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周,曾参与领导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后投入批量生产。建国后,历任江西彭州地委副书记、专员,南昌飞机制造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南京航空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第三机械工业部顾问。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六届人大政协委员。
吴继周,1915年2月生,江西省萍乡县人。曾用名吴继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肄业。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其兄
吴学周,是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1年起在家乡小学读书,受革命影响,在1925年至1927年积极参加大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经常参加反帝反封建和声援北伐战争的游行示威。1928年秋入萍乡中学读初中,参加禁烟宣传和运动。1931年8月至1934年8月先后在北平安徽中学、大同中学读书。开始大量阅读进步书籍,接受革命思想,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34年8月至1937年9月入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后转入
哲学系)学习。参加1935年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 1936年1月参加革命,3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清华大学民先小队长、大队干事。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至1937年9月任中共清华大学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清华大学民先大队长,西郊区区队长(辖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农业大学)。负责清华大学党的工作,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领导学生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9月由北平流亡到长沙、衡山县南岳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年10月至1938年2月入长沙临时大学(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而成)文学院学习,任中共长沙临时大学支部委员,校学生会主席。1938年2月至5月担任中共长沙临时市委委员、组织部部长。5月至11月任中共长沙市委委员、南区区委书记,青委书记。参与领导学生运动和抗日救亡活动。11月辗转江西,同月至1939年1月任中共万载中心县委(辖万载、萍乡、宜春、上高四县)县委委员、萍乡县委书记。1939年1月至11月任中共赣西北特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宜春中心县委书记。7月至9月任中共赣西北特委代理书记。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党的工作,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做准备。1939年11月选为党的七大代表,并前往皖南新四军军部集中,12月从皖南起程赴延安,一路徒步跋涉,途经皖中、苏皖边、鲁南、鲁西、冀南、晋东南、晋西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克服敌人无数封锁,历时一年,于1940年12月到达延安。
1941年1月至1942年1月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第一次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理论素养和政治思想得到很大提高。其间在中央组织部任干事两个月,从事审干工作。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入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大后方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1945年8月离开延安赴东北工作。10月至11月任中共
沈阳市委委员、沈阳市大东区委书记,同年12月至1946年3月任中共沈阳市委委员、浦河总区委(辖六个区)书记。1946年3月至9月任中共沈、铁、抚联合县委书记兼县保安团政治委员。同年9月至1947年3月任中共安东省第三地委、第四地委组织部部长。1947年3月至11月任中共安东省第四地委副书记。同年11月至1948年5月任中共辽东分局组织科科长。1948年5月至1949年5月中共安东市委副书记。在敌我拉锯地区工作,深入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力量,同敌人进行艰苦斗争,受到上级表彰。
1949年5月随军南下,同年7月至1951年7月任江西省袁州行署专员、中共袁州地委副书记,着手新政权建设,领导
土地改革运动。
1951年7月,转到
国防工业战线,奉命组建南昌国营320厂,担任厂长兼党委书记,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最早一批建设者。带领全厂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于1954年成功地制造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
1952年11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1956年6月至1970年任
南京航空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致力于国防教育事业,提出“把南航办成第一流大学”,为国防科技工业输送了大批人才。
“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0年恢复工作,同年8月至1971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013
基地主任。1971年夏再次受迫害。1975年9月至1978年7月任320厂党委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排除干扰,抓整顿,抓科研,抓生产,力保国防装备的供应。1978年7月至1980年8月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主管航空教育工作。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顾问,1981年1月兼任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