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文化
发端于旧石器时代晚末期的一种文化
哀牢文化是哀牢夷各部族及其先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源流
哀牢文化源远流长:它发端于旧石器时代晚末期;兴盛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早期即永昌郡建立、汉族大量迁入的汉晋时代起,哀牢文化逐步吸收、全面接纳汉文化,最终其主题文化消融于汉文化,原哀牢国的文化渐变为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汉文化与哀牢文化的融合体。哀牢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石器文化、青铜文化,并与其后入境的汉族共同创造了绵延千载的永昌文化。
哀牢夷区史前文化
滇西7地州已发现古猿化石产地1处,旧石器遗址和人化石出土地点9处,新石器文化分布点300多处(文化内涵清楚的遗址50多处)。
哀牢夷区青铜文化
发掘出土与零星出土者相加近600件,以较丰富的内容和特有的形式展示了哀牢人的生产生活、社会面貌和民族特征。
滇西哀牢地青铜器多数出自墓葬,少数出自遗址、窖藏。器物可分礼乐器、兵器和生产、生活用具四大类。四类中的斧、刀、锥等是兼用于生产生活或兵事的复合器。
哀牢文化和汉文化的融合——永昌文化
设置郡、进入汉晋时代后,上承青铜文化余辉,下汇来自中原、巴蜀的汉文化而成“永昌文化”体系,它由哀牢社会自身发展的要求和汉王朝开发西南边区并扩大与南亚、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要求结合而形成,此区历史发展进程因之大大加快。
主要特征
一脉相承和四方交流融合
哀牢夷区石、铜器时代至铁器时代早期文化,表现着前后相续的连贯性和传承性,即一种特有的地域和民族文化传统。
横断山垂直环境的立体文化
滇西哀牢夷区地处横断山南部和三大江系,在水平距离很短的范围内,可见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终年积雪的寒带等不同气候带,以及相应不同的土壤、植被、动物、民族分布、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
复合型经济文化结构
哀牢夷区的地貌环境、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民族构成,最适宜农业而又宜兼营畜牧、渔猎和多种手工业,自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汉晋时代始终保持这种以农为主、多样性发展的经济文化形态,汉晋时代则随着经济的变化,交通、城邑的建设和郡县的设置,商业贸易也相当繁荣。
多民族文化共同体
以濮、越、氐羌为主体,他们风俗多相似,且拥有军队。濮人最古老,支系最多,住区最广,是哀牢国的统治者。其后越族来自东南,氐羌来自西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31 17:55
目录
概述
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