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板桥村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下辖村。
历史
。。。。来源:光绪辛丑《乐清县志》 四板桥 P652
四板桥(光绪为长安乡六都) 北宋崇甯元年(即宋徽宗1103年)壬午勤缘僧子龚记;永昌乡(今乐清市)荣田保辜李并妻吴六娘舍钱建与此,石桥一所。
备注:四板桥建时至2018年为916年历史。今造桥伊始使用之桥墩断壁立于桥头800年小叶榕之侧以为见证。
2018年1月柳市镇四板桥村诗人作家张恒考证并记录
简介
四板桥村位于柳市镇东南,面积约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0多人,外来人口500多人。四板桥村先后获
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旧村改造与环境整治先进集体、温州市“千百工程”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温州市旧村改造与环境整治先进集体、温州市“先锋工程”示范村、乐清市旧村改造与环境整治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一条清澈的小河绕村而过,村口桥边有棵8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取: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意;相传千年前桥面顾用‘四’条石板铺设而成,意味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板桥’:一为郑板桥称‘板桥公’。二‘ 板桥’ 为历代名家诗人争相传颂。如:
唐 著名诗人
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著名诗人
白居易‘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唐著名诗人
柳永:‘红板桥头秋光暮。淡月映烟方煦’;唐朝
李白又作:‘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唐
杜牧‘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等等大量著名诗人的争相传颂‘板桥’可见其意义非凡。因而得名‘四板桥’,只建村以来,四板桥人兢兢业业,极力打造美丽幸福新农村,有诗云:‘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这是一个充满爱心、有着浓厚民间艺术气息的村庄。
从1995年开始,四板桥村相继建造了10处垃圾坞,设立了垃圾中转站,拆除了全村所有露天坑、路头坑,建造了生态卫生公厕;对村农网进行了改造,建设了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村综合大楼;加固修复了供给全村村民饮用水的村水库。同时还进行了拓宽村路、修复桥梁、绿化美化环境等项目建设,实现了水更清、路更宽、灯更亮、景更美,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整洁卫生、交通便利、繁荣亮丽、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农村。
而今四板桥村只要哪位村民因病住院,村双委都会派代表到医院看望;每年春节,村干部上门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送红包。近两年来,每年为全村村民投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使村民有病能及早得到治疗,减轻了村民医疗费的负担。四板桥村所有村干部都没有工资,义务为村里的建设服务。村支书胡建中与村主任周方来自从当上村干部以后,都为村里的公益事业花了不少于10万元钱。
2005年,四板桥村开办了家长学校,邀请
温州大学教授、温州家庭教育协会理事周奇来村作了关于父母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演讲,使家长们认识到孩子应该在尝试错误与挫折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得到磨练,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教育孩子还要有艺术和技巧。家长学校成立后,每月底上课一次,大部分家长都积极参加听有关专家讲授卫生、计生、体育、法律、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2006年5月,四板桥村家长学校被温州市妇联、
温州市教育局授予温州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重实效,以德立家;学法律,以法护家;用电脑,以信息富家;读好书,以文化兴家”已成为村民的共识,村民素质大大提高。
四板桥村历史悠久的石雕很出名,民间艺人善于“因材施艺、因色取俏”,创造出美仑美奂的工艺佳品。石雕,就是“滑石”雕刻,通过裁切、打坯、粗雕、精镂、磨光、上蜡、打光等工序,使石料变为精美的工艺品。石雕作品的题材有田园风情、山林野趣、文史人物、幻景等,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二十世纪80年代,四板桥村石雕业进入鼎盛时期,全村有200多人从事石雕工作,大型精雕石刻《千手观音》、《奔马》、《龙舟屏风》等都是当时出的精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及台湾等地区。如今四板桥村石雕博物馆里陈设着20多件“重量级”石雕作品,特别是《群鱼献寿》、《十八罗汉》等作品更是价值不菲。
四板桥村双委一班人充分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大力开展民主法制建设,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组织配套建设,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和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逐步改善村居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
发展
近几年来该村积极响应市委[1998]58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文明百村行动”,在镇党委、市文明委的领导和市粮食局、邮电局、文化局、长运公司等双百结对单位的指导帮助下,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1、创办家长学校。由乐清市妇联牵头创办的四板桥村家长学校,是乐清、温州市首个家庭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8月开学以来,经常组织上课,已聘请乐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梁世干、乐清市体育局局长钱云生、温大教授周奇等来校授课。农民素质逐步提高,达到邻里团结、敬老爱幼、家庭和睦的目的。2005年被乐清市评为农民素质工程先进集体;2006年5月,被温州市妇联、教育局授予温州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乐清市妇联评为新农村建设巾帼示范村。
2、文化设施建设。该村建有面积为310平方的文化活动中心(室),内设老年活动中心、工艺品(石雕、木雕、画帘等)展示厅、棋类室、电脑室、藏书量达万册的图书阅览室,还有公园和篮球、羽毛球、健身等活动场所,并举办过2届
农民运动会。
3、社会稳定。该村2004年以来深入开展“平安千村”、“无毒村”创建活动,及时调整组织机构人员,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巡防队实行“三化”,确保了村一方平安。2004、2005和2006年被评为乐清市“平安千村工程”创建二、三星级村。
4、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深化农村新形象,改善村级卫生状况,提高村民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1995年,四板桥村以改厕改路为着手,拆除了所有露天坑、路边坑;开展地下水道改造;投入17万元,建造了5座卫生公厕;投资8万元建造了10处垃圾坞,设立了垃圾中转站,有固定清卫工人2名。投资14万元对村农网进行改造。
该村有2001年11月竣工的面积为4000平方、造价在100多万的综合楼一幢。2003年投资40万元,加固修复了村水库,储水量为3万立方米,水质达标。2004至2006年共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拓宽道路理赔、修复桥梁路面和道路、绿化美化环境和灯光篮球厂等建设。
2001和2002年获乐清市“文明百村行动”一等奖;2003年至2005年获乐清市“文明百村行动”样板示范村;2006年获乐清市“文明百村行动”先进成果保持奖;2004年获乐清市文化特色村、体育特色村;2004和2005年获乐清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先进集团;2006年获温州市文化示范村,2006年9月,被温州市推荐为农民素质工程典型村;2007年3月,被评为乐清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佳魅力新农村”之一。
省级民主法治村
柳市镇四板桥村获评浙江省级民主法治村
四板桥村有宽敞亮堂的法律图书馆,有教授妇女法律知识的母亲学堂,一月有一次党员学习会……柳市镇四板桥村内,处处透着民主法治的理念。
四板桥村位于柳市镇象南社区,有着石雕之村的美誉,四板桥村获评2014年度浙江省民主法治村。
村民参与民主决策
站在四板桥上,可以一览四板桥村的风光。桥的一边是2009年修成的河边长廊,另一边是四板桥村的法制宣传栏。
“我们村的决策,全部由村两委一起决定。涉及村民的事宜,我们还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村民也参与到民主决策中来,像河边长廊就是通过民主协商的程序决定建成的。”四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周方来说,村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后,还会贴在村里的宣传栏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审查,做到民主公开。说着,周方来还出示了两本记得满满的会议记录本,记载了2015年来村里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的会议纪要,次次都记了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姓名。
“象南社区母亲学堂就开设在我们村综合楼的四楼,是我们村民主法治建设的一大特色。母亲学堂一周三堂课,我常常会结合一些新近发生的案例,向学员们教授法律知识,做好法制宣传,一年内至少两次请专业法律人士前来授课。”母亲学堂班主任周雪萍说,妇女们学了法律知识之后,回去还向家人们传播,让一家人都懂法守法。
民事纠纷调处率达100%
四板桥村综合楼三楼还有一个法律图书馆,面积约60平米方,窗明几净。书架上的书籍按“法律法规”、“法制专窗”等进行分类,书本都有明显被翻动过的痕迹。周方来介绍,这个图书馆对外开放,有时村民会来这里看看书,查查资料,补充一些法律的知识。
“一些常规的法律知识,都可以在法律图书馆里查到,遇到一些复杂的法律问题,我们会带村民去象南社区里找法律顾问寻求帮助。”周方来说,村里设有村民调解委员会,对于村民碰到的一些纠纷,会安排专人对纠纷双方进行调解。2014年四板桥村民事纠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为100%。
四板桥村还经常组织各种公益活动,比如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5”土地日、“11·8”法律援助日等为契机,就《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劳动合同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对村民进行了集中学法培训,围绕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法制意识,并不断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召开民主恳谈会,开展社会民主议事等,使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加强。
2008-2014年来,柳市镇四板桥村以民主法治村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平安千村、文明村建设的活动,先后荣获2009年度浙江省纪律纪检先进单位、2012年度乐清市平安千村先进单位、2013年度温州市文明村等荣誉。
气候特征
气候简介
四板桥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影响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热量较丰富。
气温
年平均气温为17.7℃。最热为8月(或7月下旬),月平均气温27.8℃;最冷为1月(或12月下旬、2月上旬),月平均气温7.4℃。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36.05℃;极端最低气温-5.35℃。
气温南高北低。建成区气温相对比较高,北部、西北部、东北部山地气温相对较低。
说明:气候学通常采用侯平均气温,即连续5日逐日气温的平均值10℃、22℃为气候季节更替的界限温度。多年侯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界于二者之间为春、秋季。
水文水情
四板桥雨水丰沛。水资源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衡。时间上,5月、6月梅雨期雨量最多,其次为3月、4月春雨期。7月-9月为台风雷雨期,若无台风,易形成干旱。若遭台风袭击,往往有大暴雨,雨量集中,造成灾害。
降水在空间上分布也不均匀。受地形影响,山地年降雨量最多,平原低丘降雨两较少。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67.5毫米。建国后最大年(1973年)降雨量913毫米。建国后最小年(1979年)降雨量913毫米。
柳市降水受辖地及外围地形影响大,降雨量等值线呈现地形作用。降水季节趋势夏湿冬干,相对集中于春、夏两季。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台风雨、热雷雨。
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是降水。对于山地丘陵区,
地表水资源量等于
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去浅层
地下水资源量;对于柳市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即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柳市地下水资源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类的孔隙承压水。埋藏二个承压含水层,埋藏深度分别为67.6-78.9米,水质淡。第一层单井可采水量1849.64吨/日,第二层单井可采水量101.96吨/日。浅层水质微咸,矿化度1.179克/升,可做灌溉用水。此外,还有红层孔隙裂隙水等。南部地下水受海水影响,水质咸,不能饮用。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堰坝、泉井、民机井,解决部分农田的灌溉和生活用水。利用面较广,但利用量还不够大。
蒸发:陆地蒸发量不易测量,通常根据水量平衡计算而得。水面蒸发量随着地势的增高而减少,即地势每升高100米,年水面蒸发量减少20-30毫米左右。柳市水面蒸发量6月-10月较大,11-次年5月较小。其中7月、8月最大,12月-次年2月最小。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283.5毫米。
相对湿度:柳市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4月-8月较湿,月均超过83%;6月最大,达88%;10月-次年1月约为74%
雾况:春末夏初和11月至3月为柳市雾季。多年平均雾日17.8天。平流雾较多,辐射雾较少。
风况:柳市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偏东风,其次为西北风、东南风;强风为东南风、偏北风。夏季以偏东风、东南风为主,冬季多西北风、偏北风。柳市全年平均风速2.8m/s,全年最大风速28M/s。
霜期:初霜日期为11月25日左右,终霜日期为次年2月27日左右。无霜期270天。
荣誉
获获:
温州市旧村改造与环境整治先进集体;
温州市“先锋工程”示范村;
温州市文化示范村;
温州市农民素质工程典型村;
家长学校:温州市妇联、
温州市教育局授予温州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
乐清市“文明百村行动”先进成果保持奖;
乐清市“文明百村行动”样板示范村;
乐清市农民素质工程先进集体;
乐清市文化特色村、体育特色村;
乐清市“平安千村工程”创建二、三星级村;
乐清市妇联评为新农村建设巾帼示范村;
乐清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先进集团;
乐清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佳魅力新农村”之一;
温州石雕
晋代
解放後
潘雨辰先生就先后创作了《铁骑》、《女健将》、《乘龙腾飞》、《罗盛教》、《共饮一江水》、《鲁迅故乡人物》等一系列作品,其中《铁骑》、《罗盛教》被北京
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共饮一江水》等也被国内及日本一些博物馆收藏;石雕名艺人陈鹤林的《九炉鼎》、杨照娒的《花篮》,以其独特的美感,作为石雕艺术精品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内;名艺人林岩福的《吴越王射潮图》、《雁荡山》突破传统的创作手法,以其巧妙的构思脱颖而出,被浙江博物馆收藏;此外名艺人吴克众的《竹林七贤》、陈仁寿的武将人物、赵永福的仕女、熊岩春、季金魁的山水以及林锦星的鱼类动物,都是极具特色的温州石雕经典作品,得到当时国内同行和文艺界人士的广泛好评与赞赏。
七十年代
温州石雕最兴盛的时期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从业人员多达千余人。除温州艺雕厂之外,遍及城区松台、洪殿、五马、九柏园头;乐清
四板桥村、城关、慎江、白象;瑞安白门、陶山等地,作品走出浙江远销海内外,成为我市外销的主要产品之一。现今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基于手工的传统工艺美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艺种面临着消亡和失传。温州石雕也是如此,不少艺术人才外流或者改行,单从外流到青田的石雕艺人就达200余人,更多的人则是选择了改行。
当今
如今,尽管温州石雕艺术面临着种种困境,但仍有不少艺术家在苦苦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他们潜心钻研,积极创作,使温州石雕艺术更趋完善,更富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说青田石雕以其石料和精雕细琢而名闻于天下,百工之乡的温州则以各类艺种的多样化创作手法作为自己的深厚底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温州石雕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而正是有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些年来,温州石雕在参加全国各类比赛中,囊括金银奖等无数,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石雕艺术大师和优秀人才。
2014年8月乐清市柳市镇四板桥村的胡里千在加工赶制销往新加坡的一套石雕作品。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四板桥村开办了当地第一家石雕厂,当时该村从事石雕工艺人数超百人。该村的石雕作品以栩栩如生的花鸟、海鲜等为特色,没有草图,作品全凭艺人的想象和刀工在石头上完成。2014年该村依然从事石雕工艺的不到10人,且多为中老年人。村民胡里千、王奉仁、伍温集等三人从事石雕均超过40年,因技艺精湛,他们的作品在东南亚及欧洲的华侨群体中广受欢迎。
石雕艺人
张哲
温州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温州石雕以及石雕镶嵌工艺始于晋朝,历史悠久.美丽的石雕艺术仿佛有着无比美妙的歌喉,温州的精美石头唱出了自己更为缤纷独特的旋律。2010-2015年来,温州石雕再次被众人所称赞。一些经典作品还多次在参加全国各类比赛中,囊括了不少金奖银奖,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石雕艺术大师和优秀人才,张哲就是其中一位。
提及张哲的石雕艺术生涯,还得从他幼年时说起。2014年才三十几岁的他,在4、5岁时就与雕刻艺术结了缘。七十年在四板桥艺雕厂工作的姨父朱胜宣是知名的石雕艺人。出于好奇,他经常跟随姨父身边观看石雕技术.在他初中一毕业,他就放弃高中学业,并拜姨父为师,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石雕艺术作品。由于雕刻作品单一,“人物”便成了他当时最主要的雕刻作品。在随后的10多年,他还接触了山水、花鸟、龙凤等类型的雕刻,20岁那年得到姨父的真传,可以说,姨父就是他的启蒙老师。
国际博览会展出。《双龙戏珠》获浙江省工艺美术精英作品展览创作奖。《戏珠》获
中国民间艺术展览会金奖。作品囊括全国各项工艺美术金奖银奖等。
郑放鸣
郑放鸣:1958年出生于柳市镇四板桥,中共党员。14岁入行,掌握黄杨木雕、象牙雕、石雕等工艺,曾九次获国家与省级大奖。黄杨木雕作品《牛郎织女》获第11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曁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被
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石雕用途
温州石雕是青田石雕支流,远在唐代就有艺人从事于石雕,镂刻印章、朝珠、如意、香炉、器皿和房屋建筑饰品。石雕艺人善于运用石块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利用传统镂空、园雕、浮雕、浅刻等手法, 雕琢出山水、人物、花卉、禽兽,少量专供欣赏,多数作花瓶、台灯、烟嘴、笔洗、墨盒、砚盖、印章、书夹、扇坠等工艺品与日用品。名艺人潘雨辰,擅长青田石雕,所作《罗盛教》、《铁骑奔腾》、《幸福时代儿童》由国内外有关部门收藏。林岩福运用立体镂空山水技法,创作石雕佳品《吴越王射潮》、《雁荡山》。
一提到石雕,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青田,其实温州的石雕艺术虽然属于青田石雕的支流,但是其艺术成就和名声并不输于青田.青田石雕注重原石品质不同,而温州石雕镶嵌以雕刻手法和题材的多样化见长。王羲之任温州太守时曾使用温州“罗浮石”治印,并留下“华严石砚颇佳”之语;唐朝时温州石雕工业就已形成;清朝和民国时,温州出现打锣桥(现市区广场路)“雕滑石街”,20多家石雕商店、10多家“门对店”(彩石镶嵌)使石雕工业初具规模,并有金兼三、尹阿岩、董绍标、黄华英等石雕名师和黄苗夫等石雕批发商。
建国后,温州先后成立石刻生产合作小组、彩石镶嵌工场、温州艺术雕刻合作社,并于1957年改组为温州市艺术雕刻厂,石雕镶嵌工业旺盛时期从业人员上千人,创作的艺术精品不但屡屡获国家和省级奖项,而且被北京人民大会堂、
北京军事博物馆等收藏。
石雕历史
中国石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头,是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品。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已出现了巨型石雕——石麒麟。河北石家庄西北郊发现的一对石人,考证认定为西汉文帝时代(公元前179-前157年)的石雕作品,气魄深沉宏大,风格古朴浑厚。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中国在宗教石雕和陵墓石雕两个方面发展较快。著名的云冈和龙门等石窟的石雕就可说明六朝、唐、宋时代的石雕艺术水平。宋、元以后石雕艺术向世俗化、多样化方面发展。明清时代,精巧玲珑的工艺石雕和具有汉唐石雕气质的乡间拴马桩、镇庄兽等民间雕刻,成为明清石雕艺术的主体。 民间小型的工艺石雕,一般以石料产地或石料特点来命名的,从石料产地来看,有安徽徽州、浙江青田、河北曲阳;按石料命名来看,有福建的寿山石雕、湖南浏阳的菊花石雕、四川广元的白花石雕。以石雕艺术品而闻名的地区包括甘肃陇东地区(镇庄兽)、陕西渭北地区(拴马桩)、陕北地区(拴娃石)、河南方城(石猴)、山东掖县(滑石猴)、山东嘉祥(石麒麟等)、广东雷州(石狗)等地。
石头记
早就耳闻乐清柳市镇四板桥村的石雕很出名,一直想到现场看看这些与石头打交道的艺人们,看他们是如何把一块块毫无生气的石头疙瘩雕琢出鲜活的生命力。
2006年盛夏的一个中午,酷暑难当。因为迷路一头扎进乡村的阡陌之中,车子七拐八弯找寻到柳市的路时,经过一个村庄。清澈的小河绕村而过,村口有树有桥,小桥的桥面是由四条石板铺设而成的,桥栏上几个红漆大字“四板桥”,这村也因此得名。由于赶时间,匆匆记下了这个小桥流水的村庄,还有桥头作坊里,几位摆弄一尊石雕的师父。
二进四板桥村,2006年11月中旬。那天风有点大,阳光明媚。报道组的同事带着我们来到记忆中那个“小桥流水”的地方,走进桥那头的作坊。
这是一所专门从事石雕工艺的小厂,几位师傅正在雕琢一尊《百鸟朝凤》。飞扬的粉尘弥漫了整个空间。4位师傅早已经“灰头土脸”,黑发被“染”成了灰白。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竟连最起码的口罩都没戴,那些精美绝伦的石雕就被这些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艺人创造出来。
他们的年龄都在40岁上下,初中毕业后就跟老师学艺,中间还有一位女性。黄中文、周庆建、陈献波、胡爱莲(女)4人因为年龄相仿、知识相近、志趣相投,聚在一起,成了这个小厂的老板。
百鸟有百色。所以他们选取了几十种颜色不同的石料,选料很花工夫。石料是民间俗称的“滑石”,平时都由石头贩子运送过来,有时要自己到青田采购。4人分头制作局部,然后再将各个细部粘合在一起,宛若天成不露一丝破绽,仿佛整体石料雕琢而成。
现年63岁的胡忠友是此地石雕的创始人之一。16岁那年,他师从民间艺人叶益舟先生门下,系统地学习黄杨木雕雕刻技艺,在吸取传统黄杨木雕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运用立体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镶嵌等形式,另辟蹊径。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四板桥艺雕厂成立,他相继担任创作组长、总检验员、副厂长等职。上世纪80年代,四板桥村石雕业进入鼎盛时期,全村有200多人从事石雕工作。如朱胜宣、胡里千、张哲、胡锋武等,每次参加广交会后,订单源源不断地飞来,尤以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产品需求量很大。大型精雕石刻《千手观音》、《奔马》、《龙舟屏风》《九龙瓶》等都是当时出的精品。后因长期以来少出新品,题材老套,基本上在吃老本,许多人离开了这个行业。如今全村只有十来个人还在守着这门窘迫的手艺。
让胡忠友稍感欣慰的是,后天耳聋的大儿子胡锋武13岁时即初露锋芒,如今秉承父业,已是行家里手。经他之手石头疙瘩有了形而且很传神,深得各方好评。
当然,就雕刻水平而言,其间很多人还不能称之为艺术家。在商业气息泛滥的潮流中他们依然坚定地日复一日地雕刻着属于自己的时光。
四板桥名人
温州籍地理学家陈正祥:“中国地理学界第一人”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今天正是第39个“
世界地球日”,其宣传主题为“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在这个日子里,我不禁深切怀念对世界和中国地理学作出过卓越贡献的
陈正祥先生。他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地理学家,被国际地理学会的前会长卡尔·特罗教授推崇为“东方的亚历山大·冯·洪堡”(洪堡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首任系主任),并称他是“中国地理学界第一人”。
陈正祥(1922—2003),
乐清市象阳镇四板桥村人,曾就读于
温州中学,1942年毕业于
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理系,之后留校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考取公费留学,进入
澳洲悉尼大学研究院,后又分别到
英国、
日本、
西德等国继续深造。曾先后获得日本国立东京大学以及英国、西德地理学博士学位。他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
地理学家,被国际地理学会前会长卡尔·特罗教授推崇为“东方的亚历山大·冯·
洪堡”(洪堡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学地理系——
柏林大学地理系的首任系主任),并称他是“中国地理学界第一人”。
1948年秋,陈正祥担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创办敷明产业地理研究所。该所曾屡次被国际地理学会选为在东南亚的唯一代表机构。由于他著述丰富,研究广泛,并涉猎世界性的地理学科,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奠定了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他曾分别应邀出席各种国际学术会议30多次,在多数场合,他是亚洲唯一的参会委员。先后在英、美、法、德、日、瑞典、芬兰、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举办过多次学术讲座,并被选为联合国农业气象委员会、国际地理学会农业类型委员会、太平洋科学协会地理委员会、国际农业经济协会委员,还连续四届担任了
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的世界农业地图集学术委员会委员,亦是唯一连任的亚洲籍委员。此外,陈正祥还荣任国际能源委员会主任、欧洲能源会议主席兼国际研究中国委员会主席,主持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的调查和学术编审工作。
1964年,陈正祥受聘为
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并移居香港,期间还兼任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他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15年,出版了20多种著作。他是第一位直接被任命为英制大学讲座教授的中国人。1979年,他应聘出任东京大学特级教授,还先后到日本筑波、广岛等地讲学,并兼任不少国际学术刊物的顾问或编委。
1992年,陈正祥在巴西主持“世界环境保护大会”后,接受联合国委托,著述300万字的全球《植物志》。
陈正祥的一生几乎都在大学中度过,与保护地球、地理学研究和土地资源利用等学术深深结缘。过去旧版的《
大英百科全书》的中国部分均由外国学者撰写,但它的新版却由陈正祥执笔,这是国际上对他在地理学术上的权威地位的肯定。
天南地北描绘地图
陈正祥所出版的著述在世界地理学界可谓最丰富、也最受欢迎。《陈正祥教授著作目录》中收录了他在教育和学术活动60年间的中、英、德、日等4种文字的著述624种,包括专著和专刊256种以及论文368篇,这在地理学界绝无仅有。“著作等身”对他来说,不是溢美之辞。陈正祥同时也无愧于“中国地图第一人”的称号。他的一生跑遍了祖国的天南地北,研究了神州大地地理,描尽了辽阔祖国的地图。这在中国地理学界也是空前的。
上世纪40年代初,还只有20岁出头的陈正祥就到祖国西南部调研地貌,著述了《广西地理》。随后又到西北调研,撰写《甘肃地理》《甘肃之气候》《自然与人生》《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自然与人生》等著作,这些书籍是现今祖国西南、西北开发的宝贵资料。
抗战胜利后,陈正祥又出版了《海南岛地理》。他认为台湾与海南岛是祖国“东南海疆双目”,开发海南岛是祖国经济发展和战略地位的必然。在书中他不仅详细记载了海南岛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民俗等,同时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岛屿也作了详细描述,是研究海南岛和周边群岛珍贵的历史文献。
1948年开始,陈正祥在台湾居住了十几年。他对这个美丽的宝岛很有感情,但对那时的政治和学术氛围却“不适应”,后来离开台湾到香港定居。离别时,他给台湾留下了三大卷中、英文版的《台湾地志》。此书对台湾的研究深入而广泛,被台湾农学院前院长、温籍教授王益滔赞誉为“辉煌之作”。1961年,为纪念郑成功攻克台湾300周年,他撰写了《三百年来台湾地理之变迁》的论文,充满了爱国激情。
1984年,陈正祥应国家主席
杨尚昆邀请,率团到祖国大陆考察。阔别40年后,对大西北进行了为期110天的考察,行程14000公里。尔后他潜心编着了《
中国土地利用》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结构》《自然条件的限制》《人满为患的影响》等内容。此书一经发行,就出现5种译本,被学术界称为“见解精辟,为一划时代的巨著”。是学校图书馆、地理系学生、地理科教师以及欲了解现代中国的国内外人士一本必备的地理资料书。《人民日报》专此发表书评,予以高度评价。
1987年,陈正祥又应邀回国,考察了安徽省农业及巢湖污染治理问题,结合地理学撰写了《安徽农业考察报告》和《关于巢湖污染治理意见》,他的意见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陈正祥几乎每出一本中国地理的书,就会引起轰动,被学术界看好。如1981年日本东京出版了他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地理图册》,定价高达29600日元。这在日本属于高价书,第一版竟在不到8个月内全部售完,赞扬性的书评超过40种,足以见证日本学术界对他的重视。1992年,陈正祥又编撰了超大型的《中国地志》一书。这部巨著在世纪之交出版,向全世界发行。他曾高兴地说,此书是自己晚年贡献给祖国的一份新世纪礼物。
文化地理有机融合
“我热爱中华大地,总想它能得到妥善利用,给因土地缺乏而生活艰困的人民安排好较好的生计。”这是陈正祥在《
中国土地利用》一书序言中的话语。在祖国大地上,他每进行一次考察,每完成一次著述,都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怀有深深的挚爱。从他的著作之中,能瞥见他是一位很有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学者。
抗战期间,陈正祥还是一位20多岁的青年学者,抱有科技救国的思想。他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了国家前途,先后发表了《西南苗族与西南国防》《开发西北与抗战前途》《从地理因素检讨抗战的必胜》《开发西北与抗战建国》等著述,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这个时期,他还从中国的经济发展地位出发,撰写了《如何认识西南》《四川矿产的分布及今后开发的途径》《中国不能没有华北》《从经济地理上检讨中国不能没有东北》《东北之地形》《中国边疆之土壤与植物》等书籍和学术论文,这些著述现今对祖国西北、西南的开发仍具有重要价值。
陈正祥对祖国的农业、气候及物产特性研究非常深透,半个世纪前就出版了《浙江之气候》《海南岛之农业》《大戈壁》《西北之气候与农垦》《中国之畜牧地带》《四川盆地之气候与蔗作》《甜菜之适度气候与中国甜菜区域》《广东的糖业》《中国的水资源及其利用》等书,成为这些地区农业开发的地理气候资料书。
在
香港大学任教时期,陈正祥更加关注祖国的建设,编写了《中国农村景观之变迁》《中国的石油资源及其开发》等书。同时对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撰写了大量书籍,如《香港工业之地理基础》《香港的墟市》《香港之土地利用》《澳门之土地利用》等几十种。
陈正祥对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造诣,虽然是地理学家,但陈述中国历史却如行云流水,蕴含深情;在地理学语言上流露出文化艺术韵味,从高深学术中让人获得深入浅出的知识,足见其学识渊博、写作功底深厚。如《唐代的疆域》《中国古代地图学之发展》《诗的地理》《中国的方志》《中国的行政区划及变迁》等专著,读后叫人击节赞叹。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开拓者,让中国的文化与地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他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文化地理》一书的自序中,回顾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华文化的打击,“要挽救汉文化的沉沦,阻止它的继续被腐蚀,进而恢复它固有的光辉,我想这一代的中国人实应负担较多的责任。为达成此项目标,首先要认识中国文化,而我愿以身作则。”他以地图说话,以地图反映历史,以地图这个“地理科学的特有工具,济文字说明之穷”。他用图反映
中国文化中心的南迁、城市化的进程、交通港口的发展、人口的迁移、物产矿产的分布等,甚至将历史上的宰相、进士分布,也用图表来表示,以说明中国考试制度和人才的分布状况。
2007年温州市纪念南延宗先生百年诞辰,在中国地质界引起反响;2007年在
世界地球日之际,我们缅怀
陈正祥先生,历数他对世界和中国地理学的贡献。他们都是乐清人,温州为有这两位地质、地理学界的翘楚而引以骄傲。(温州侨网/张声和)
井虹禅寺
井虹寺简介
井虹寺(温州话政洪寺),旧名政洪院,地处政洪山,山有玉溪,得名玉溪山;
井虹禅寺位于
柳市东南行五六公里,坐落于
四板桥村狮子岭门前山斗岭山坪处,坐西朝东;狮子岭是柳市平原少有的风水宝地,即龙脉之地;周边的乡镇无不将这里作为自己身后的安息之地,以慰藉子孙福厚,源远流长;所以每到清明时节这里热闹非凡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寺庙更是香火鼎盛,好一派欣欣向荣。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建名 安禅寺 ;
隋大业十三年(617)废普,
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重建;
后梁贞明五年(919)赐额“保安禅院”。 北
宋真宗祥符中年间改赐’政洪院‘,旁设“
玉溪书院”,延请名儒任教,从游甚众,颇著声誉;后废。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僧并七宝院。清代康熙年间重建,重办玉溪书院,民国初年存破殿三间,垣败壁毁,有老僧德境法师住持。续办玉溪书院。
民国三十二年(1932年)15岁的
国学大师南怀瑾自修于井虹寺玉溪书院并留下诗一首:“西风黄叶万山秋,四顾苍茫天地悠。狮子岭头迎晓日,彩云飞过海东头”。并回忆说井虹寺
伽蓝神不在庙内其殿在庙外供奉 。
1960年公社化中井虹寺殿阁、虹井及周边相应设施宝塔相继被毁;仅存荒基。
1990年后,四板桥村干部和诸善信,以政洪寺历史悠久,宋代曾出过高僧(见县志),应当恢复。时由胡学连、郑体衡等以首组建机构,四方缘募,得香港国学大师
南怀瑾先生赞助美金二万元,在旧址奠基兴建。
1996年春大殿落成,双檐高甍,恢宏庄严,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奉释伽、文殊、普贤。继又建左右厢房,左、右各十二间平房,供僧迦、善信住宿。越年又建成天王殿七间,亦高大轩敞。全寺占地面积平方米。现住僧五众,住持释真如。寺居高临下,后山场,前田野,地理位置优越。为柳市镇大寺院之一。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就读于寺,立有南怀瑾先生所撰碑记。
相传井虹寺始于唐朝,香火鼎盛;柳市东南行五六公里,有一座千年佛教名刹,在狮子岭龙脉半山腰之地,隐隐透出峥嵘的殿阁和高耸的宝塔,给人以无限庄严、肃穆、神圣之感。它背依狮子岭,宝塔面眺东海。这就是香火鼎盛坐落于龙脉之地的井虹禅寺;在它的东南三华里处,蒿榛丛莽的道教圣地兜率宫;清晰地勾勒出狮子岭昔日的宏伟轮廓,使人依稀想见柳市平原的豪华风姿。千百年来,这里时常红烛高照,青烟缭绕,不知有多少善男信女在殿前礼拜、诵经,在钟磐木鱼声中,送去了人世间的寒暑春秋。
寺名由来
相传北
宋真宗祥符中(公元1008-1016)年间
四板桥村及附近村镇连年干旱河水枯竭,村民无望,突然霞光万丈,山脚古井井中气吐如虹,经日不绝,水源兴旺,极为清澈甘美,从而解救一方百姓,百姓纷传
井神显灵,取名
虹井(重建之始挖掘的碑文断臂依稀可见文字模糊),并在狮子岭山腰开设道场,取名井虹禅寺。
南怀瑾与井虹寺
民国时期当代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就读于乐清柳市镇四板桥村井虹寺(温州话翻译为:政虹寺)玉溪书院。
2012年国学大师南怀瑾回忆说:“井虹寺过去有副对子挺有趣的:得一日斋粮既食一日,有几天缘分便住几天。还在吗?”我回答说可能没了,寺庙是重新建过的,没听谁说过这对子。南老说自己少年时在这里苦读过,19岁那年回乡,带着个四川和尚,也住在井虹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他说井虹寺的伽蓝神不在庙里住,伽蓝爷殿修在庙外面,这在其他地方不多见。那晚他关于父亲,关于少年家乡讲得较多也很细,70多年前的点点滴滴他都没忘记。
南怀瑾《金粟轩纪年诗初集》选录---之一
暑期自修于井虹寺(温州话读:政洪寺)玉溪书院
西风黄叶万山秋,四顾苍茫天地悠。
狮子岭头迎晓日,彩云飞过海东头。
〔此于南怀瑾师旧箧中收得童年作品之一,时年方十五,自读于山寺,晨起返家取书途中作。〕
名人诗词
井虹寺诗词
《春日望海》
--------冷月
狮子岭头沧溟眺,烟雾缭绕桃源藏。
仙气聚身凝井虹,和风细雨扇八荒。
蓬渚翠阜霓裳临,云雁断行迷海疆。
拂潮布色云开悟,穿浪舒光日映苍。
玉溪奔流下青嶂,丹谷落花耀华桑。
回瞰苍江洪波滚,斜瞻奇景菊花妆。
凭轼螭驾春芳绿,披襟欲归意难还。
纵使积流横地纪,终将疏派引天潢。
2015年7月26日
(诗人: 张 恒(笔名冷月)别名:伍恒(见伍氏族谱),字中正,号玉溪; 1980年生于
柳市镇四板桥村)
井虹寺对联
海国波光映苍龙,翠象胜地,同登凤岭秀。
山门慧力守黄卷,青灯祥云,重护井虹春。
----南宪
井开寺下,长储佛子军持水;
虹洛栏前,恍转如来佛。
佛赐慈恩,不为龛前供素供;
僧修戒行,非惟体外衣缁衣。
------南伟然
玉溪书院
郑润庠(1859-1946),字志平,一作子平,晚年更名鞠,号淡如,别署壶叟,乐清柳市镇湖横人。清
庠生,曾任乐清县中学堂监督,继在
乐成文昌阁、柳市瀛洲书院、白象
金鳌书院及
井虹寺玉溪书院授徒,尤设帐瑞安姚宅、南阳
吴宅等家塾,儒将姚味辛、诗人吴天五系其及门。诗有别才,谓其“弢叔体”,兼工书法,人矜宝之。著有《鞭山吟草》一册,已佚。《海上同音录》二卷,藏温州图书馆。
---------来源:《黄式苏集》
交通基建
概述
柳市片区,作为温州都市圈以及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接七里港港区,东临大门岛港口石化中心,北承乐清市区,西靠工业重镇
北白象镇,交通历来发达。
基础建设
作为片区中心的柳市镇已完成了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区开发建设方兴未艾,经济社会服务中心、
市民广场、海关、商检、法庭大楼的建成,标志着柳市新区已初步形成,为柳市的众多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同时形成了温州市
卫星城市的基本框架,为实现与温州大都市经济圈的对接创造了条件。
公交线路
柳市片区现已开通城市公交线路及城乡公交线路多条,均未实现使用IC卡刷卡消费。
城乡公交涵盖乐清 - 柳市、乐清 - 翁垟、乐清 - 北白象、乐清 - 白石、柳市 - 翁垟、柳市 - 北白象、柳市 - 白石等多条线路,普遍实行分段计费、招手即停的运营策略,由于乐清市仍未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故票价略高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均价在0.5元/公里左右。
陆路交通
陆路方面,境内设有
乐清火车站,柳市、北白象(温州大桥北)、黄华(筹)、翁垟(筹)、七里港(筹)等5个高速公路出口,主要依靠甬台温高速公路、
甬台温铁路两条大动脉。除此之外,本片区内现已建成五纵五横的
城市道路网框架、湾西大道(乐清市城市中心大道)、104国道及其复线、进港大道等重点工程,在建的有温州绕城高速北线、电器城大道、东海大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大门港疏港公路(含大门跨海大桥、柳翁公路)等。另外与温州市相关工程配套的
温州轨道交通S2、M1线也在积极筹建中。
民航交通
航空方面,柳市片区距中国航线开通最多、
旅客吞吐量最大的地市级航站——温州永强机场仅一江之隔,柳市镇距机场直线距离为20公里左右。
水路交通
水运方面,位于柳市片区内的七里港区位于瓯江河口北岸中部,岸线长约11公里,沿岸水深11至14米,其中深水岸线长约6公里。七里港区是以
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现已拥有2.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5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等4个,计划开工建设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和件杂货泊位各1个,港区设计年吞吐能力169万吨。而七里港港区至
台湾基隆、
高雄的运输距离分别为150海里、312海里,从柳市片区到台湾港口行程仅需8小时,是浙江沿海到台湾
海上航线距离最短的港口,对台货运的港口区域优势十分明显。温州口岸直达香港的“温州-香港”航线的开通,使得温州货物仅需两天即可抵达香港。
轨道交通
柳市轨道交通是
温州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部分,规划于2010年,计划2012年开工建设,含S2、M1两条线路。S2为南北走向,承担温州都市区范围内沿海地带南北向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由乐清雁荡起,沿沿海规划道路向南,经翁垟(
翁垟街道)、黄华(
柳市镇)沿海到达
瑞安万松路总长87.6公里;M1线为西南-东北骨架线,构建中心城区、
瓯海中心区、乐清辅城间快速连接通道,承担中心城内部骨干交通、中心城与东北部都市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并服务高铁车站。线路长度约57.3公里,设车站约32个,自温州市区经
北白象镇、柳市镇,于乐清市区终止。
旅游资源
概述
柳市片区山、江、海交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白石的峰峦洞壑、翁垟的滩涂海色、柳市的瓯江波涛、北白象的茂林古木,在柳市片区东西南北组成以山、水、海为特色的旅游“金三角”。
出游指南
中雁荡山
出行路线:
① 外地游客可乘坐
甬台温铁路至乐清站(位于白石街道)下,换乘公交至中雁荡山风景区
② 温州市区游客可在望江路码头轮渡至瓯北码头,换乘公交到白石街道中雁荡山风景区,也可在温州火车站、新汽车南站、
黄龙汽车站,乘坐白象、柳市、乐清专线到白石街道中雁荡山风景区
③ 乐清市区、柳市镇、北白象镇及其周边游客可乘坐公交直达中雁荡山风景区。
门票价格:
① 门市价35元/人·次
② 1.2米以下儿童及70岁以上老年免票
③ 学生持学生证半票
④ 军人、记者免票。
翁垟滩涂
出行路线:① 乐清市区游客可乘坐11路、16路公交直达位于翁垟海屿的滩涂。
② 柳市镇、北白象镇周边游客需乘坐公交到达翁垟后换乘翁垟-乐清公交在翁垟海屿下车。
中雁荡山
中雁荡山是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的组成部分,位于乐清市白石街道,距乐清市中心9公里,距温州市区35公里。此处四面断崖绝壁,北高南低,岩纯白色,地邈奇特。分玉甑、三湖、东漈、西漈、凤凰山、
杨八洞、
刘公谷等七大景区。步入景区,即见峰峦陡峭、洞谷深邃、峰奇石怪、溪碧泉清。自然造型奇秀,空间组合协调优美。
白石湖、龙山湖、钟前湖合称“三湖”,
高峡平湖,峰峦倒影,而为中雁荡特殊景观。
玉甑峰是中雁荡山的图腾。中雁荡最早的山志干脆就叫《玉甑峰志》,可见玉甑峰在中雁七大景区中的地位之重。“路从飞鸟头上过,人在白云深处行”,玉甑峰高耸云天,一峰独出,万峰伏首。唯这种孤高才使登临者产生“目空一切”的震撼,玉甑峰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雁荡山的主心骨,而中雁的一切峰谷云水有它来结构,方不至于散漫无归。高还罢了,这峰的上截又有一个美奂美仑、畅旷无伦、洞中套洞的
玉虹洞,而峰的极顶更有一个岗峦起伏的山水小世界,如此鬼斧神工,真深不可测!又称道士岩,状如倒扣的铜钟,拔地而起,声势逼人。玉甑峰是中雁荡山的象征,其峰腰之下虹洞,是开山祖师--宋进士
李少和当年栖身修炼的所在。登上玉甑极顶,放眼四望,浩然之正气油然而生。
东漈全长七里,迂回七折,两岸山石嵯峨,幻化出许多景观,它多瀑多潭,经年溪水淙淙。东漈最值得称道的是七曲下的钟潭和四曲中的
梅雨潭,前者潭上有瀑,瀑上有潭,形、声、色皆绝;后者潭深水碧,盈而不涸,令人遐思。东西二漈为玉甑峰的两翼。西以峰岩取胜,东漈则以瀑潭见长。东漈有溪名东龙街,迂回潺爰七里,串连了一系列各擅胜场的碧潭:钟潭、连珠潭、小龙潭、梅雨潭、莲花潭,穿插于这些碧潭之间的是浣纱瀑、马尾瀑、
梅雨瀑……其中梅雨瀑和梅雨潭
乃东漈的点睛之笔,风光之美绝胜仙岩之梅雨潭。中雁好水多在三湖、东漈二景区。三湖明净妩媚,体现了水静态美,东漈则呈示了水的流动活泼之美。中雁有此动静皆美的水态,与其山容相映衬相扶持,自然格外光彩照人。
西漈是一座峡谷,其谷底之石,平坦无沙砾,赭色,溪水流淌,犹如长龙游动,故称“龙街”。龙街逶迤数里。两旁峰岩相叠。步移景换,令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其上游之石门瀑、水帘洞,下游之八折瀑、龙山湖,最有声色。西漈是中雁的一个华彩乐章。以奇峰怪石为主的众多景点沿涧对列,东西绵亘达五里之长,令人目不暇接,堪称天然画屏。西漈的峰岩姿态万千,肖物拟人栩栩如生,可媲美北雁,而水木。清华气韵静穆亦为他处所少见,因而在审美上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谓雅俗共赏。西 结构之美也令人叹为观止:自东向西,八折瀑起笔遒劲,足称“凤头”;西龙街至浴牛潭一段为主体,内容丰富,神气饱满,不愧“猪肚”;眼看山穷水尽之际,却见峰回路转,把一个
桃花源般的石门胜境突然推到你面前,看这最后的一笔“豹尾”来得多绝!
杨八洞(又称盖竹洞)是中雁荡的一段“引文”,它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当中雁荡还叫作白石山的时候,它的大名早已载入宋代道书《
云笈七签》,被尊为“天下第十九洞天”。作为道教胜地,杨八洞有一种浓厚的神话仙语氛围,单从那彼此套连的八个洞府的名字:宝光、观音、透天、透海、龙滚、八仙、混元、玉蟾、即可见一端;而满山谷的松风竹韵,更使这种氛围得到了强化。杨八洞还以岩石胜,其石拟人象物一一酷肖,充满民间的谐趣。毕竟杨八洞在人间而非天上,因此,不妨把它看作中雁荡引用的一个民间故事。
刘公谷是中雁荡山最外围的一个景区,它和杨八洞分处于一山的两面。这个斜立的小峡谷得名于当地历史上的一位贤吏的姓氏,这位贤吏的德政之一是组织开挖了一条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运河。
柳市的骄傲
柳市片区作为
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全片区民营经济十分发达,公司、厂房密布于柳市平原之上。早在1997年,柳市便已有七家企业集团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成为全国性无区域集团。有18家企业集团的产品通过ISO9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有146家企业领取了401个部颁生产许可证。1998年,柳市镇便已有2家四星级企业(全省18家)。其中的佼佼者如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人民集团和天正集团等多家民营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之列,多年来也是仅有的“中国500强企业”榜单的温州企业。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获得了中国质量领域最高奖——“
全国质量管理奖”,德力西电器还成为“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助推器。1998年3月,
正泰集团董事长
南存辉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天正集团董事长
高天乐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两会期间,南存辉、高天乐作为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引起了首都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柳市的非公有经济发展路子再次轰动京城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柳市镇,不仅是中国民企进入“中国500强企业”和“中国民企500强”最多的镇,还是“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拥有最多的镇。
柳市现拥有国家免检产品10个,60多家企业的商标、产品被评为浙江省、温州市著(知)名商标名牌产品,堪称“中国品牌第一镇”。正泰、德力西、天正、长城、人民、东盟等商标,荣获中国工业电器行业“中国驰名商标”。正泰、德力西、民扬、和平等几家企业8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
2001年柳市镇被
中国机电工业联合会授予“
中国电器之都”称号,2004年柳市镇还相继获得了“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中国防爆电器产业基地”两张金名片。
多年来,柳市镇均以温州第一强镇的姿态傲视浙南,而以其为代表的柳市片区,更是涌现出了温州富豪榜前10名中的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