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旺加卜(1908—1991),蒙古族,又名吴景玉,原
内蒙古自治区文史馆副馆长,中国著名的蒙古族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蒙古文毛笔手写体《哈旺体》创始人。
人物简介
哈旺加卜
1908年9月22日出生于内蒙古
卓索图盟土默特左翼旗(今辽宁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苍土乡娘娘营子村。
1915至1926年,在私塾学习蒙文和汉文。1945年以前,在伪满政府任编审馆佐及事务官、科长等职。
1947年起,先后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文教部、编译处及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工作。1981年任内蒙古出版局顾问。曾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蒙编室副主任。1983年任
内蒙古自治区文史馆副馆长。
历任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蒙文书法楷体的研究上颇有造诣。1988年
北京民族印刷厂老工人康明德以其手写蒙文字贴,剪接拼成蒙满文楷体字,作出铜模,填补了百年来的手写体铅字空白。曾编辑出版了历史文献《蒙古源流》,并与巴达荣嘎合译了《继资治通鉴》十、十一、十二卷。
1991年6月25日病逝。
主要论著
《蒙文正字法字典》(蒙文),与旺楚克、阿敏合作,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51年《蒙文红楼梦》(书写蒙文,全四册),内蒙古大学科研处,
1975年《蒙语言诠释》(书写,满、蒙文,全一本,达瓦校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1年《毛主席诗词楷体字贴》,(书写),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78年《蒙文书法心得》(蒙文),《奔马》1982年第1期
投身革命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满怀一腔民族热血的青年哈旺加卜为了蒙古民族的振兴,为了蒙古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教育事业开始编写小学课本。在海拉尔、敖汉旗期间,从一些书籍上秘密接触到中国共产党的马列主义革命思想,逐渐接受农工神圣,均田地、求平等,求自由,农工要做主的主张。1942年,哈旺加卜在一篇文章中将共产主义的观点结合自己的想法,写成了充满求平等、求民主思想的文章后,几次受到了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特务机关的追查,因及时处理了有关材料才幸免被捕。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中国向何处去,蒙古人向何处去的问题上,内蒙古草原蒙古民族选择了跟着共产党的路,选择了革命,走向了光明。哈旺加卜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蒙古民族以光明。是年,哈旺加卜将自己所有家当分发给穷苦百姓后,骑马驰向北方,加入了乌兰同志领导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卓索图盟骑兵纵队走上了革命之路。1946年,哈旺加卜被送到
东北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
敖汉旗代理旗长兼旗政府秘书,领导与创建了敖汉旗革命政权。1948年,哈旺加卜任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编译处、出版局从事出版工作。
1955年,哈旺加卜把世代家传的用120两黄金化成金水写成的《甘珠尔》经,捐献给了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哈旺加卜是内蒙古自治区
出版事业最早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功勋奖章获得者。他早在50年代编写的《关于蒙汉文出版设计参考》,对内蒙古自治区
出版事业的壮大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60年代以后出版的《蒙古源流》、《
蒙古秘史》等著名书籍的编辑出版,大多都凝结着哈旺加卜的心血,几乎都经过他的参与,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融会了他的全部智慧。
艺术创作
在“
文化大革命”中,他的身心遭到严重摧残。可他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中国文学名著《
红楼梦》一书的编译撰写,创造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的一大奇迹。他胸怀坦荡,性格刚毅。而在他的墨迹里充满了刚柔相济的民族情感与智慧,诠释了一个蒙古人的博大胸怀。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在近50年的时间里撰写了《蒙古正字法词典》、《蒙文诠释》,编写了《楷书心得》,出版了《毛主席诗词字帖》,组织翻译了78万字的中国著名历史文献《续资治通鉴》,他对蒙古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9年,他的蒙古文毛笔书法被选作蒙古文印刷的楷体,被国家认定为《哈旺体》
蒙古文书法楷体,并铸成铜模。由蒙古语言文字计算机专家却吉扎布教授转制作为电脑软件唯一手写体。这一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填补了蒙古文和满文印刷业和电脑蒙古文字的空白。他的蒙文书法艺术达到了完美境界,是蒙古文书法艺术的一个完美历程,从而为蒙古民族的文化
出版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1990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神州风采”栏目专题报道了哈旺加卜的《哈旺体》。他被誉为中国蒙古民族文化界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