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义谛”是指至高无上圆满究竟之真理。那么,什么是第一义谛呢?
佛言:“
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
第一义空。”(《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世尊在这里明确开示:
诸法实相是第一义谛。
宋
王安石 《答蒋颖叔书》:“佛说有性,无非第一义谛,若第一义谛,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汤用彤 《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七章:“一切世谛,于如来尽是第一义谛。”
(术语)对於
世俗谛之称,又云真谛、
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
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总以名深妙之真理,谛者真实之道理也。此道理为诸法中第一,故云
第一义,真实故云真,为圣者所见,故云圣,为殊胜之妙义,故云胜义。
或云:
二谛之一。即最殊胜之第一真理。为“世俗谛”之对称。略称
第一义。又称胜义谛、真谛、圣谛、涅盘、真如、实相、中道、法界。总括其名,即指深妙无上之真理,为诸法中之第一,故称
第一义谛。
佛教各宗派对第一义谛所
下之定义不尽相同,如小乘说一切有部将单一而不可分解之对象视为真实存在之认识,称为胜义谛;
中观学派则认为诸圣贤了解缘起性空之理,洞彻世俗认识之颠倒,以此道理为真实,称为真谛;
小乘经部及
瑜伽行派等则将佛教智慧及依此智慧为对象之理解,称为胜义谛。就大乘而言,则主要藉真谛与俗谛二者调和世间与
出世间之对立,将此
二谛联系起来观察现象,称为中观、中道,为大乘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此外,禅林多用第一义,相对于第二义之相待差别,
特以第一义来诠显绝对不可思议之境界。第一义复称向上门、正位等;第二义则称向下门、偏位等。[俱舍论卷二十二、
中论卷四观四谛品、
显扬圣教论卷二、卷六](参阅“
二谛”244)
“
世俗谛”之对称。又称胜义谛、真谛、
第一义。指具有卓越意义的真理、最高的真理、完全的真理。亦指圆满究竟之悟(智慧)的境地。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一释此
词云(大正44·482c):“
第一义者,亦名真谛。‘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真者是其绝妄之称,(
中略)审实不谬,故通名谛。”
“若有言语,则有滞碍,若有滞碍,则是魔界。若法不为一切言说所表者,乃无滞碍。何谓法不可言说,所谓第一义。其第一义中,亦无文字及义,若菩萨能行第一义谛,于
一切法尽无所行,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
大般涅槃经》卷十三亦云(大正12·443a):“世谛者,即第一义谛,(中略)有善方便随顺众生,说有二谛,(中略)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义谛。世人知者,名为世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