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
义乌市上溪镇苦竹塘村人,著名历史学家。先后任云南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和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系吴晗之父吴滨珏于1924年所建。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主体建筑为二层楼房,占地面积464.6平方米,吴晗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故居在吴店镇苦竹塘村,它是1924年建的院落式
民居建筑。义乌市吴店镇苦竹塘村,系1924年建造的院落式民居建筑。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一间。房前是花园。故居大门上方嵌原国家副主席
乌兰夫亲笔题写的“
吴晗同志故居”青石匾额。
大门墙内壁左右分别嵌有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
彭真同志亲笔题词和吴晗同志生平简介的青石碑。 东厢房是旧时吴晗父亲的书斋,右厢房曾是吴晗的卧室兼书房。吴晗就在这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中堂上悬挂着吴晗的油画像和一组生平照片,画像两旁的木板上刻着
廖沫沙悼念吴晗的题词:“留取丹心照汗青”,“文章憎命达,魈魅喜人过”。这题词是
吴晗一生的写照。
大凡经历过“
文化大革命”那场劫难的中国人,对屈死的
吴晗都会流下一掬哀痛的泪水。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北京市的副市长,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要学习
海瑞刚直不阿精神的号召,写下了《
海瑞罢官》历史剧,何罪之有?可是,“
四人帮”却把它抓住不放,并由此蓄意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冤狱。
吴晗作为“
文化大革命”那场劫难中第一个屈死的名人,于1969年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但历史是公正的,其冤狱早以得到昭雪。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
清华园内的“晗亭”和这座故居,便是留在人们心中的两座永恒的纪念碑。
1943年参加
中国民主同盟,积极从事民主运动。解放后,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8年当选民盟中央副主席。生平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对明史尤有成就。著有《
朱元璋》、《
历史的镜子》、《
史事与人物》、《
读史札记》、《
灯下集》、《春天集》、《投枪集》、《学习集》、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