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丝球竹(Bambusa beecheyana Munro)是
禾本科绿竹属竹类。顶梢弯曲成弧形或下垂如钓丝状,幼时被白粉并多少有些具柔毛,后渐变无毛;竿箨大型,箨鞘近革质;箨耳在上部竿箨上的较大;箨片卵状披针形,直立或外翻,背面无毛,腹面具纵行生长的短毛。分枝习性高,通常在竿第十节以上始发枝,主枝甚粗壮,各枝互相展开。叶舌截形,边缘具细齿;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骤然收缩呈圆形,叶缘具小锯齿,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微粗糙。笋期6-7月,花期9-12月。
形态特征
竿高达16米,直径9-10厘米,顶梢弯曲成弧形或下垂如钓丝状,节间长34-40.5厘米,幼时被白粉并多少有些具柔毛,后渐变无毛;竿壁厚1.5-2厘米。竿箨大型,箨鞘近革质,两肩稍广圆,向上渐缩为一甚窄而呈截形或微下凹的顶端,惟鞘口中央微隆起,背面贴生分布不均的深棕色刺毛,愈近基部则刺毛愈密;箨耳在上部竿箨上的较大,下部竿箨者则较小,呈窄的长圆形,其一端在鞘顶部几与箨舌相连,无毛或边缘生有较密的纤毛;箨舌显著伸出,微截平,而两侧则较高,边缘具较深的裂齿;箨片卵状披针形,直立或外翻,背面无毛,腹面具纵行生长的短毛。分枝习性高,通常在竿第十节以上始发枝,每节具1或3枝,主枝甚粗壮,各枝互相展开。末级小枝具6-12叶,叶鞘长4-8厘米,具纵肋,背部具锐脊,背上部生易落的细毛;叶耳无或微小,无毛或有数条繸毛;
叶舌截形,高0.5-1毫米,边缘具细齿;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1-28厘米,宽15-3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骤然收缩呈圆形,叶缘具小锯齿,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微粗糙,次脉5-10对,小横脉明显或为透明微点;
叶柄长2-6毫米。
花枝细长,长30-120厘米,在竿上呈鞭状垂悬,其下部的节间长2-4厘米,圆筒形,无毛,而上部节间长2-3厘米,一侧扁平,被细毛;假小穗单生或簇生于花枝各节,卵状披针形,紫色,体扁,长1.5-2厘米,宽5-8毫米,先端尖;
小穗含6-8朵小花;小穗轴节间粗扁,长约1毫米,先端较粗而有微毛;颖2片,稍呈心形,长4-5毫米,无毛或生微毛,具多脉,小横脉存在,仅在上部的边缘生有甚短的纤毛;外稃与颖相似而稍大,中部小花者长与宽均约为9毫米,有隆起的背脊与尖锐的小尖头,边缘生长纤毛;内稃较其外稃窄甚,长4-8毫米,背部2脊间宽2-2.5毫米,脊间有2-5脉,脊上疏生甚短的纤毛,顶端锐尖或为截平头,两表面均被微毛,边缘生短纤毛;鳞被3,近于同形,微呈圆形,边缘生长纤毛;
花药长约5毫米,顶端具小尖头而呈笔毫状;
子房短卵形,长约1.5毫米,生有2或3纵行的细毛,一侧扁平或具腹沟;花柱扁平而生细毛,全长3-4毫米;柱头2-4,稀可单一,长约6毫米,羽毛状。果实未见。笋期6-7月,花期9-12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和海南,在广东南部栽培甚普遍。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干燥,适宜在海拔300-600米,年均温15-18℃,1月均温3-4℃,极低温-4℃,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地区生长。
繁殖方法
吊丝球竹林常有单丛竹子开花,但自然结籽率极低。繁殖竹苗主要是采用竹枝、竹蔸、竹秆等营养体扦插育苗。吊丝球竹分枝多,主枝和次生枝粗壮发达,有笋芽和根点,尤如缩小的母竹,是培育竹苗或直接造林的主要材料。选取无病虫害、直径1.5厘米以上的1年生主枝和次生枝,用刀将主枝平竹秆削下,取次生枝时只需用手握住竹枝基部,用力一拉即可取下,削去枝梢,保留基部2-3节,用作插枝。
苗圃地宜选择砂壤土或壤土,近水源、排水良好、交通方便的平地或缓坡,整地起畦,施足基肥,2-3月将备好的枝条或小母竹斜插人育苗沟中,基部埋土深6-10厘米,踏实后盖草淋水。插枝后盖草保墒,及时除草。1个月后,可在竹枝蔸部追肥,无机肥浓度0.3-0.4%,生根期和分蘖期追肥可逐渐加大浓度,结合浇水,每15-20天追肥1次,尿素每次20-30/株。4月中下旬竹芽陆续出土展叶,5-6月竹苗逐渐生长根系,7-11月每30天分蘖1次。插枝育苗成活率在95%以上,可出苗5-6株/平方米。
栽培技术
选地
吊丝球竹对水、肥、热的要求与
麻竹相近。选择在土层较深厚、肥沃而不积水的沙壤或壤土为宜,溪河两岸、路边、房前屋后、低山缓坡、山脚都适宜其栽培。石质山地也可见缝插针地选择适合的地块栽植。山顶及干燥瘠薄、石砾太多、粗重的土壤不宜栽植。
整地
吊丝球竹丰产栽培对林地的清理及整地原则是不破坏原有植被条件下要穴大、穴深。采取块状清理,穴的规格为200厘米×200厘米,块内砍除灌木割去杂草。为防止水土流失,在陡坡地带,栽植穴应配置成“品”字形,平缓地带可为正方形,穴状整地规格为70厘米×60厘米×50厘米,将挖出的表土堆在穴的上方,底土堆在穴的下方,以便栽植时把表土回填于竹蔸底部。穴内的石块、杂草、灌木根要彻底清除。
栽植
造林时间:吊丝球竹一般2-3月根开始萌动并发叶,5-11月发笋,栽植时间宜在根未萌动前,即应选在立春至清明期间的阴天或雨后进行栽植为宜。
竹种选择:栽植的母竹应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杆基的节目肥大充实、直径适中、须根发达的1-2年生的竹株。挖母竹时要注意不要伤笋芽,也不要切破或撕裂竹蔸,否则影响母竹的成活和发笋。母竹挖起后,先在离竹蔸约0.5米处用利刀截去竹杆上段。
栽植及密度:每穴用1-2千克生石灰消毒,先将腐熟肥15千克、磷肥1千克左右与挖出的表土拌匀进行回土。母竹挖掘后,要及时栽植,不能搁置拖延时间。如不能立即栽植时,应将母竹放在阴凉背风处,淋透水,用稻草盖好或进行假植。栽植时,用泥浆蘸竹头,然后将母竹与地面呈50度斜放穴内,杆柄弯头朝上,即覆土踩实。覆土应高于母竹原入土深度5-6厘米为宜。根据经营的目的确定栽植密度,笋竹两用的株行距为4米×4米,亩栽40-45株,笋用竹林一般3米×3米,亩栽50-55株。
抚育
水分管理:山地保水能力差,而新造竹的根系吸水能力相对较弱,极易失水而枯死,因此,种植后3个月内要注意水分调节,遇雨要及时排除积水,天旱时进行浇水,以确保成活。
锄草松土:栽植地当年为使土壤疏松,有利保湿,促进幼竹生长,在竹苗栽植2-3个月,应及时松土、除草。坡度25°以下的,全垦松土,清除杂草,坡度25°以上的不宜全垦松土,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对50厘米以外的地方将杂草灌木割倒即可。松土深度一般在10-20厘米左右。
施肥覆土:每年至少施肥3次,第一次于3月扒土暴晒竹蔸、笋蔸后施笋芽萌发肥,每丛施腐熟的人粪尿(或猪栏肥25-50千克),或饼肥1-2千克;第二、三次在竹笋出土初期和盛期(即6-8月)进行,每次每丛施尿素或复合肥0.3-0.5千克,亦可用腐熟的人粪尿。每次施用时先在距竹丛茎部0.3-0.5米处开好沟,将肥料加水稀释后,均匀施入沟内,施后盖土。
采收
科学割笋:吊丝球竹一般5月份开始出笋,6-8月是出笋旺季,10月份出笋基本结束。每丛年保留1-2根盛期笋作为以后的营养竹外,其余长出的竹笋全部割掉;割笋时间以早晨为宜,割笋时扒开其周围泥土,用专用的割笋刀从笋蔸上部切下取出,割后用土盖好已割的笋蔸。
合理采伐:栽植成林后,每年要适当采伐,根据经营的目的合理确定采伐密度,保证竹林寿命,永续利用,增产丰收。笋用林栽植后,为防止竹林老化和提高产笋量,细竹、弱竹应随时砍除,每年秋后至翌年春砍伐更新,砍掉2年以上的竹子,挖去老竹蔸,每丛保持2-3株1-2年生母竹,坚持年年这样留养新竹,则能年年割笋,连续丰产。
主要价值
食用:其笋可供食用,笋大而肉多,惟味道稍差,如经久置则变微苦。
经济:吊丝球竹可供建筑和造纸之用。竿可作引水管及担荷之用,亦可劈篾编结竹器,但易蠢蛀,使用期不长久。
生态:吊丝球竹可起到美化环境、蓄水保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