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堂
杨姓堂号,杨世绥修建府第
四知堂出自东汉名士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其后人多以此为堂号。
历史背景
四知堂为杨姓堂号,出自东汉名士杨震,公元108年(东汉永初二年)春,他调任东莱太守的时候,路过昌邑,身为命官的杨震,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得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虽然东汉时的一斤只相当于250克左右,但金十斤也相当于五斤金,等于好几根金条了。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想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知者。”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四知”乃成为千古美谈,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后世传承
据《杨氏族谱》记载,重庆双江杨氏入川始祖为杨光基,他是杨震的第38代孙。他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举家从湖南徒蜀,来到当时的蓬溪县涪江左岸的姬家坝:“(杨光基)徏迁于此,斩艾荆榛,栉风沐雨,得废宅址,相之吉,构定为世业。”从此,姬家坝便成了双江杨氏家族的发祥地。
建筑文化
杨尚昆出生地“四知堂”,建于清同治年(1862年),占地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院内有房屋40间。杨世绥发迹后掷重金在这里修建府第,并命名为“四知堂”,还在供奉祖先、教化子孙的堂屋正上方,端端正正挂上一方精心制作的“清白传家”匾额,其用意除表明自己继承先辈操守、弘扬族系文化的心志外,就是寄望后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将来如有人步入仕途,更要像先祖杨震那样为官清正廉明。
“四知堂”里的楹联字画,如楹联“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留半亩子种孙耕”“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雄著经,慎著史,赫赫文章传世骥;汉时相,宋时将,堂堂姓氏炳人间”“清山开画卷拥八面春光承千年祖训,绿野泛清波赏两江美景壮万里情怀”等,也都处处反映出深厚的杨氏文化底蕴。
在“四知堂”的堂屋墙壁上,还镌刻着《杨氏家规》16条:宗约当遵,祠墓当展,谱牒当重,族类当辨,名分当正,宗族当睦,闺门当肃,蒙养当豫,姻里当厚,职业当勤,赋役当供,争讼当息,节俭当崇,邪惑当禁,守望当严,礼教当循。这16条家训,向后代传播了双江杨氏修身齐家的基本道德规范。
参考资料
.中国文明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7 22:53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后世传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