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辑百越,是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
赵佗建立
南越国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及缓和中原人与当地越人的矛盾,采取的灵活政策。古籍中岭南称烟瘴南蛮之地,是南越、瓯越等集居地。南越国建立伊始,
赵佗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引入北方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
刀耕火种时代平稳进入
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
海洋文化引进岭南,开启了岭南文明千年辉煌。
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后,命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赵佗驻守岭南并迁徙大量中原华夏军民来到岭南地区,多数南越人与华夏人民杂处,少部分百越人逃往山区或更南方的地区。秦朝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称王,建立了岭南第一个封建王朝南越国。
赵佗建立南越国政权时,起初是以“
中国人相辅”,“以其党为假守”,是用中原人来进行统治。如果长此下去,会与当地的越人
首领发生利害冲突,这对南越政权无疑地是一种威胁。
赵佗看到这种局势,注意到吸收当地有威望的越人首领到
南越国的中央来参加政权管理。南越王室还吸收了许多其他越人在军队和政权中担任官职。如
归义侯郑严和
田甲,驰义侯何遣,赵郎
都稽,湘长侯
桂林监
居翁,瓯骆
佐将黄同,嘹侯
毕取,
揭阳县令史定等,这些人都是见于《
史记》或《
汉书》中的身任南越国官职的越人。
除此之外,在越人部落强盛的地方,赵佗还采取分封越人
首领为王的做法,让“诸
雒将主民如故”,例如在
交趾地区分封的西于王,就是如此。
岭南百越
部落的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与中原华夏
部落是大不相同的。如果中原人歧视越人的不同习俗,就容易挫伤岭南人民的感情。于是赵佗带头尊重和顺从岭南风俗习惯,例如他公开宣称自己是“蛮夷大长老”,还脱掉中原的官服,采用越人的服饰。
通婚是和睦中原人与岭南人关系、增进中原人与岭南人间友好感情的重要渠道。赵氏政权对此颇为重视。南越王室从自身做起,带头与岭南越人通婚。例如南越明王赵婴齐就娶越女为妻,生子建德,封为高昌侯。因此,中原人与岭南人的民间通婚就更加普遍了。这个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外来的中原人与当地的岭南人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
在
交趾一带地方,地广人稀,山林密布,部落势力很强盛,有雒王、雒侯、
雒将等组织,要彻底铲除这些部落势力,改造其社会组织,在当时是很难办到的。赵佗在击破
瓯雒国的“
安阳王”后,仅仅派遣官吏前去“
典主”,亦即主持当地的政事,而对其社会组织的中、下层结构,则是仍其旧状,没有根本的触动。正如《交州外域记》说的,“诸雒将主民如故”,这是明智的办法。由于当地社会组织的中、上层结构没有改变,其上层结构也不能彻底改变。所以,当南越王朝在仿照汉廷中央分封诸侯王时,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做法,在交趾地区分封了一个西于王。这个西于王,是秦时西呕君的后裔,因而在当地有相当的影响和号召力。南越王朝封他为王,让他“自治”一块地方,以安抚他不致反叛,并通过他来约束当地越人。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赵氏王朝还经常给这些越人首领赠送礼物,以示抚慰之意。正如《
史记·南越列传》载,赵佗“以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证明赵氏王朝的这些做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些
政策,完全符合当地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在长达九十三年的时间里,当地人没有反叛的举动,中原的先进文化得到推广。促进了岭南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了关东六国;公元前219年,又举兵指向南方百越,公元前214年,统一了岭南,南征副将赵佗任南海郡之龙川县令;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任嚣病危之际托赵佗接任郡尉,并授计赵佗闭关绝道,自立为南越国以稳定南越诸地。古籍中岭南称烟瘴南蛮之地,是南越、瓯越等集居地。南越国建立伊始,
赵佗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引入北方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
刀耕火种时代平稳进入
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
海洋文化引进岭南,开启了岭南文明千年辉煌。后赵佗为避免南北再起战祸而归附汉朝,维护了国家统一,避免了战火,功勋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