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徐州高速公路(Hefei–Xuzhou Expressway),简称“合徐高速”,是中国
安徽省境内连接
合肥市肥东县和
宿州市萧县的高速公路,为
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北京—台北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3)的组成部分之一。
建设历程
199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交通部印发《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即“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第二纵表述为“北京—福州线路”,合肥—徐州高速公路为其组成部分之一。
1996年4月9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南段(合肥至徐州段)开工建设。
200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公路路线标识规则 国道名称和编号》(GB 917.2—2000)国家标准,北京—福州线路的全称为北京—福州公路(简称“京福线”,编号“G020”);12月30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北段(蚌埠至宿州段)开工建设。
2001年6月30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南段(合肥至蚌埠段)通车运营。
2003年12月18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北段(蚌埠至宿州段)通车运营。
2004年1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即“7918”工程,7条首都放射线包含北京—台北线路,合肥—徐州高速公路为其组成部分之一。
2005年12月1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要点》,即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第二纵表述为徐州—福州线路,合肥—徐州高速公路为其组成部分之一。
2007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交通部印发《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JTG A03—2007)行业标准,北京—台北线路的全称为北京—台北高速公路(简称“京台高速”,编号:“国家高速G3”)。
2009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917—2009)国家标准,北京—台北高速公路编号不变。
2013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13—2030)》,“7918”工程拓展为“71118”工程,北京—台北高速公路规划不变,合肥—徐州高速公路为其组成部分之一。
2014年7月1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九梓(收费站)互通通车运营。
2015年7月6日,针对北京—台北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3)与上海—西安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0)共线段(即陇西枢纽至路口枢纽段)双向四车道标准已不满足交通量的需求,服务水平日趋下降的问题,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皖发改基础函〔2015〕505号文核准批复合肥—徐州高速公路陇西枢纽至路口枢纽段改扩建工程,同意对该段进行改扩建;10月1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以皖交建管函〔2015〕504号文核准批复合肥—徐州高速公路陇西枢纽至路口枢纽段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11月27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陇西枢纽至路口枢纽段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2017年4月1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年—2030年)》,即安徽省“五纵九横”高速公路网,第二纵表述为徐州—福州高速公路,合肥—徐州高速公路为其组成部分之一;7月18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陇西枢纽至路口枢纽段改扩建工程建成并开放双向十车道运行;8月7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陇西枢纽至路口枢纽段改扩建工程通过交工验收;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917—2017)国家标准,北京—台北高速公路编号不变。
2018年2月1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梁园(收费站)互通通车运营。
2020年6月13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涂山怀远(收费站)互通通车运营。
2021年1月1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淮北收费站新站通车运营,将原有收费站东迁,原连接收费站与高速主线的匝道(即原北京—台北高速公路淮北支线[原皖高速S91],调整为普通道路);4月27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20—2035年)》,即安徽省“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第二纵表述为徐州—福州线路,合肥—徐州高速公路为其组成部分之一;12月16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双堆集互通开工建设。
2022年7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北京—台北高速公路规划不变,合肥—徐州高速公路为其组成部分之一。
2023年9月28日,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双堆集(收费站)互通通车运营。
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
合肥—徐州高速公路由
合肥—蚌埠高速公路、
蚌埠—徐州高速公路等两部分组成。
截至2025年3月,合肥—徐州高速公路沿线途经的主要场所为:
线路互通
截至2025年3月,合肥—徐州高速公路沿线互通为:
线路参数
配套设施
服务设施
截至2025年3月,合肥—徐州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如下:
辅助设施
2015年,安徽省已实现ETC全覆盖,合肥—徐州高速公路相关收费站均已配套有ETC收费系统。
截至2025年3月,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含桥梁)配有道路监控系统。
管理运营
票制票价
据2019年12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收费标准显示,合肥—徐州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为:
2020年1月1日起,安徽省安装ETC车载装置的用户通行ETC车道,享受不小于5%的车辆通行费优惠,其中包括合肥—徐州高速公路。
特色服务
2019年6月,安徽省高速公路实现移动支付全覆盖,其中包含合肥—徐州高速公路。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南段沿线分布有膨胀土,该土具有“低”至“中偏低”的膨胀性,膨胀土的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蒙脱石,并含有少量高岭石,粘土矿物总含量均大于50%,膨胀势主要受其矿物成分和微结构的控制,自由膨胀率主要受控于其粘土矿物类型,而膨胀力主要取决于其微结构特征,膨胀土的膨胀势随粘土矿物(特别是蒙脱石)的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增大而增强,膨胀土会对路基和路堑造成破坏。
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北段从南到北跨越淮北平原和徐州山地两个地貌单元,起点涂山过淮河北岸之后进入淮北平原,地势较低,宿县北至终点朱围子又有山地出现,地势抬高,并向东南微微倾斜,沿线范围内地形以平原为主,并兼有港湾、残丘、河间洼地、河漫滩等。
重点工程
建设规划
合肥—徐州高速公路陇西枢纽至大刘郢枢纽段将进行改扩建,其中陇西枢纽至路口枢纽段已于2017年7月18日完成改扩建,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十车道,其余路段将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
合肥—徐州高速公路路口枢纽至蚌埠互通段改扩建工程全长107.023千米,道路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42米,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设置桥梁71座(包含主线上跨分离立交桥41座),其中大桥4座(包含主线上跨分离立交桥3座)、中小桥67座(包含主线上跨分离立交桥38座);改扩建蚌埠互通、西泉街枢纽、永康互通、九梓枢纽、双庙互通、路口枢纽,利用九梓互通,新建武店互通、蒋集互通,改扩建吴圩服务区,新建草庙服务区。
合肥—徐州高速公路蚌埠互通至大刘郢枢纽段改扩建工程全长22.644千米,道路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42米,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设置特大桥1座、中小桥20座;改扩建大刘郢枢纽、蚌埠西互通、涂山怀远互通,预留秦集互通,改扩建禹会服务区,新增1处养护工区。
价值意义
合肥—徐州高速公路的建成将会推动安徽省南北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同时也会推动安徽省与江苏省、山东省等相邻发达省市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安徽省的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2003年合肥工业大学构造地质学学生陈增明 评)
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国道主干线皖境段全部建成,安徽省东西、南北“十”字形高速贯通线全面形成,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30)、界首—阜阳—蚌埠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36)、合肥—蚌埠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3)、合肥—南京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0、国家高速G42)、合肥—巢湖—芜湖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5011)、合肥—安庆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212)、高河—界子墩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50)全部联网,安徽省综合路网更加完善,皖北与省会合肥及皖南地区的时空距离得以缩短。(《安徽日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