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杂,中医病名。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一种病证。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病机可概括为胃热、胃虚、血虚。治疗分别用
清胃和中,
健脾和胃,
补益心脾之法。
病机可概括为
胃热、
胃虚、
血虚3个方面。临床分虚实二类,亦可为
虚实夹杂,实者多属胃热,虚者属胃虚、血虚。胃热嘈杂多由饮食所伤而致,见
舌红、
苔黄,
脉滑数;胃虚嘈杂多因素体虚弱、劳倦所致,可有
胃气虚及
胃阴虚之不同;血虚嘈杂兼见
气血两亏之表现。具体如下:
饮食不节:由于过食辛辣香燥,醇酒肥甘,或粘滑难消化之食物,
积滞中焦,
痰湿内聚,郁而化热,痰热内扰。
营血不足:
素体脾虚,或思虑过度,劳伤
心脾,或因失血过多,皆能造成营血不足,使胃失濡润,心失所养。
嘈杂与
吐酸二者在病因病机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吐酸是胃中不适,口吐
酸水,嘈杂是“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
胸膈懊憔,
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
恶心,而渐见
胃脘作痛。”(《
景岳全书》)
(嘈杂可出现在西医学多种疾病之中,如胃及
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和
消化不良等以嘈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可参照以上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