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通论
2010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唐宋词通论》是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熊和。本书主要对词学研究作出总结性的论述。
内容简介
唐宋词通论,词学原先是诗学的一个旁支,嗣后与诗学并行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专门之学。本书的目的是为词学研究迄今取得的成就作出总结性的论述,以推动这门学科的理伦化和系统化。全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旁征博引,较全面地体现了唐宋词的大致概貌,非常值得一读。
本书涉及的有些问题,历来有所争议,只有通过反复辩论或史实考证才能解决。为了避免枝蔓与辞费,书中只写了个人探索所得的大致结论而未及充分展开。
作者简介
吴熊和,1934年生,195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57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尤其于唐宋诗词颇有心得。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词源
第一节 燕乐与词——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
第二节 唐教坊曲——唐五代词调的渊薮
一、隋曲
二、唐曲
第三节 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词一一词体的形成
过程
第二章 词体
第一节 词的创作——按谱填词
一、音谱
二、词谱
第二节 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
一、依乐段分片
二、依词腔押韵
三、依曲拍为句
四、审音用字
第三章 词调
第一节 词调的来源
一、来自民间
二、来自边地或外域
三、创自救坊、大晟府等乐府机构
四、创自乐工歌伎
五、摘自大曲、法曲
六、词人自度曲
第二节 曲类与词调
一、大曲、法曲、曲破
二、令、引、近、慢
三、其他曲体曲式
第三节 词调的异体变格——乐曲移调变奏
一、转调
二、犯调
三、偷声、减字
四、添声、添字、捧声、摊破
五、叠韵、改韵
第四节 选声择调
一、择声情
二、择新声
三、捍曲名
第五节 词调的演变
一、唐五代词调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
二、北宋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大盛
三、由于音乐文艺重心转移,除词人自度曲外,南宋
词调发展呈现停滞,最后衰落
第四章 词派
第一节 唐宋词分派的由来
第二节 倚声椎轮大辂一一敦煌曲子词
第三节 齐粱诗凡下的《花间集》
第四节 南唐君臣与宋初词坛
第五节 有井水处皆歌柳词
第六节 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全面改革词风
第七节 从秦观到周邦彦
第八节 靖康之变前后的李清照
第九节 辛弃疾与南宋爱国词
第十节 姜夔句琢宇炼,归于醇雅
第十一节 眩人眼目的吴文英
第十二节 宋元之际词人与亡国哀音
第五章 词论
第一节 唐代评论罕及于词,后蜀欧阳炯的《花间集序》
或可视为有专文论词之始
第二节 宋人词话始于元丰初杨绘的《本事曲》
多数偏于纪事,重在品藻与议论的则较后起
第三节 苏门始盛评词之风,对推尊词体和推进
词的评论起了重要作用
第四节 李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阐明了
词体的音律、风格特点,为诗、词之别
立下界石
一、词须协律
二、词须典雅,有情致
第五节 靖康之变后,词风慷慨任气,论词亦多
重在家国之念,经济之怀
一、批判花间词人的流宕无聊
二、肯定苏词的革新,赞扬骏发踔厉的词风
三、主张以“经济之怀”入词
四、倡导“复雅”
第六节 南宋后期论词,重点转向讲习与传授词
法,这一过程始于姜夔,而备于张炎
一、姜羹始论词法
二、杨缵吴文英、张炎三家词法
第七节 鼓吹苏、辛词风的,不如周、姜后学
之盛,但在金源末及南宋末,也并不寂寞
一、金源特重苏、辛词
二、宋末词风之弊,在于厚周、姜而薄苏、辛
第八节 张炎《词源》是周邦彦、姜夔一派词学
的总结、它同时反映了宋词的最终衰落
一、主雅正
二、主清空
第六章词籍
第一节 丛刻
第二节 总集
第三节 别集
一、唐五代词别集
二、北宋词别集
三、南宋词别集
第四节 词话
第五节 词谱 词韵
一、词谱
二、词韵
第七章 词学
第一节 关于词乐
一、燕乐二十八调,两宋词乐不出七宫十二调
二、二十八调的用音与结声
三、宫调声情与依月用律
四、宋词的歌法
第二节 关于曲调考证
一、从《教坊记》、《乐府杂录》考词调之源
二、《碧鸡漫志》的曲调考证
第三节 词学的展望
附录
彊村丛书》与词籍校勘
从宋代官制考证柳永的生平仕履
陆游《钗头凤》词本事质疑
关于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
重印后记
参考资料
唐宋词通论.豆瓣读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9 11:1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