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汉语词语,指善与恶。若再加上无记,则合称为“
三性”。一般而言,善指顺理,恶指违理。然于经论中有多种不同说法,依成
唯识论卷五之意,能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与无漏行法为善;反之,于此世、他世有违损之
有漏行法为恶。其善恶之分际,在顺益与违损之差别。且善恶二者皆须贯串此世与他世,否则即为无记。如人、天之乐果,于此世虽为顺益,于他世则不为顺益,故非为善,而为无记性。又如
恶趣之苦果,于此世虽为违损,于他世则不为违损,故亦非恶,而为无记性。
《旧唐书 儒学列传·张士衡传》:“善恶之报,若影随形。此是儒书
之言,岂徒佛经所说。”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之三:“善恶可劝戒,是非后世当考者,书之,其细故常行,更不备书。”
清·
田兰芳《叙袁仲方(袁可立孙)甲子秋冬诗》:“余虽不敢致怨吾友,窃以为春秋善恶并纪,
梼杌专以治恶。”
净影寺
慧远于大乘义章卷十二中,就人、天、二乘、菩萨、佛等五乘,以阐释善恶之名。即:
(二)顺理为善,违理为恶。理,指无相
空性。佛、菩萨及二乘所修之善法为善;人、天所修之善法是为有相行,故为恶。
(一)人、天之善。指
五戒、
十善等之事善。但因于人、天之果报尽时,仍将堕于三途(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之中,故亦为恶。
(二)二乘之善。二乘人能远离三界(
欲界、色界、
无色界)之苦,故为善;但二乘人虽能自度,而不能度他,故亦为恶。
(四)
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
断见忍之烦恼,故为善;但因未见别教中道之理,未断一分之无明,故亦为恶。
(五)别教菩萨之善。别教菩萨能见中道之理,故为善;但因所见之中道为隔历之中道(隔离而不融通之中道),而非
圆教之圆融中道,故其所行带有方便,不合于理,是亦为恶。
(六)圆教菩萨之善。圆教菩萨所见之圆妙之理,本为至极之善,但由‘顺、背’及‘达、着’等二义而言,则亦为恶。‘顺、背’,谓顺
实相之圆理为善,背之则为恶;‘达、着’,谓达此圆理为善,而于圆理生起执着,则为恶。其中之第二义,系以达、着二者判别善恶,为天台宗独特之说。
经下曰:‘一切众生识始起一想住于缘,顺
第一义谛起名善,背第一义谛起为恶。’
大乘义章七曰:‘顺名为善,违名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
上之下曰:‘善顺理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恶以乖理为义。’
唯识论以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无漏行法为善,于此世他世违损之
有漏行法为恶。若夫如人天之乐果,于此世虽为顺益,于他世不为顺益,故非是善,无记性也。又如
恶趣之苦果,于此世虽为违损,于他世不为违损,故非是恶,亦无记性也。论五曰:‘能为此世它世顺益,故名为善。人天乐果虽于此世能为违顺,非于他世,故不名善。能于此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恶趣苦果虽于此世能为违损,非于他世,故非不善。 ’净影约五乘而判三种之善恶:一顺益为善,违损为恶。若依此义,则上通佛菩萨,下极人天,其所修之行,名为善。招三途之因及人天中苦果之别报业,名为恶。二顺理为善,违理为恶。理者无相空性也,例如行布施,所施者能施者施物之
三轮物存于意中,是违于无相空性之理之有相行也,若不存三轮之相,是顺于理之无相行也。因之顺理为善,违理为恶。若依此义则上从佛菩萨下极二乘,其所修之善法名善,人天众生所修之善法,总为有相行,名之为恶。三体顺为善,体违为恶。法界之真性,为己自体,
体性缘起而成行德,所行自体无如心不缘理,所谓随心之欲而不超轨之境界也,是名为善。若依此义则凡夫二乘无论,即上至三乘,总其缘修之善行,齐为恶也。见大乘义章十二。天台立六种,一人天之善。
五戒十善之事善也,然人天之果报尽,则还堕于三途,故亦为恶。二二乘之善。二乘能离三界之苦故名善,然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故亦为恶。故
大论谓宁起恶癞野干心,不生
声闻辟支佛意。当生死涅盘俱为恶也。三小乘菩萨之善。慈悲兼济故是善,然彼身中未断一毫之烦恼(小乘菩萨三大劫中不断惑最后一坐成觉),如贮于毒器之食物,食者乃死,故亦为恶。四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断见忍之烦恼,是善也,然堕于二边不见别教中道之理,未断一分之无明,故亦为恶。五别教菩萨之善。见中道之理是善,然犹为隔历之中道,不能见圆教圆融之妙中,所行带方便不称于理,亦是恶。故
涅盘经自白由此以前我等皆为
邪见人,邪岂非恶耶,六圆教菩萨之善。圆妙之理,是至极之善,然此有二义:一顺
实相之圆理为善,背之为恶。二达此圆理为善,着之为恶,圆之着尚为恶,况复其余,止观二之三曰:‘唯圆法名为善,善顺实相名为道,背实相名非道。若达诸恶非恶皆是实相名非道,若达诸恶非恶皆是实相即行非道。通达佛道,若于佛道生着不消甘露,道成非道。’同辅行曰:‘唯圆为善,复有二意:一者以顺为善,以背为恶。次以着为恶,以达为善。’又曰:‘以着为恶,以达为善,圆着尚恶,况复余耶,’以上诸说中净影第一顺益之义同于唯识论之说,第二顺理与第三体顺相兼,同于璎珞经之说。天台别教之义与净影第二顺理之义同,圆教中之第一义与净影体顺之义及璎珞经之说同。其第二义以达着断善恶之性,为天台独特之发挥。
生死即涅盘,
烦恼即菩提,于是释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