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洞侗寨
贵州省黎平县九潮镇村寨
吝洞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九潮镇西北部20公里,辖3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是侗族聚居的传统自然村寨,侗族文化保存完整。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侗寨乡村”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也是全国侗族文化的发祥地。东邻镇内同腊村,西、南抵榕江县。吝洞侗寨全为吴姓侗族,分为四大房族,分居三个自然片区,吝洞侗寨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建制沿革
吝洞侗寨得名源自明清。侗族的自称最早见于宋代的史籍,以来,侗族被称为“僚人”、“侗僚”、“峒人”、“洞蛮”、“峒苗”或“夷人”。民国时期称为“侗家”,慢慢演变为今天的侗人,侗寨,形成了吝洞侗寨。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吝洞侗寨位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08′之间,黔东南州黎平县,榕江县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东邻镇内同腊村,西、南抵榕江县。
气候条件
吝洞侗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一月最冷,平均4.5℃,极端最低气温-9.8℃。全村年平均降水量1325.9毫米,最多年份1690.4毫米,最少年份1093.1毫米,年均蒸发量1255.9毫米。
行政区划
吝洞侗寨分为三个自然寨,上寨,中寨,下寨,上寨为全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自然资源
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秃杉
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啄核桃、伯乐树、蔸子三尖杉、十齿花马蹄参香果树伞花木、银杏、鹅掌秋马尾树观光木
人口民族
吝洞侗寨是一个全侗族人口的传统侗寨村落,侗寨全为姓吴的侗族。
政治体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数民族村落。
经济概况
全村土地面积17平方公里,林业用地 17270.4亩,有林地 17132.1亩,拥有耕地面积650亩,其中水田620.3亩,旱地29.7亩。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红薯等,林业以产杉、松、杂木为主。2010年总收入3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8元,人均产粮0.17吨。
医疗状况
2012年,吝洞侗寨村卫生室入使用,新农合参合率达98.3%,医疗报销达80%,完善乡村特困群众大病救助机制,医疗保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计生工作
2012年,吝洞侗寨人口出生率由2002年的16.13‰下降到2012年的7.8‰,自然增长率由2002年的9.2 ‰下降到2012年的6.51%。
教育状况
2007年,吝洞侗寨小学得到了世界宣明会的支助新建了教学楼,2009年6月份投入使用,开设了,大班,小班,学前班,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职工教师8人。
历史文化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先秦百越支系之一。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居住。侗族人口总数约为296万人(2000年),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为287万人。[1]
侗族(dòng zú)(The Kam People)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汇处,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三省侗族人口各有几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侗族中有一些是北侗族,有100万多名说北侗族话的人生活在中国南部贵州省和湖南省交界处的地方,大部分北侗族人生活在湖南省的新晃县和贵州省的天柱、锦屏、黎平等地。[1]侗族现在居住的这个地方,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商於地,秦时属于黔中郡和桂林郡,汉代属于武陵郡和郁林郡。魏晋南北朝至隋代被称为“五溪之地”,唐宋时期被称为“溪峒”。从古至今,这个地方历代以来都是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从历代的文献看,春秋到秦汉,已无从考证。
侗族的自称最早见于宋代的史籍,明清以来,侗族被称为“僚人”、“侗僚”、“峒人”、“洞蛮”、“峒苗”或“夷人”。民国时期称为“侗家”,新中国成立以后称为侗族。
民族节日
六月六,每年到了农历的六月六,全村杀猪,宰牛来庆祝这个一年一次的盛宴,节日氛围热闹,民族气息独特,六月六一个最独特侗族节日,还有斗牛节 芦笙节 七月半等等。
风景名胜
吝洞侗寨古树群,古树群是由三棵大古树组成。
三棵大古树旺盛高大雄伟,坚忍不拔,成了景区最美的风景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1 10:53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