚20点,西湖水位已涨至7.45米,超过警戒水位。
图册“受'菲特‘影响的杭州来源:
杭州市气象台统计,从10月6日8时到8日14时,全市面雨量(整个区域单位面积上的平均降水量)186毫米,杭州市区299毫米,余杭302毫米,萧山314毫米,富阳211毫米,临安131毫米,建德78毫米,桐庐164毫米,淳安50毫米,有82个站降水超过300毫米,暴雨主要集中在余杭、萧山和主城区,最大萧山党山达到了516.2毫米,主城区下沙399.6毫米。
10月8日18时,台风共造成宁波市直接经济损失33.429亿元(不包括余姚),其中农林牧渔业损失19.5175亿元,工业交通运输业损失6.3015亿元,水利设施损失3.21亿元。为确保安全,8日、9日两天,宁波全市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中心城区公交车免费乘坐。除事关民生和公共服务的单位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全部停工。
“菲特”造成浙江、福建等地道路交通阻断、动车停运、航班取消、供电通讯中断、堤防损毁、农田受淹,对上述地区国庆假日后期旅游造成严重影响。虽然“菲特”中心在福建登陆,但其外围风、雨、潮强度大,对浙江的灾害影响明显重于福建。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11个市70个县(市、区)631.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失踪4人,倒塌房屋0.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53.4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3.68亿元;福建省有5市、19个县计41.5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0.04万间,农作物受灾34.1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4.55亿元。
沿海地区
降雨强度破历史纪录。5日20时至8日8时,江苏东南部、上海、浙江北部和东部、福建东北部等地降雨200~350毫米,浙江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400~600毫米,其中浙江安吉天荒坪累计降雨量达1014毫米、象山黄泥桥778毫米。7日浙江省日平均雨量达149毫米,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日平均雨量;杭州、宁波、绍兴、湖州、慈溪、余姚、瑞安等地有13个县(市、区)日雨量破历史纪录。
强风持续时间长。浙江东南沿海12~14级大风持续11小时左右,海岛和山区瞬时极大风速达15~17级(见图2),苍南石砰山和望洲山瞬时分别风速达76.1米/秒和73.1米/秒,突破浙江省历史纪录。
与天文大潮叠加潮高浪大。“菲特”登陆时间恰逢天文大潮期,6日白天到夜间,上海、浙江、福建沿海出现60~220厘米的风暴增水,浙江鳌江、瑞安、温州、坎门验潮站的潮位均超过红色警戒,其中鳌江站的实测水位最高达到5.22米,超历史最高潮位0.42米;温州外海出现9.6米的狂涛,钓鱼岛附近海域出现8.1米的狂浪。
防御工作
连续发布台风预警。中央气象台密切监视“菲特”动向,强化预报会商,提前4天发布准确预报预警信息,针对国庆假日后期,特别提醒节日出行人员和涉海旅游单位提早采取防御措施。中国气象局、浙江、福建省气象局分别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Ⅱ级应急响应。中央气象台共发布台风预警15期(红色预警6期)、暴雨预警7期;浙江、福建等省气象部门发布台风和暴雨预警共300余期,向1亿人次发送预警短信。中国气象局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门报送决策服务信息12期,浙江、福建省气象部门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送决策服务材料20余期,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防御赢得了时间、赢得了主动。
应急联动及时有效。气象部门发布台风预报预警后,水利、民政、交通、旅游、海洋等部门和浙江、福建等省政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紧急采取措施。其中,5日,国家防总启动了防汛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6日浙江省防总和福建省防总也分别启动了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虽然“菲特”强度及风雨影响罕见,但由于防范措施有力、应急处置得当,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社会影响远轻于历史同类台风。
及早安排防御工作。各级农业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把防御“菲特”作为当前农业生产最为紧迫的任务,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加强组织领导,及早安排,广泛动员,强化责任,把防御强台风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强台风登陆的重点区域,要组织机关干部蹲点包片,帮助地方制定防控预案,推进防御措施落实。
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加强与气象、海洋、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菲特”发展动向,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应急值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调度、上报灾情和救灾进展情况。渔业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台风预警信息通报,第一时间将灾害预警信息通知到相关海域的渔船和人员。
全力落实防御措施。各地要立即动员相关海域作业渔船和养殖人员尽快回港或就近避风、避浪,及时加固维护渔港设施和堤坝,做好养殖设施防护等各项工作,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组织农民抢收成熟在田作物,做好果树和大棚设施等防风处理,及时疏通田间沟渠,防止发生大面积内涝。抓紧畜禽圈舍排险加固,彻底清理疏浚畜禽场排水系统,避免人员和畜禽伤亡。指导农垦企业、学校、医院和乡镇企业等单位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参考资料
关于台风的命名.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2 17:29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发展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