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兰,1943年出生于北京市,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中国内地男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
一级演员,曾任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演员、导演、编导室主任、艺术指导、中国剧协第四届常务理事、现任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美国富布赖特国际学者、美国本宁顿大学戏剧系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1952年,考入中国
实验戏剧学校,学文武小生,曾得
姜妙香、
萧连芳、
陈盛泰、阎庆林等传授;同时又由其父指导,学得《群英会》《
八大锤》《
罗成叫关》《辕门射戟》等剧。
2005年3月,在全国政协参加
文艺界联组会上,叶少兰代表
京剧界做了《京剧的现状、问题和建议》的发言,陈述了他个人对京剧艺术较为全面的、
整体性的思考,并提出建言。
2006年,在联组大会上做了《为京剧的改革创新、继承发展谈几点建议》的发言,继续为京剧的改革发展
建言献策。
2007年,叶少兰参加“建设中国
戏曲表演理论体系”考察,与全国政协京昆室委员共同提交了《关于建设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的考察报告》。
2009年,叶少兰参加全国政协京昆室
地方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考察团,对福建和广东地方戏进行考察。回京后就闽粤地方戏曲生态的基本情况、闽粤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的经验与成绩、闽粤戏曲艺术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等四方面提出建议,并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报送了
考察报告。
2013年,叶少兰代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作了题为《培育“国粹”京剧的高级人才必须重视基础教学》的发言,再次呼吁要高度重视京剧
基础教育。
父亲:
叶盛兰,京剧艺术家。生于1914年,卒于1978年,原名端章,字艺如,祖籍
安徽太湖。
他幼入富连成科班习青衣、
武旦,后改小生。先从
张彩林、萧连芳学文戏,从茹富兰学
武戏,1930年出科后拜
程继先为师。1931年应
马连良之邀搭入扶风社。1941年一度以旦角
领班。1945年成立育华社,开创了京剧小生挑班的先例。1951年参加
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1955年任
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
截至2007年7月,叶少兰培养了10余名研究生、国家
一级演员。
叶盛兰的扮相英俊,天赋极高,昆乱兼擅,文武兼备,世称叶派。他的嗓音宽厚圆润,气度大方,扮像英俊,表演细腻,行腔刚劲遒健,华丽婉转,是龙、虎、凤
三音的总合。
叶少兰嗓音宽亮,文武兼长。擅演
翎子生、
武小生、官生、
扇子生、其声腔艺术刚柔相济、韵味醇厚、委婉细腻、
悦耳动听。大、小嗓运用自如、和谐,过渡不露痕迹,具宽厚圆润、明亮优美之特色。在继承的基础上把京剧小生的表演和声腔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叶少
兰大大提升和拓展了京剧小生的
表现力与艺术内涵,在
叶派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个人独特的
艺术气质与风格,使京剧小生的表演步入了新的艺术境界和高度。
他是中国现当代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之一,
周瑜意得志满、
吕布刚愎自负、罗成悲壮苍凉,他都演得情真意切、惟妙惟肖,准确地把握舞台竹奏和分寸感,使表演层次清晰,寓神情之真于声色之美。他对京剧小生行当、对中国京剧院、对整个京剧史有着极为特殊的贡献。(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仲呈祥评)
入伍几十年来,无论在何种场合、何种环境、以何种身份出现,叶少兰始终谨记自己是军中一卒,一言一行代表的是中国军人的形象。而军人则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也因之,在工作中,他从不向上级讨价还价,领导叫干啥就干啥,大小任务忠实执行,从无怨言;作为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叶少兰数次上哨所、进农村、入病房、赴边疆,竭诚为士兵、孤寡老人、军烈属、伤病员等一丝不苟地表演,哪怕观众只有一个人;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他认真履行职责,多次提建议、写提案,为弘扬、留住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鼓与呼。(人民政协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