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叶牵牛
旋花科番薯属植物
圆叶牵牛(Ipomoea purpurea (L.) Roth)是旋花科,番薯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叶片圆心形或宽卵状心形,基部圆,心形,顶端锐尖、骤尖或渐尖,两面疏或密被刚伏毛;花腋生,着生于花序梗顶端成伞形聚伞花序,花序梗比叶柄短或近等长,苞片线形,萼片渐尖,花冠漏斗状,紫红色、红色或白色,花冠管通常白色,花丝基部被柔毛;子房无毛,柱头头状;花盘环状。蒴果近球形,种子卵状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黄色,被极短的糠粃状毛。5-10月开花,8-11月结果。
形态特征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上被倒向的短柔毛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
叶圆心形或宽卵状心形,长4-18厘米,宽3.5-16.5厘米,基部圆,心形,顶端锐尖、骤尖或渐尖,通常全缘,偶有3裂,两面疏或密被刚伏毛;叶柄长2-12厘米,毛被与茎同。
花腋生,单一或2-5朵着生于花序梗顶端成伞形聚伞花序,花序梗比叶柄短或近等长,长4-12厘米,毛被与茎相同;苞片线形,长6-7毫米,被开展的长硬毛;花梗长1.2-1.5厘米,被倒向短柔毛及长硬毛;萼片近等长,长1.1-1.6厘米,外面3片长椭圆形,渐尖,内面2片线状披针形,外面均被开展的硬毛,基部更密;花冠漏斗状,长4-6厘米,紫红色、红色或白色,花冠管通常白色,瓣中带于内面色深,外面色淡;雄蕊与花柱内藏;雄蕊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柔毛;子房无毛,3室,每室2胚珠,柱头头状;花盘环状。
蒴果近球形,直径9-10毫米,3瓣裂。种子卵状三棱形,长约5毫米,黑褐色或米黄色,被极短的糠粃状毛。
生长环境
原分布热带美洲,广泛引植于世界各地,或已成为归化植物。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长在平地至海拔2800米的田边、路边、宅旁或山谷林内,栽培或沦为野生。
圆叶牵牛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无严格要求,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都可生长。
繁殖方法
圆叶牵牛以播种繁殖为主,播前浸种一夜,使种粒吸足水分;然后将水控干静,用湿布将种子包好,置于温暖处,每天洒水1-2次,3-4日后种子萌动,既可播入土中,圆叶牵牛种子棵粒大可采取点播法,10厘米小桶盆可播入1-2粒种子,待真叶长出后选留一棵。枝蔓长至10余厘米时即可脱盆载于预订地点。
栽培技术
栽圆叶牵牛入穴内,应施以适量的腐熟粪肥,夏季生长旺盛应再补施追肥1-2次。为了促成植株有多数分蔓,当蔓上生长出7-8片叶时保留下部4片叶子进行摘心。以后可生子蔓3条,再于新生的子蔓上各保留下部4叶片摘心,这样就可有分蔓9条,经适当诱引可广布篱桓。圆叶牵牛喜湿润,夏季应经常灌水和中耕保墒。雨季来临前应加固棚架,以免风雨折损。
圆叶牵牛花也可盆栽,盆土应选取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排水良好的土壤,掺入适量的腐熟饼肥,并于生长期间每周追施稀薄液肥一次,欲使花朵大,应限制蕾数,可参照上述行两次摘心后,再生出的蔓保留一片叶再行摘心一次。这样把花蕾限定至多为9个,使养分集中,花径可达20厘米。种子成熟时开裂散落,采种应提前在蒴果变黄时采摘。
主要价值
圆叶牵牛生长茂盛,花色艳丽,在园林中多作为垂直绿化的良好材料,多植于篱垣或攀做荫棚,种子入药,有泻下利水,消肿散积的功效。
化学成分
从圆叶牵牛全草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1)、伞花内酯(2)、乌苏酸(3)、顺式对羟基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4)、反式对羟基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6)、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3R,5R,6S,7E,9S)-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5,6-环氧-7-烯-3,9-二醇(8)、(6S,9R)-吐叶醇(9)、丁香树脂酚(10)、异牡荆苷(11)、丁香苦苷(12)、尿嘧啶(13)、(6S,9R)-roseoside(14)。其中化合物3、8、12、14为2010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参考资料
圆叶牵牛.中国自然标本馆.
圆叶牵牛.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1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