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哈尔滨市农业科研机构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是哈尔滨市唯一的一所集“农、科、教”与“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纯公益性事业单位
领导成员
党委书记 宋颖
党委副书记、院长 门万杰
党委委员、副院长 周玉兰
党委委员、副院长:于清涛
办院条件
院部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城乡路288号。现有员工225人,其中科技人员168人,正高职15人,副高职48人,在读和已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4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处级以上干部22人。全院由蔬菜花卉研究分院、水产研究分院、农业教育分院、粮食经济作物研究分院、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畜牧研究分院、海南育种中心、农业机械化研究分院八个下设机构和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研教育处、财务审计处四个内设机构组成。
多年来,该院共承担国家、省、部、市级科研项目124项,取得科研成果83项,有45项获奖。其中,“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先后荣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进步类),据查证这是哈尔滨市自建国以来第一个获此(指省科技一等奖)殊荣的农业项目,成为哈尔滨市自建国以来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亮点。除此之外,该院实施的“松浦鲤的培育及生产应用研究”项目还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加拿大大眼狮鲈移植及养殖技术研究”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为我国增添又一新的淡水鱼品种。“哈菜豆系列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中华神农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在园区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主线,率先在东北三省实施“都市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的研究、组装与示范;率先在省内开展无土栽培和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率先在省内开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试验、示范,多次填补了省内农业研究领域的空白。除此之外,该院还率先在省内与高等农业院校开展“2+1”和“3+1”联合办学,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培养中专学历生30000余人,大专生2000余人,培训农技人员20余万人。推广示范新品种40余万公斤,带动200余万农户,建立了25处应用辐射基地,接待游人和涉农教育的大中小学生40余万人,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该院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和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哈尔滨市青年文明号”,“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省有机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和“哈尔滨市农业标准化基地”,是省内首家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级旅游景点”的农业景区、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004年该院荣获全国最高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通过“博士后产业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个平台成功地搭建了高、中、低三端人才立体网络平台,为该院“服务三农”、当好龙头、为哈尔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 “农民科技领头羊俱乐部”是该院首创,并在哈尔滨地区率先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农民科技领头羊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建立起了为农民服务的长效机制。成为团市委命名的“村村小能人”培训基地。
发展历程
旧址概况
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
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为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所属园区,是农业科技型人文风景旅游区。园区是由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于1999年初自主建设,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城乡路288号,占地12.7公顷,拥有从荷兰引进的大型玻璃温室2栋10140平方米,美国GF-80型温室1栋1070平方米,高效节能日光温室8栋3400平方米,植保温室1栋、加温温室2栋共1500平方米,塑料大棚20栋13340平方米。
园区内共分为十五大景区:组织培养区、工厂化育苗区、有机蔬菜展示区、蝴蝶兰观赏区、大花蕙兰观赏区、宿根植物园、瓜菜长廊、露地展示及农耕区、大棚展示及自助采摘区、垂钓区、寒地日光温室及自助采摘区、节水灌溉技术展示及宿根花果观赏区、农业文化长廊展示区、园林广场、中国第一栋荷兰温室景区。
园区内有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展示,种植了多种名、特、优、新等珍稀蔬菜品种,诸如:紫背天葵、食用仙人掌、苦苣、菊苣、火焰菜、蛋茄、金果茄、观赏椒等。“植物克隆”、“农业产业化生产”在这里都得以实现,夏季这里有320米长最富特色的瓜菜长廊,种植有40余种奇形怪状的瓜果,冬季,这里更是“绿色的海洋”,生命在这里永无休止。
新址落成
哈尔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哈尔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东靠王万铁路,西北依万宝镇乡间公路,南邻万宝大道,规划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合2594亩。总投资额为53427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1.72年。2010年4月,受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委托,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参与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10年6月2日,通过评审专家委员会审议,一致认为规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哈尔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优越的地理区位、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网络及哈尔滨市“北跃、南拓、中兴”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使项目区承接中心城市要素的流入,辐射带动周边区县现代农业良性发展、促进东北寒冷地区优势特色农业持续发展具备了地缘优势和难得的便利条件。
项目区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结合哈尔滨市农业基础、寒地资源特征和城市发展需求,立足粮经、园艺、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农业休闲五大产业进行建设,不断提升区域科技水平,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探索经营方式模式转变,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传统农业产业不断改造升级,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项目区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将哈尔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寒地现代农业生产的样板区、农业科研与信息交流的平台、广大农民接受新技术的实训基地以及现代都市型农业休闲观光园,同时,着力打造东北地区都市农业特色发展的先行区、北方现代循环农业建设的典型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成果展示区。
项目区规划为六个功能区:
1、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区,规划面积637亩,是项目区的核心,也是引领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锦囊智库。
2、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区,规划总面积400亩,建设标准化水产养殖设施,开展现代养殖、东北地区名优鱼类的种质资源保护及寒地特色水产的科普教育和休闲垂钓活动,同时开展水体自然净化系统、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和低碳节能系统的建设和研究应用。
3、现代畜牧养殖示范区,规划占地90亩,主要进行现代化、标准化的畜牧养殖技术和模式的示范推广,探索研究北方寒冷地区畜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为哈尔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和技术上的支撑。
4、粮经作物栽培示范区,规划占地915亩,主要进行水稻、玉米、大豆三大农作物的机械化、标准化、精准化高效生产模式展示,进行优新品种示范推广,体现科研实验、循环经济理念,满足景观功能需求。
5、现代设施园艺示范区,规划占地518亩,主要承担北方寒地设施果蔬和露地蔬菜的科研试验、有机种植技术示范、有机模式推广、果蔬采摘体验和精品有机生产等功能。
6、现代农机研发展示区,规划占地37亩,该功能区主要进行现代农业机械的研发中试、应用推广、科普展示。
2011年7月初,示范区规划设计的68栋温室大棚全面投入使用,果园、绿化工程进入尾声;8月初,1.46万平方米现代全光温室和4.42万平方米水产养殖车间、国家鲟鱼养殖示范场竣工,兴凯湖大白鱼、中华鲟等名贵鱼种进入科研鱼池;9月初,水产科研楼投入使用,科研人员全部进驻,科研综合办公楼封顶,内部建设招标完成,建筑材料全部到位;10月,畜牧养殖区基本建成,示范循环农业已现雏形;2012年3月综合服务区绿化全面展开,科研综办公合楼装修接近尾声;预计6月初科研人员将全部入驻。
项目建设成后将推动哈尔滨市农业产业升级,提升农业整体科技水平;促进哈尔滨地区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和谐,推动旅游产业,成为哈尔滨市素质教育基地。项目区优美和谐的农业景观环境不仅是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同时成为哈尔滨市的城郊绿地,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科研机构
蔬菜花卉研究分院
蔬菜花卉研究分院承担蔬菜、花卉等新品种的研育、示范、推广工作。现有员工2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3,正高职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和省政府特贴专家1人,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东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3人,科研力量雄厚。
蔬菜花卉分院以建院之初确定的“攻关战略、跟踪战略、示范战略”为指针,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1998年以来,获市长特别奖1项;“哈菜豆系列”为国家“九·五”重点推广项目;“将军油豆”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推广计划;省良种化工程中标4项;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品种18个;引进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达57个;获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获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各1项。分院党支部连续几年被市农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水产研究分院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分院原名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成立于1971年,是一所集科研、开发、教学、服务于一体的市级科研机构。2005年并入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主要从事水产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土著鱼类的养殖与繁殖、鱼类疫病防疫、濒危物种救护等,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10项获国家、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现有职工42人,其中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6人,设有鱼类生理生态研究室、鱼类疫病研究室、鱼类营养研究室、遗传育种研究室以及两个中心、四个基地(冷水性鱼类研究中心、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太平湖大眼狮鲈保种基地、木兰香磨山湖白鲑保种基地、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与教学研究基地、哈尔滨市鱼类生态科普基地)。
冷水性鱼类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冷水性鱼类及土著鱼类的研究与开发,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主要负责黑龙江、松花江流域濒危物种的救治与再利用。2002年成立以来,共救治、放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史施鲟成鱼70尾,其中亲鱼两尾,鱼卵50万粒,鱼苗29万尾,10厘米长幼鱼10.3万尾。为黑龙江濒危物种的保护做出了贡献,为建立哈尔滨区域农科教中心奠定了基础。
农业教育分院
农业教育分院现有员工15人,其中副高职7人,硕士研究生3人,拥有专兼职教师20余人。
农业教育分院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哈尔滨市农业成人中专职业教育;承担哈尔滨市各类农业干部培训;承担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教育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承担哈尔滨市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开展与省内农业高等院校联合培养“学历+技能”型人才的工作。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资源丰富,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先后举办了多期乡镇长培训班、农民科技“领头羊”培训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并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和培训农民,为该院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该院还与东北农业大学、省市电大等高校开展多层次学历教育工作。该院共培养中专生30,000余人,大专生2,000余人,本科生150余人,培养“学历+技能”型人才600余人,培训农技人员2万余人。是哈尔滨市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省农工职院、双城畜牧兽医学校的实训基地,为哈尔滨市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粮食经济作物研究分院
粮食经济作物研究分院现有员工42人,其中正高职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7人,享受省政府特贴专家1人,省劳模1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
该分院重点开展了玉米、水稻、大豆等粮经作物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现代高新农业技术的研究、示范工作。
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的“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国家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业部的“哈尔滨市优质粮饲兼用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等项目。在“整合战略、产业化战略、标准化战略”的指引下,各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审定玉米新品种2个,取得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权3个。自主研究完成了多种植物水培、基质培的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示范;蝴蝶兰、非洲菊、紫罗兰、草莓等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开发;蔬菜与花卉的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示范与开发;现代设施栽培模式研究与示范。参与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进步类)”各一项。
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现有员工10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职3人,硕士研究生1人。
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哈尔滨市农村发展现状和特点,在农村发展战略规划、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及时准确地发布农村经济信息、国内外农业发展动态、“三农”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介绍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信息服务。
近年来,承担了市科委、市农委、市计委等部门的重点课题研究任务,完成论文和研究报告百余篇,其中有39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省、市优秀科研成果奖。
畜牧研究分院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分院成立于2005年,在市农委、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局、财政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分院各位同志3年多的共同努力,现已形成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并能承担部分省、市级科研项目的畜牧科研部门。
自成立以来,分院重点研究牧草育种、饲料加工及家畜品种改良等工作,先后申报省、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批准三项.先后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正清和乳业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完成科研攻关项目。并完成市委、市农委安排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建,社会调研等工作。配合有关单位组织的科技下乡、支农、扶农等工作。
分院现有研究员1人、享受研究员级待遇高级畜牧师1人、助理畜牧师2人,现代化养殖场一座。在市农委、院党委的领导下,分院遵循“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创新一点点”的口号,逐步提高科研能力,服务哈尔滨市畜牧业,为我市的畜牧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海南育种中心
海南育种中心现有固定人员2人,常年在海南工作。每年接待蔬菜和粮食经济作物南繁加代科技人员10-15人。
海南育种中心的职责是:负责南繁基地的日常管理和基本建设;负责南繁专家公寓的建设和日常管理;负责接送南繁科技人员;负责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办理相关事宜的审批手续;负责农科院驻海南办事处的日常管理;负责接待到海南视察的各级领导和院考察团。
农业机械化研究分院
农业机械化研究分院原名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立于1974年,是一所集科研、开发、生产、推广于一体的市级公益性科研机构,2010年12月并入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主要在农业机械化工程领域以研发新型农机具为主,为农牧业生产提供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行发展战略研究;为政府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法规、制度、条例等提供专业技术依据。
现有职工4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6人。内设农机化研究室、综合技术研究室、设施农业研究室、农副产品加工研究室、信息资料研究室、科研管理科、综合办公室(下设生产试制车间)、财务科等8个专业职能科室。
成立三十多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市重点科研攻关项目60多项,其中30多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30多项,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专业技术较强的科技队伍。近年来,农机化分院在联合整地机技术、水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谷物干燥技术、玉米收获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多项突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研成果
名特新优蔬菜品种:将军油豆
油豆角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蔬菜种类之一,相关产品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有大量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氨基酸等。其肉质细软、口感面,清香适口,干、鲜、速冻皆宜,其菜肴是东北饮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油豆角不仅是东北人的家常蔬菜,并成为南方人、外国人逐渐喜食的蔬菜佳品。
而在10年前,油豆角只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有大面积种植,自辽宁以南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们不吃,菜农也不种。所以,油豆角一直作为一个地方蔬菜品种而存在。
随着具有耐储运、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的“将军”油豆角新品种的问世和“南菜北运”的日臻成熟,油豆角种植范围由东北向南方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较快。现据不完全统计,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全国有20个省(区)具有不同规模的油豆角生产基地,少则几千亩,多则上百万亩,基本实现了油豆角周年供应东北菜市场。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油豆角育种工作始于1980年,1993年“哈菜豆一号”获哈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自1999年,以“将军”为代表的油豆角新品种的育成与推广,标志着此项研发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研实力居国内前列。
将军油豆品种是利用家雀蛋和大马掌两个农家品种杂交选育而成的,兼具高产、抗病、耐储运、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的特点。2001年,将军油豆占领了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之一——山东寿光这一制高点,进而辐射全国。已成为各地油豆角的主栽品种占60%以上,全国各蔬菜产区,只要有种植油豆角的,就有将军这个品种;全国各大蔬菜市场,只要有经销油豆角的,就能见到将军油豆。可说是:种植者无不增收,经营者无不致富,成为全国第一品牌油豆角。
自2003年是农科院启动了“菜豆航天育种”项目,将“将军”种子搭载上第18颗返回式卫星,通过太空的“高真空、高辐射、微重力”诱导其遗传基因突变,后代分离出农业生产上更优质的新品种。经过3年6代的选育,此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再需2年时间,就能投入农业生产。同时,为了实现油豆角原种的脱毒快繁及提纯复壮,市农科院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省时、高效。
2004年,“将军油豆新品种选育及推广”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将军油豆新品种选育及推广”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哈菜豆系列矮生菜豆新品种选育及推广”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将军油豆新品种”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哈菜豆系列矮生菜豆新品种选育及推广”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7年,“哈菜豆系列新品种选育及推广”被评为“神农中华奖”。
“哈研2186”是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在引进国外优良种质资源基础上,科研人员经过5年8代的选育,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雌性杂一代水果型黄瓜品种,2006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其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黑龙江省此类品种的空白。
特征特性:
一、早熟:普通的黄瓜品种为雌雄同株异花,3-5节开始结瓜的品种就是早熟品种,而“哈研2186”全生育期只开雌花,不开雄花,雌花分化从第一节开始,第三节开始结瓜。
二、丰产:“哈研2186”叶型中等大小,叶片上倾,叶色浓绿,为高光效类型。纯雌节成性使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有效经济产量,可连续座瓜5-8个,据初步测定采收第一个月产量就达5653公斤(如早春棚室能补施二氧化碳气肥,熟期还可提前,亩产还可增产15—20%),比国外对照品种(山东等地主栽品种以色列海泽拉454)增产18%;比国内同类对照品种增产95.2%。另外,与密刺类黄瓜主栽品种相比产量高20%以上。
三、抗病,哈研2186抗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枯萎病、黄瓜花叶病毒病等多种主要病害。
四、商品性好:“哈研2186”正常管理条件下,果型端直,无瓜把,商品率高,极少出现畸形瓜,不需受粉也能正常结瓜。果皮深绿色有光泽,表面无刺瘤,农药残留少且易清洗。果肉绿色、皮薄、肉厚、心腔小、清香味浓、略带甜味。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适合鲜食,也可以凉拌、炒食、腌渍、酸渍、拌撒拉。
五、适应性广:“哈研2186”经过了南繁北育的选育,既能够适应北方早春保护地的低温弱光,又能适应南方露地的高温干旱。
名特新优蔬菜品种:哈椒六号
哈椒六号:早熟、抗病、高产尖椒品种。从播种到收获110天左右,生长势适中,分枝较强,株型适合露地及保护地栽培。适应性广,抗病毒及疫病能力较强。
从开花到采收28-32天,前期产量高,连续座果力强,株高50.2厘米,株幅69.3厘米,平均单果重30-35克,微辣,食用口感好,质地脆嫩,每亩产量4000-6000公斤,经济效益显著。
“哈椒六号”是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青椒课题研育的辣椒品种,已推广至内蒙古、吉林、辽宁、山东等省市自治区,成为取代湘研系列辣椒品种,是我省辣椒主栽品种,并已推广2000多公顷,遍布黑龙江省各地。
“哈椒六号”果实形状好,商品果率高,早熟,高产,抗病,连续座果力强,适应性好,很受市场欢迎。是“十五”我省种子工程中标验收品种。
其他名特新优蔬菜品种
名特新优蔬菜品种:红秀(精品水果萝卜),表皮薄、鲜红色、有光泽,肉质根为标准圆型,直径,单果重,品质细嫩、口感极佳;叶片小、板叶、深绿色,叶数少,播种后,天即可采收,根部特细,商品性好,是市场上深受喜爱的鲜食品种。
哈串珠203,串番茄,无限生长型,长势强健,抗病性强,第一花序着生在第7—8叶节上,每个果穗留10—12个果为宜,果圆形,成熟果鲜红色,平均单果重约15g,耐裂果,适宜成串采摘上市,特点突出。
密刺类黄瓜新品种303,黄瓜一代杂种,生长十强,茎粗壮,叶片中等大小,以主蔓结瓜为主,瓜码密,回头瓜多,单性结实能力强。早熟性好,比长春密刺枣3-5天,抗霜霉病,白粉病,黑性病,枯萎病,耐低温弱光。瓜条顺直,皮色深绿,有光泽,要瓜长35厘米,单瓜重200克,果肉绿色,质脆味甜,品质好。前期产量高,第一个月每667平米产量可达4000公斤。适于保护地造春茬栽培 。
哈优三号,品种特性:蔓生油豆角品种,熟期早,播种至采收58天左右,比紫花早2天。荚长22cm,宽3cm,嫩荚绿色,有紫晕,商品外观好。具有油豆角风味,无纤维。丰产,比紫花增产20%左右。该品种已进入生产试验阶段,并在山东、河北等地区推广试种,市场反应良好。
哈菜豆16号,品种特性:蔓生油豆角品种,生长势中等,熟期极早,播种到采收仅需55天左右,比将军早10天左右。抗逆性强,耐低温、耐高温、耐弱光、耐干旱,抗锈病、炭疽病、菌核病、根腐病。荚长18cm、宽2.8cm,嫩荚绿色有红尖,具有油豆角风味,无纤维。丰产,比将军增产30%左右。生长期长,有回头荚,适合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哈研三号,品种特性:强雌密刺型黄瓜,一代杂交种。节间短,熟期早,座瓜能力强,丰产。瓜条顺直,瓜长32cm左右,果肉绿色,脆嫩,清香味浓。高抗霜霉病,抗角斑病和病毒病,耐低温弱光。生长期长,适合日光温室越冬茬和早春茬栽培。
哈研五号,品种特性:全雌腌渍黄瓜品种,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节节有瓜,座瓜能力强。熟期早,丰产。商品瓜长10-12cm,毛刺微瘤,果肉脆嫩,适合加工及鲜食。高抗霜霉病、角斑病和枯萎病。生产期长,适合保护地生产。该品种已进入区域试验阶段,适合加工酸黄瓜,品种的各项指标已经达到国外同类品种先进水品,产业化前景广阔。
哈研六号,品种特性:全雌旱黄瓜品种,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节节有瓜,座瓜能力强。熟期早,丰产。商品瓜长18cm,刺瘤较稀,果肉脆嫩,适合鲜食。高抗霜霉病、角斑病和枯萎病。生产期长,适合保护地生产。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19:32
目录
概述
领导成员
办院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