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杂
中医病名
嘈杂,中医病名。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一种病证。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病机可概括为胃热、胃虚、血虚。治疗分别用清胃和中,健脾和胃补益心脾之法。
病机
病机可概括为胃热胃虚血虚3个方面。临床分虚实二类,亦可为虚实夹杂,实者多属胃热,虚者属胃虚、血虚。胃热嘈杂多由饮食所伤而致,见舌红苔黄脉滑数;胃虚嘈杂多因素体虚弱、劳倦所致,可有胃气虚胃阴虚之不同;血虚嘈杂兼见气血两亏之表现。具体如下:
饮食不节:由于过食辛辣香燥,醇酒肥甘,或粘滑难消化之食物,积滞中焦痰湿内聚,郁而化热,痰热内扰。
情志不和:肝主疏泄,忧郁恼怒,使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致肝胃不和,气失顺降。
脾胃虚弱:由于脾胃素虚或病后胃气未复,阴分受损,或过食寒凉生冷,损伤脾阳,致胃虚气逆,扰乱中宫。
营血不足:素体脾虚,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因失血过多,皆能造成营血不足,使胃失濡润,心失所养。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上消化道X线及内窥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嘈杂与吐酸二者在病因病机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吐酸是胃中不适,口吐酸水,嘈杂是“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憔,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景岳全书》)
“嘈杂与吞酸一类,皆由肝气不舒······中脘有饮则嘈,有宿食则酸。”(《张氏医通·嘈杂》)
治疗
原则为补益胃气。具体如下:
(嘈杂可出现在西医学多种疾病之中,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以嘈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可参照以上方法治疗。)
预防及预后
根据嘈杂发生的原因,应注意饮食有节,食宜清淡,勿恣食肥甘生冷,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若单独发病,经治疗多能转愈。但嘈杂若随其它疾病而发,其转归及预后,又常与它病的进退关系密切。
并发症
常和胃痛、吐酸等病同时并见,亦可单独出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9 15:09
目录
概述
病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