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康(1916年2月19日—2006年8月31日),江苏武进人,
人类学家,古人类学家,解剖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生平
1916年2月19日,吴汝康生于江苏武进。
1935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36年—1940年,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
1940年—1942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实习员。
1942年—1945年,任贵州大学讲师。
1945年—1946年,任中央研究院体质人类学研究所筹备处助理研究员。
1949年,获得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9年—1956年,任大连医学院解剖教研组教授。
1953年—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6年—2006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6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49年—1966年,吴汝康为出土的大多数人类和猿类化石做了第一手的描述和比较性的研究。1978年以后,吴汝康主要致力于对禄丰古猿化石的发掘和研究。他还在古人类学理论方面提出新的观点,提出建立 “今人类学”并且在此领域做了基础性的工作。
截至2006年8月,吴汝康编著的代表论著有《巨猿下颌骨和牙齿化石》《人骨测量方法》《人体测量方法》《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人类的诞生与进化》《人类发展史》《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图谱》《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古人类学》等,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
[1]吴汝康.中国远古人类[M].
科学出版社,1989.
[2]吴汝康.南京直立人[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吴汝康.人类发展史[M].科学出版社,1978.
[4]吴汝康.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M].科学出版社,1985.
[5]吴汝康.禄丰大猿化石分类的修订[J].
人类学学报,1987(4):7.
[6]吴汝康.人类的由来[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7]吴汝康,李星学,吴新智,等.南京直立人[J].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11年以前,2002.
[8]吴汝康等.人类发展史[M].科学出版社,1978.
[9]吴汝康.海南岛少数民族人类学考察[M].
海洋出版社,1993.
[10]裴文中,吴汝康,贾兰坡.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科学出版社,1958.
[11]吴汝康.中国古人类遗址[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
[12]吴汝康.人体骨骼测量方法[M].科学出版社,1959.
[13]吴汝康,董兴仁.安徽和县猿人化石的初步研究[J].人类学学报,1982(1):14.
[14]吴汝康.人体测量方法[M].科学出版社,1984.
人才培养
吴汝康创建了今人类学学科。
1957年,吴汝康为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学生讲授《
人类学》等课程。
1962年,吴汝康在复旦大学人类学教研组开办的“人类学专题讲座”上讲授《古人类学》课程。
吴汝康大连医学院任教期间,讲授《
人体解剖学》等课程。
截至2006年8月,吴汝康共培养了10余名研究生,如古人类学家
吴新智院士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吴汝康出生于江苏武进西郊的乡村。出生时,家里有祖母、父母、一兄一姊,父亲是乡村初级小学的校长,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吴汝康幼年也参加过一些田间劳动,并对大自然,特别是生命的表现形式产生了兴趣,常常花费很多时间去观察鸟类如何做窝、生蛋、孵雏和小鸟学飞的全过程。
吴汝康的第一任妻子马秀权是生物细胞学家,两人一同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名字是吴建新。
吴汝康的第二任妻子是夏斌。
人物评价
“吴汝康为中国古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的学科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评)
“吴汝康是中国最重要的中国古人类学家,他的著作为中国古人类学文献宝库奠定了基础,他的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国体质人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他的活跃的科普工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以及人类起源和进化知识的普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中国新闻网评)
“吴汝康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把中国的人类学事业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何梁何利基金评)
后世纪念
2020年8月31日,以吴汝康的名字命名的“吴汝康星”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举行。国际编号为317452的“
吴汝康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10年8月7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吴汝康星”绕日运行椭圆轨道的半长径为2.54天文单位,偏心率为0.17,轨道倾角为15.93度,绕太阳一周需4.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