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技术
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
土壤修复技术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
技术简介
释文:污染物进入生态循环系统,如果超过土壤的自净作用的负荷,即形成土壤污染。土壤因吸附能力、氧化还原作用及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可缓冲污染物所造成的危害,以上统称为土壤自净能力土壤自净作用的机理,既是土壤环境容量的理论依据,又是选择针对土壤环境污染调控与污染修复措施的理论基础。尽管土壤环境具有多种净化作用,而且也可通过多种措施来提高土壤环境的净化能力,但其净化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预防土壤污染是保护土壤环境的根本措施。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
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可按暴露情景和处置地点分类。
按暴露情景分类
可以按“污染源-暴露途径-受体”对修复技术分类。
污染源进行处理的技术有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生物通风、自然降解、生物堆、化学氧化土壤淋洗、电动分离、气提技术、热处理、挖掘等;
对暴露途径进行阻断的方法有稳定/固化、帽封、垂直/水平阻控系统等;
降低受体风险的制度控制措施有增加室内通风强度、引入清洁空气、减少室内外扬尘、减少人体与粉尘的接触、对裸土进行覆盖、减少人体与土壤的接触、改变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类型、设立物障、减少污染食品的摄入、工作人员及其他受体转移等。
按处置地点分类
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原位处理技术和原位控制技术,常用的原位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
异位修复技术可分为挖掘和异位处理处置技术。
土壤修复材料
地富原土壤生态修复材料以改性层状硅酸盐为载体,自身具备的多孔、吸附和缓释的特性,实现固水固肥、水肥缓释、修复土壤团粒结构等功能。
参考资料
土壤修复技术.恒源嘉达.2014-5-23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09 07:36
目录
概述
技术简介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