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特征的一种眼病。它常造成高度不规则近视
散光,晚期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形成
瘢痕,视力显著下降。多于青春期发病,缓慢发展。
1.最特征性的体征是出现向前锥状突起的圆锥,角膜基质变薄区在圆锥的顶端最明显。可导致严重的不规则
散光及高度近视,视力严重下降。
3.角膜后弹力层破裂可因引起急性基质水肿,即急性圆锥角膜,此时视力明显下降。水肿可于4个月
内吸收,但残留
瘢痕组织。
根据病情的进展,在疾病的早期,单纯眼镜就可矫正。当角膜表面变成不规则
散光时,应要配戴
接触镜。目前一般通过RGP(一种
隐型眼镜)矫正,但RGP不能阻止病情发展,当RGP不能配戴或
矫正视力差时需要做角膜移植手术。
2022年3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举行高质量研究成果
线上发布会。会上透露,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周行涛、黄锦海团队与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高蓉蓉
团队合作,日前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先进材料》(
影响因子30.8)上发表以MOF为载体装载
核黄素的跨上皮角膜交联研究的论文,为圆锥角膜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角膜局部呈锥形凸出,导致不规则散光和视力损害的
角膜疾病,通常起病于青春期,发病率约1/2000(不同种族间存在差异)且逐年增高,影响患者
生活质量、
生产能力和
职业选择,并有致盲风险。10%至20%的严重圆锥患者需要角膜移植,而我国角膜供体来源紧张,患者和社会承受巨大压力。
核黄素联合
紫外光的角膜交联术是国际公认的主要治疗方法:将核黄素渗透到角膜基质,通过
光化学反应增加角膜胶原之间的
结合力,提升角膜
生物力学强度,阻止和延缓圆锥角膜进展所导致的角膜变薄变形和视力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