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车都是随州的城市品牌营销战略。
由来
2012年5月29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带领省领导及省直部门负责人亲临随州,参加随州市三级干部会议,为随州把脉问诊,提出随州要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圣地车都”战略由此确立。
省十次党代会后,“圣地车都”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列入全省“
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体系中。“谒祖圣地”是文化的旗帜,借文化平台唱经济大戏,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打造文化经济;“专汽之都”是随州探索出的特色发展之路,以特色发展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市委书记
刘晓鸣指出,“圣地车都”战略是一个契合随州实际的战略,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气神,是符合随州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战略;是一个特色引领战略,随州建设圣地车都,就是走差异化竞争之路,通过局部和部分的超越,带动全局和整体的跨越;是一个全域性战略,“圣地车都”是全市共享共建的资源,既是全域性战略,也是文化和产业融合的战略;是一个“一业兴带百业旺”的战略,“圣地车都”建好了,对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是一个
城市品牌营销的战略,“圣地”和“车都”都是神圣、唯一的,是提升随州城市名气的响亮名片,是营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
主要影响
市领导集中听取了“圣地车都”战略发展规划的汇报,要求将圣地车都战略规划具体化、清晰化。据悉,圣地车都战略规划已经过多次修改,计划下月出炉。
国家发改委的专家组对随州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正式启动规划编制。专家组再次来随,听取我市各方面的意见。刘晓鸣等多次在不同场合与专家组座谈,提出了修改意见。
圣地车都战略提出后, “车都”建设推动了专汽规模、产业链集群发展。我市顺利通过专汽之都称号的复审,蝉联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桂冠。同时,我市还被授予国家专用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说明我市专汽产业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专汽企业达170多家,其中具有国家公告资质的达到21家。汽车机械产业逆势而进,实现产值279.8亿元,同比增长11.9%。
这些年,我市坚持以擦亮“炎帝神农”和“古乐编钟”城市名片为引擎,文化旅游项目为重点,以重大节庆活动为抓手,以培育精品名牌为核心,打造了一大批精品景区,形成了一批特色精品文化旅游线路;连续四届成功举办
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提升了城市名气,聚集了发展人气。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达1215万之多,实现文化旅游业总收入74亿元。
相关报道
随州圣地车都战略规划在京通过评审
湖北日报讯(记者包东喜、通讯员杨闻名、张杰)2013年3月31日,随州市在北京组织召开评审会,对《随州圣地车都战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评审,原则上获得通过。
随州圣地车都战略是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9月,随州市委托国家发改委及
国家信息中心有关专家着手编制《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2020年。《规划》共分为圣地车都战略的科学内涵与战略意义、发展基础与环境评价、总体思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专用汽车产业等九章。提出以打造圣地车都为核心,以建设“四化同步”试点城市为导向,坚持战略趋势高端化、战略实施项目化、文化资源品牌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城发展一体化,以产业升级调整驱动“四化同步”,打造随州“2+3”产业格局(即以专用汽车、文化旅游业为引领性的特色产业,现代农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大力培育的主导产业),将随州打造成鄂北地区重要增长极、地级市“四化同步”的典范、全球华人谒祖圣地。
随州一湖两岸风光带建设项目被授予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哪儿的泥土曾经留下过中华文明第一组伟大的脚印?——随州!哪儿的金属曾经铸就过战国时代第一组完美的音乐?——随州!哪儿的明月曾经陪伴过唐代第一诗人的青春生命? ——随州!
——余秋雨
华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他制耒耜、植五谷、尝百草、疗民疾,开启了璀璨的华夏农耕文明。
曾侯乙编钟横空出世,惊艳五洲,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片神奇的土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春秋大贤季梁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民为神主”的政治思想,以此奠定了中国唯物史观的第一块基石;诗人李白在此餐霞饮露,谈诗论道,由衷赞美随州“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欧阳修在此居食求学,登科入第,留下“荻画学书”的美谈佳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市不在大,因特而名。作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拥有汽车机械企业180多家,多项产品产销量居全国第一,成为国家专用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作为“中国香菇之乡”,食用菌出口总量连续8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作为“中国风机名城”,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厚重随州,文脉相传,通古达今,神韵兼备。何谓“神韵”,神在塑文化之魂,韵在绘山水之美。
随州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东承武汉,西接襄阳,北临信阳,南达荆州,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境内京广铁路、汉丹铁路、汉十高速、随岳高速、麻竹高速、107、312、316国道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水钟灵毓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徐家河、省级地质公园琵琶湖、大洪山林泉生态园、“鄂北明珠”高贵三潭、横跨两省的黑龙潭、九亿年火山温泉、世界最大的古银杏群落、发轫于淮河之源的原生态漂流,还有以尚市桃花节、万和兰花节、三里岗香菇节、安居古街及被誉为“地上国画”的武胜关桃园古村落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处处佳境,引人入胜……
在湖北“两圈一带”、“圣地车都”发展战略的引领下,随州抢抓机遇,彰显特色,差异化发展,战略定位跃升新高度,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城乡建设展现新风貌,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亿元,规模
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出口总额保持全省第一,利用外资增幅居全省前列。
随州坚持以擦亮“炎帝神农”和“古乐编钟”城市名片为引擎,以文化旅游项目为重点,以重大节庆活动为抓手,以培育精品名牌为核心,优化政策措施,放大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鄂西圈重要的门户城市,炎帝神农故里景区、随州博物馆、随州文化公园、玉龙温泉、大洪山慈恩寺、淮河源西游记漂流、洛阳千年银杏谷、高贵三潭等一大批精品景区横空出世,并由此形成了一批特色精品文化旅游线路;连续四届成功举办
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使随州成为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和精神家园,提升了城市名气,聚集了发展人气。同时,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城市旅游功能和旅游环境极大提升。2012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达1215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业总收入74亿元。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随州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五个湖北”的总体部署,以“圣地车都”战略为统领,以“四化同步”为路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提升工业竞争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城镇承载力、文化旅游影响力,稳神竞进,好中求快,加快打造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专用汽车产业基地、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省级特色外贸出口基地、区域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地和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奋力推动随州由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中等城市向区域性大城市跨越。突出抓好文化旅游产业支柱化培育计划,高质量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业发展环境,大手笔推动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构筑立体化的宣传营销体系,继续高规格办好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着力打造“炎帝故里、编钟之乡、养生天堂”三大旅游品牌,大力开发“寻根谒祖之旅、音乐文化之旅、山水生态之旅、养生度假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等特色旅游产品,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500万人次,文化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20亿元。“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一个激情跨越的随州正以开放、大气、包容、文明的姿态,在科学发展的春天里放歌劲舞,在跨越发展的征程中逐浪赶潮……
城市是凝固的音乐,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河碧水,两岸新城,繁花似锦,风光旖旎,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交融辉映。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抒写了“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和谐画卷。随州主城区东进南扩,正在朝着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的“双百”大城市迈进。
湖北随州推进“圣地车都”建设 推动“三大跨越”
2012年7月17日,“中部支点新湖北”网络媒体湖北行大型采访团一行来到随州市进行实地采访。随州市委副书记张桂华向记者表示,随州正抢抓“圣地车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随州由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中等城市向区域性大城市的跨越。
据悉,随州是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而张桂华这位年轻的女副书记仅35岁,又是最年轻的地级市市委副书记之一。两个“最年轻”展现了这座创新创业城市的勃勃生机。
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
张桂华介绍说,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设被纳入省级战略和省部共建战略。随州已成为湖北汽车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我国专用汽车四大生产基地之一,云集各类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经营企业170多家,多项产品产销量全国第一。
张副书记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有说服力的数字:随州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500亿元,人均GDP达到23800元,外贸出口额近9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随州市经济结构趋于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作为湖北传统的农业大市,随州是享誉东南亚的“中国香菇之乡”、“中国惠兰之乡”。随州特色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优质稻、食用菌、优质桃、马铃薯、菜豌豆、吉阳蒜等特色板块不断壮大,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出口基地、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星农业、裕国菇业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食用菌年出口超过4.4亿美元,总量连续8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同时,随州还是全国优质粮棉油、良种猪、商品牛生产基地。
而如今,随州正着力构建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汽车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建材、化工、光伏电子、生物医药7大产业板块占到整个经济总量的85%以上。汽车及零部件、香菇加工、风机制造跻身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专汽、农产品加工产值双双突破200亿元大关,电子信息、光伏、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跨越
随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陈传根向记者介绍说,随州有两张世界级的文化名片,即始祖炎帝神农故里与
曾侯乙编钟,可用“有‘始’有‘钟’”四个字来概括。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优游城市,随州可谓文化底蕴深厚。5000多年前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里,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之始;出土的2400多年前的
战国曾侯乙编钟,改写了
世界音乐史。作为鄂北佛教圣地,大洪山自唐代以来寺庙林立、高僧代出。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更是入选了“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陈传根指出,随州文化旅游正在加快崛起。围绕“拜炎帝始祖、听编钟神曲、看曾侯古墓、游灵山秀水、泡玉龙温泉”,激活旅游六大要素,建成旅游专线炎帝大道和麻竹高速大随段。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的文化节会品牌。炎帝故里、玉龙温泉跻身国家4A级景区,炎帝故里、大洪山分别入选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和“十大旅游新秀”。旅游人数及综合收入成倍增长,五年累计接待游客2610万人次、年均增长24.4%,旅游总收入142亿元、年均增长36.1%。
中等城市向区域性大城市跨越
据张桂华副书记介绍,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是武汉城市圈和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融合的最佳结合部。3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和3条国道贯穿全境,离武汉天河机场只有1小时车程。
张桂华表示,随州面积9636平方公里,下辖曾都区、广水市、随县、随州经济开发区和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有45个乡镇办事处、1002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260万。随州筹资126亿元扩大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紧盯向百万人口、100平方公里大城市迈进的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五年投资126亿元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成功创建了一批省百强乡镇、特色镇、重点中心镇和宜居村庄。随州抢抓中部崛起、湖北“
一元多层次”战略等重大机遇,围绕推进“圣地车都”建设,解放思想,彰显特色,使年轻的随州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
徐新桥博士谈湖北随州“圣地车都”战略发展规划
2013年3月31日,《随州圣地车都战略发展规划》评审会在京举行,国家发改委、北京大学等专家参加评审。随州作为炎帝故里、编钟之乡,是鄂西圈的重要之地,广为关注。在评审会上,人民网记者采访了评审专家、湖北省发改委徐新桥博士,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徐博士,请您介绍一下“圣地车都”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徐新桥:随州作为“圣地车都”战略的基础和前提,一是生态文化资源丰富,二是产业发展已有基础,三是交通区位优越,四是市场张力巨大,五是领导高度重视,六是战略机遇恰逢其时。
随州市是湖北省地级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武汉市和武当山之间,交通极为便捷,随州和武汉天河机场之间的高速公路仅110公里。随州除了有1亿年的火山温泉、1千多年的古银杏群落,其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很丰富。
位于长江黄河之间的随州市,是炎帝故里,这里开启了华夏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史料记载、民间传说和考古发现,随州市是中华文明的汇集之地,主要坐落在随州市的大洪山,历史上诞生了6个帝王,这还不包括炎黄二帝。改变
世界音乐史的曾侯乙编钟,也是在中国编钟之乡的随州重新响起2400年前的天籁之音。春秋时期的季梁提出“民为神主”的人本思想,比孔子早200多年。诗仙李白在大洪山区域活动10年,“床前明月光”等知名诗句就是在随州寿山吟诵的。唐宋八大家欧阳修也是在随州学成长大,留下“芦荻学画”的美谈。因此,作为炎帝故里、编钟之乡的随州市,毫无疑问是我中华民族的一方圣地。
随州市不仅文化灿若星河,产业发展也东风强劲。出口东南亚和欧美稳居全国第一的大洪山香菇木耳,是中国花菇之乡随州的绿色食品。随州市的专用汽车生产更是独占鳌魁,像油罐车、环卫车、教练车等专用汽车生产在国内同类区域中,产业集中度、产品影响力,产品品种、产值和销售收入一直位居首位,被国家授予“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具备生产资质企业增加到21家,产量已经突破10万辆,总产值达到280亿元,利税将近12亿元,出口将近2亿美元,专汽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
记者:那么“圣地车都”战略的内涵和特色是什么呢?
徐新桥:随州市正在制定的“圣地车都”战略发展规划,对圣地的内涵解读得很好,概括为“五位一体”,从精神、文化、品牌、载体、层次等五个角度全面解读。比如精神,主要是炎帝坚忍不拔、开拓创新、自强不息、天下为公的精神。再比如文化,随州的始祖文化、编钟音乐文化、佛道宗教文化、生态养生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特种汽车文化等等,丰富多彩。而“神韵随州”的总品牌,“炎帝故里、编钟之乡”的亮丽名片,以及“大洪山——中华文明的摇篮山”等主题形象,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达了随州“圣地车都”战略的内涵和特色。
随州市未来产业发展,一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二是做大做强专用汽车产业,三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产业、现代服务业。这就是规划中的“2+3”战略。随州特别重视顶层设计,在战略取势上高端化,战略实施上项目化。另外,注重品牌构建、资源整合,实现产业一体化、产城一体化快速发展。
记者:能否具体谈谈新型城镇化与“神韵随州”建设?
徐新桥:可以。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下,“神韵随州”主要是以文化及山水资源为主、文化旅游业发达的活力神韵;以专用车制造主导、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快发展的产业神韵。神韵随州要有神有韵,有精神还要有载体,而且这种载体最好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绿色幸福村、新型城镇化就是这类载体。随州市的战略规划优化完善了“一主两翼多点”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将随州中心城区、广水市和随县县城,以及省市级的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按照不同特色加以功能定位,提升品质,增加人口聚集和产业支撑能力。比如中心城区的双百目标,就是建设一百万人口、一百平方公里的鄂中北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到2020年城镇化率到60%,不仅努力实现这个数量,更重要的是凸显人居、经济、生态文化功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市化质量。
如何推进“神韵随州”的建设呢?一是加强产城融合,将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和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使优势资源集中在随州经济开发区,以及曾都、广水、随县等经济开发区,突出主体功能,同时优化城市化的布局和功能,避免城镇空心化、低端化。二是政府和市场的力量都要发挥起来,当前尤其要壮大市场主体,用高端的策划创意和优良的自然及人文环境,招引既有远见卓识又有雄厚实力的战略投资者。三是加强文化与城市建设的融合,让建筑物是文化代言人,让城镇有文化涵养,也就是文城融合。四是让神韵随州的精神成为随州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让“神韵随州”成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此外,将男性就业较多的汽车制造产业,与女性就业较多的文化旅游产业,在随州结合起来,也会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益,避免区域集聚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问题。相信这样,在“神韵随州”的框架下,大洪山福地产业发展,安居乐业,一派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