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兴光(691年?—737年),即新罗圣德王,
新罗第33代君主(702年—737年在位)。新罗神文王
金政明之子,孝昭王
金理洪同母弟。本名隆基,后避
唐玄宗李隆基讳,改名兴光。他在位期间,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内外安定,被认为是新罗的全盛期。
人物生平
即位袭封
长安二年(702年)七月,新罗孝昭王
金理洪无子而薨,
和白会议决定立其弟金隆基袭位,并向
武周告哀称嗣。
长安三年(703年)闰四月,
武则天遣使册封金隆基为新罗王,仍袭辅国大将军、左豹韬大将军、鸡林州都督之位。
在位时期
长安四年(704年)五月,纳乘府令苏判金元泰之女(成贞王后,或严贞王后)为王妃。
先天元年(712年),为避新皇帝唐玄宗
李隆基名讳,改名兴光。
先天二年(713年),唐玄宗册封金兴光为骠骑将军、
特进、行左威卫大将军、
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鸡林州刺史、上柱国、乐浪郡公、新罗王。
开元三年(715年)十二月,封王子金重庆为太子。
开元四年(716年)三月,将成贞王后逐出宫外,居于康申公旧居,赐彩500匹、田200结、租10000石。同年六月,太子金重庆死,赐谥孝殇。
开元八年(720年)三月,纳伊餐金顺元之女为王妃。六月,封为王后,是为炤德王后(昭德王后)。
开元十二年(724年)春,立王子金承庆(后来的
孝成王)为太子。同年十二月,炤德王后去世。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加封金兴光为
开府仪同三司、宁海军使。
去世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二月二十四日,金兴光薨,谥号圣德,葬移车寺南。唐玄宗追赠为
太子太保。
为政举措
政治
景云二年(711年),金兴光亲制《百官箴》,以示群臣,要求群臣遵守为官之道。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金兴光命百官到北门奏对,广开言路。
经济
神龙二年(706年),新罗发生饥荒。从翌年正月到七月三十日,金兴光出米三十万五百石来救济百姓,一个饥民一天三升米,助其渡过难关。
开元十年(722年),金兴光实行丁田制,承认百姓的土地所有权。
文化
金兴光在尊奉佛教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崇儒政策。开元五年(717年),宿卫王子金守忠从唐朝回国时,带来了
孔子及
十哲、
七十二贤的画像,金兴光立即下令将其供奉于国学。
外交
金兴光奉行亲唐政策,他在位三十五年间,向唐遣使达46次之多,并频繁派王族到唐廷宿卫、派留学生到唐朝深造,自己也屡次获得唐朝加官进爵。
开元十一年(723年),金兴光向唐朝进贡两名美女(金抱贞、金贞菀),唐玄宗表示不忍,“厚赐还之”。之后再次遣使入唐,向唐朝进贡了果下马、牛黄、海豹皮、金、银等大量财物。
金兴光即位前后,新罗北界外的靺鞨族建立了
渤海政权,起初与新罗保持良好关系,被新罗授予大阿餐(第五等)之官阶,但后来逐渐疏远。开元二十年(732年),渤海攻唐
登州等地。翌年,唐玄宗派宦官高品、何行成与在唐任太仆员外卿的新罗王族金思兰出使新罗,要求新罗出兵配合唐军报复渤海,并授予金兴光
开府仪同三司的最高文散阶和宁海军使的
旌节。金兴光奉旨派
金庾信之孙金允中领兵攻渤海南部,适逢大雪,过半新罗士兵被冻死,遂无功而还。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在唐宿卫的金兴光的从弟金忠信(又作金信忠)上表请求任命他为副使,宣谕新罗继续讨伐渤海。唐玄宗批准,派他出使新罗,指示金兴光对渤海“随近伺隙,掩袭取之”。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金兴光派金思兰奉表赴唐,提出在浿江(今朝鲜
大同江)设置镇戍,以扼制渤海,并与
安禄山遥相呼应。唐玄宗予以批准,并“赐浿江以南地”,即承认新罗对浿江以南地区的领有权。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六月,金兴光遣使奉表赴唐,谢赐浿江以南地,接着派遣伊餐允忠、思仁、英述等视察新开拓的平壤、牛头二州地势。
金兴光在位时,新罗与日本关系紧张。他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在开元十年(722年)筑毛伐郡城以防备日本入侵。
开元十九年(731年),金兴光派兵大破入侵新罗东海岸的三百艘日本兵船(日本史书没有记载,也与圣德大王神钟铭中“四方邻国……未曾飞矢之窥”的记载矛盾)。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金兴光遣使日本,自称“王城国”,被日本拒之门外。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日本
圣武天皇派阿倍继麻吕出使新罗,亦被金兴光拒绝接待。日本朝廷商议对策,一些大臣建议遣使询问理由,还有一些大臣建议讨伐新罗。此时金兴光已死,而日本最终并未出兵新罗。
历史评价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百官箴》(内容失传)
人物争议
《三国史记》没有记载圣德王金兴光的生年,但从金兴光是孝昭王同母弟来看,他应生于永淳三年(683年)神文王迎娶神穆王后以后。不过根据《三国遗事》中
一然的说法,金兴光登位时已经二十二岁,也就是生于永隆二年(681年)。鉴于金兴光在登位两年后才迎娶王妃,因此他登位年龄可能是十二岁而非二十二岁。
后世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