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心
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的作品
《在沙漠中心》,是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法国作家的作品。《在沙漠中心》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文章讲述在1935年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沙漠之中,在各种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却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文章给人以内心的震撼。
作者简介
圣埃克絮佩里,法国飞行员、作家。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他还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类的大地》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有“蓝天白云的耕作者”之称。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在二战时期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失踪,再也没有回来。《在沙漠中心》(选自他的代表作《人类的大地》第七章第六节)被选入人教版初一下册课本,第五单元,第22课。此文章讲述在1935年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沙漠之中,在各种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却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文章给人以内心的震撼。
家庭背景
他的家庭属于古高卢人榆树勇士部族的后裔。他的母亲是普罗旺斯人,因此他具有普罗旺斯人的血统。1904年他失去了父亲,成为孤儿,先后在蒙格雷和勒芒市被耶稣会所抚养。他在瑞士弗里堡上中学,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了学业。投考海军军官学校失败后,他参了军,在服兵役期间通过了飞行员合格证书。尝试过多种职业之后,他成了民航驾驶员,先后驾驶过邮运飞机和法航班机。当时飞行还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一年以后他被委任为里奥德奥罗海湾朱比角的航空站指挥员。后来,圣埃克絮佩里写的书使这个撒哈拉沙漠边缘中途着陆站的名字出了名。就是在那儿的木板屋里,他写下了第一部作品《商方航讯》。两年后,航线从大西洋一直延长到巴西,尔后又延至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那时,穿越安第斯山脉(拉美)还不得不依靠非常原始的航具,飞机最高升限也达不到山的顶峰。这位富于想象的艺术家在《夜航》这本1931年荣获费米娜奖的小说中给我们描绘的正是这种航空技术刚开始使用的情景。就在这年的春天,
作者生平
他与出生在萨尔瓦多共和国的孔絮洛·森萃结婚。随后他又做了几年新闻工作,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并得以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去旅行(如:西班牙、德国、北非、印度支那等)。1935年,他的西茂恩号飞机在撒哈拉大沙漠靠近利比亚边界的地方坠落。等待了漫长的三天之后,他和他的同事被北非的贝督因人拯救了出来。在《人类的大地》里,他对这个悲惨的事件进行了详尽的记述,在《小王子》里也有某些暗示,如:“离人类聚居地千里之外的荒漠中”,飞行员出了事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圣埃克絮佩里正在美国。他立即返回法国。1939年他应征入伍,并被任命为一个空军特别侦察中队的队长。他还积极参加法国抵抗运动。他成为法国崩溃的见证人,在《战时飞行员》这本书里他向我们叙述了那几个悲惨的星期里的感受和思考。停战后他又回到美国,在那里写下了《小王子》和《致一个人质的信》。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后,圣埃克絮佩里奔向阿尔及利亚,尽管他当时已经超过了年龄限制,可还是又服起了兵役。1944年7月31日,他为了拍摄法国南部的地面军事情况,为盟军着陆作准备,驾飞机从法国科西嘉岛起飞,去地中海及阿尔卑斯山上空执行空中侦察任务,结果没有返回,无论是飞机还是驾驶员的尸体都没有找到。时年44岁。由于他的死亡,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没能写完,后来以《堡垒》为题出版了这部著作的草稿。直到1998年,一位渔民在马赛外海发现了一块飞机碎片,以及一只缠在海藻上的手镯,上面刻有圣埃克絮佩里妻子的名字。2000年5月,一名专业潜水员在马赛附近海底70米处发现了一架飞机残骸。两年前在同一地点,有渔民曾捞上来一个刻有“SAINT-EX(圣埃克絮佩里)”字样的手镯。据潜水员说,飞机残骸散落在1公里长、400米宽的地带。结合那枚手镯并与其它42架在法国南部坠毁的P38飞机比照,判定这架只能是圣埃克絮佩里曾驾驶的飞机。法国文化部宣布,圣埃克絮佩里死于飞机坠毁。他的死因、过程和失事地点一直不明,成为历史悬案。2004年4月7日,法国文化部宣布,一个水下打捞小组在同一海域发现了一架双体P-38战机的残骸。打捞出水后,研究人员根据找到的飞机编号,终于确定这正是圣埃克絮佩里当年的座机。但机身上没有弹孔,螺旋桨也没有变形。圣埃克絮佩里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如何会在晴朗的白天驾机失事,仍然是未解之迷。后来,德国的一名纳粹飞行员里佩特在2008年3月出版了《圣埃克絮佩里:最后的秘密》一书,将圣埃克絮佩里的最后经历不再是秘密:该纳粹飞行员在1944年7月31日下午2:30分击落了一架法国P38侦查飞机,这种本应该在高空飞行的侦察机,此时竟降到了2000米的高度。机会转瞬即逝,里佩特不假思索,立即俯冲过去,猛烈开火。侦察机中弹起火,拖着滚滚浓烟坠入大海,飞行员没有跳伞。后来,他了解到,圣埃克絮佩里就是在同一时间失踪的。成为作家之前,圣埃克絮佩里是个飞行员、技师。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取材于他个人的经历。圣埃克絮佩里主要是成人文学作家,但他有一部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深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书中主人公小王子为寻求爱、力量和知识遍游天上人间,作者用他那非凡的想像力、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奇瑰多姿的画面,仿佛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部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诗情画意,并向人们开启了儿童心灵世界之一隅。圣埃克絮佩里开辟了许多新的富有诗意的主题,如:航空、沙漠、地球空间、星星、宇宙等,这是他的功绩。他创作的特点是,总是围绕着作品的核心,交替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内心活动。里佩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悲伤地在书中写道:“如果我当时知道侦察机上的飞行员是圣埃克絮佩里,我绝对不会开火。”里佩特是个《小王子》迷,从小梦想着能够当上一名飞行员,但不可思议的是,战争让他们在硝烟的天空中相遇!
选文
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咯咯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过了一会儿,我才清醒过来。我站起身,笔直朝前走去,身子一直颤抖着!我在哪儿?啊!我刚离开,我听见普雷沃的声音!是他的呼叫唤醒了我……
我朝他走回去,一直哆嗦着,好像在不停地打嗝。我对自己说:“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我已经缺水缺得太厉害了。前天,还有昨天我独自出去走了那么多路!
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宁可死在内心的幻影里。那个十字架,那些阿拉伯人,那些灯。不管怎么说,它们开始引起我的注意。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我仍然跪在地上。
我们随身还带了一点药品。一百克纯乙醚,一百克九十度的酒精和一瓶碘酒。我试着喝了两三口纯乙醚,那就好像我吞了刀子下去。之后我又喝了一点九十度的酒精,这下总算是把我的喉咙封住了。
我在沙地上挖了一个坑,我躺在里面,然后再用沙子盖住身体。只有我的脸露在外面。普雷沃找到了几根枯枝,生了一堆很快就会燃尽的火。普雷沃不愿意把自己埋在沙子里,他宁可跺脚取暖。他错了。
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但我自我感觉好过一点了。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我身不由己地踏上旅程,面对星空被绑在贩奴船的甲板上。但我或许还不是很不幸……
我不再感到寒冷,只要不动任何肌肉。于是,我忘了埋在沙子里的躯体。我不再动弹,永远都不会再感到痛苦。何况,说实在的,人受的苦还真不算多……在所有这些苦痛过后,剩下的就是疲倦和错乱的协奏了。一切都变成画册,变成有点残忍的童话故事……刚才,风驱赶着我四下乱窜,为了躲避它,我像困兽一样团团转。之后我感到呼吸困难:好像是膝盖硌着我的胸膛。我在天使的重负下挣扎。在沙漠里我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既然我现在不相信周围的一切,我不如缩在自己的躯壳里,闭上眼睛,不再动一根睫毛。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如果人体不能忍受三天不喝水,那可绝不是我的错。我过去没想到自己对水源竟是那么依赖,我没料到人的忍耐力竟是如此短促。我们以为自己可以笔直朝前方走去,以为人是自由的……我们没看见把我们拴在井上的绳索,它像脐带一样,把我们和大地肚子连在一起。谁多走了一步,谁就得死。
除了你们的痛苦,什么我都不在乎了。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这里说的根本就不是飞行。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同样农人也不是为了犁铧才去耕种。通过飞机,人们可以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
我们干的是人的工作,我们遇到的也是人的烦恼。我们接触的是风、星星、黑夜、沙漠和海洋。我们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我不抱怨。三天来,我走了很多路,口干舌燥,在沙漠里寻找行踪,把露水当做希望。我力图找到我的同类,我忘了他们住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这才是活着的人的忧虑。我不能不认为它比在晚上找一家音乐厅要重要得多。
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他们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当他们空闲的时候,他们用什么来填满他们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呢?
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觉得自己是中途站的农人。在郊区火车上,我感到的垂死的感受和在此地的感受大不相同!在这里,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死得其所!……
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领略过一次海风的滋味的人,永远都忘不了这种滋养。不是吗,我的同志们?这并不意味着要过冒险的生活。这种说法有点夸张。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斗牛士,我喜欢的不是危险。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我觉得天就要亮了。我从沙子里伸出一只胳膊。我手边有一块布片,我摸了摸,它是干的。再等一等。露水要到清晨才有。当天大亮了,而我们的衣服却一点也没有潮湿。于是我的思绪有点乱,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心……”
“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有删节)
目录
第一部分 航线
第1节 神奇的屏障
第2节 一个特别的视角给我们启示
第3节 我终于收到了上天的馈赠
第4节 一个最离奇的巧合救了我们
第二部分 同志
第5节 什么都无法替代失去的伙伴
第6节 我要用我的回忆为你作证
第7节 一个奇特的秘密
第三部分 飞机
第8节 飞机
第四部分 飞机和星球
第9节 我们可以重温我们的历史
第10节 我无法走进他们的王国
第11节 我目睹了这场缓慢的流星雨的缩影
第12节 我想起从前做过的一个梦
第五部分 绿洲
第13节 描绘一个绿洲
第六部分 在沙漠中
第14节 做沙漠的俘虏
第15节 第一次航行
第16节 读到了沙漠的愤怒
第17节 他杀死了那些熟睡的英俊中尉
第18节 猜到了一些端倪
第19节 消亡的又是世界的哪个部分
第20节 可怜的老普雷沃
第21节 自己和人群是多么隔阂
第22节 这就是沙漠
第七部分 在沙漠中心
第23节 宿命的声音已经在等我们赴约了
第24节 岩石和沙漠占的比例多大啊
第25节 这一危险的邀约
第26节 我们还活着
第27节 一次没有被聆听的祈祷
第28节 幸好还有这把手枪
第29节 一个残酷的秘密
第30节 在沙漠里是从来不下雨的
第31节 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第32节 我们的血液在蒸发
后记
字词解释
硌(gè):凸起的硬东西跟身体接触,使身体感到难受。
噎(yē):塞住,堵住;哭泣的样子或哭泣的声音。或指食物堵住喉咙。
辐射:(fú shè):指热,光,声,电磁波等物质向四周传播的一种状态。
筛糠: (shāi kāng)文中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遮蔽:(zhē bì)遮挡;拦挡。
幻影:(huàn yǐng) 幻想中的景象。
疲倦:(pí juàn) 形容十分劳累,困倦。
协奏(xié zòu): 指一个独奏者和几个演奏者合作演奏,协助演奏。
躯壳:(qū qiào) 指有形的身体。
脐带(qí dài): 连接婴儿与胎盘的管道。
犁铧:(lí huá)翻土用的农具。
真谛: (zhēn 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卷土重来:(juǎn tǔ chóng lái) 比喻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
芸芸众生:(yún yún zhòng shēng)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于指众多平常的人。
死得其所:(sǐ dé qí suǒ) 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教案
22 在沙漠中心
赵序行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3.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教学,联系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概括
在沙漠中心》记叙了“我”在沙漠中由“痛苦、绝望”到“平静、乐观”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沙漠奇景的描绘和“我”内心的独白,表现了“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过程
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会生存。
2.练习快速阅读课文,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增加语言积累,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对多数低年级学生而言,是语文学习的瓶颈,应加强训练。
方法
诵读法。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重点是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学习作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进一步理解一些关键句的深层含义。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要点
1.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词句,其中有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其为“千古壮观”之名句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而又一轮恍然红日出入于长河之中,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显得雄奇瑰丽,给人以无限的向往之情。然而在当今,沙漠已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圣埃克絮佩里在他的《人类的大地》中就揭示了这样的现实,我们今天来学习这一作品的节选——《在沙漠中心》。(板书课题)
设计(二):
多媒体展示文字内容
据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
在沙漠中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品味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探险,是充满危险的活动,当那些勇敢的探险者们身陷困境、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们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他们是否也有常人一样的恐惧?是什么使他们对探险那样着迷?让我们走进探险家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情怀。
二、介绍作家作品,了解写作的背景: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课文的预习,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请同学们将自己了解的有关作者的情况与大家共同分享。圣埃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航空事业发展初期,飞行是十分危险的。飞机性能差,机场设施简陋,天气情报的不完全,从未有人飞行过的路线,数不清的意外,使每一次飞行都像从地狱门口经过。作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同事们为法国开辟了多条邮政航线,为航空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受到政府的嘉奖。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虽然那时航空领域还像是一片未开垦的蛮荒之地,但却给了他全新的生活体验,使他充满了生活的激情。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他的代表作之一《小王子》是人们熟知的,读过的人一定会被作品中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所吸引。作者钟爱着他的事业,他的生命是飞行的生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他毅然参战,要求到前线执行飞行任务,在与敌人的空战中英勇牺牲。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mí) 虫豸(zhì) 硌(gè) 犁铧(lí )(huá)
脐带(qí ) 真谛(dì ) 噎(yē ) 筛糠(shāi )(kāng )
2.课文多义词语解释
“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写出文中词“光滑”的意思。
词典中的意思:平滑;不粗糙。
文章中的意思:以一个比喻句写出沙漠的“平滑”,突出作者内心绝望
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大限 )
(2)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虫豸 )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芸芸众生 )
(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筛糠 )
3.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 (法国)作家 (圣埃克絮佩里),其代表作有(人类的大地)、(夜航) 、(小王子) 等。
4.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5.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四、整体感知课文:1、听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2、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mí zhì gè lí huá qí dì yē shāi kāng
2.(1)大限 (2)虫豸 (3)芸芸众生 (4)筛糠
3.《人类的大地》 法 圣埃克絮佩里 《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
4.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合作探究
1、 是的,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2、作者在生理上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产生了不适呢?(是的)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3、那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4、同学们,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1、阅读此文,联系自己,你学到了什么?
2、什么样的生活是你向往的生活?人生怎样才算成功?
四、全班交流学习心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五、课文揭示了探险的意义,联系课后练习三所给材料,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虚度生命,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5、 “我们没看见把我们拴在井上的绳索,它像脐带一样,把我们和大地肚子连在一起。”
人与大地的关系,就像婴儿被脐带拴在大地的肚子上,体现了语气的轻松和幽默。
七、课文揭示了探险的意义,联系课后练习三所给材料,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读后感
今天,我学了《在沙漠中心》一课,在我学习这一课后,我知道了生命的珍贵,老师还给我们说了两句话是:生活是幸福的,我喜欢生命,我不抱怨生命和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一个责任的承担。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沙漠中由“痛苦、绝望”到“平静、乐观”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沙漠情景的描绘和 作者内心的独白,表现了作者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这篇课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
文章写到“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这是因为不管后果怎么样,都不重要,还有一句:“我”一点也不喜欢斗牛士,“我”喜欢的不是危险,“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写出生命的可贵。
学习了这课后,让我知道了水对是生活是多么重要,生命对人是多么重要,人的生活是如此的依赖于水,人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生命中的水源,更加重视我们的生命。
1、读着这篇文章,惊叹于生命的顽强,惊叹于精神之伟大。是什么支持着“我”挺过难关,是什么鼓励着“我”“应该继续走下去”?那就是“信念”!人性之思想和高贵也在此突现了出来。“精神只住在一个祖国,那就是万物的意义。”说得真绝!文章中第1段的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和心理独白;第10段的内心独白;第15、17、18、19、20段以及最后一段都令我们这些“人”感到自豪。
2、 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是作者在感觉已经濒临死亡之神的面前所思考的问题,比如第13、14、16、17段。让同样生活在忙碌麻木中的我惊醒。生命的意义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但这不等于说,凡是过着这种生活的人都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如我们这些为了工作而丢失了自我的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宇宙的美丽和大地的牵挂,生命的渺小和人类的伟大。
3、 想到了创造的问题。(和“探险”有些相同)其实,从此文中或多或少看到了这种精神。在这里,创造就是用生命去交换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就如作者圣埃克絮佩里 (没上网查过这篇文章,但感觉这里的作者就是我刚读过的那个圣埃克苏佩里)在文中说“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同去,我还会卷土重来。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第12段)“我们在群星中寻找到了自己的真理”(第14段)“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在这里,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死得其所!”(第17段)“我奋斗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第18段)以及第19段。创造会有成败,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创造的热忱。作者在自由自在的飞行中创造了生命,找到了自己心的家园,所以,即使生命消失也是“死得其所”。
4、 写法上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注意行动描写。
5、作者的冒险无外乎是十分艰难的,因为他在做一种生与死之间的冒险。生死在那时只有一步之遥,他在为了那一步做着不懈的努力。所以,这种冒险是十分伟大的。
原文解释
节选自《人类的大地》第六章第六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有删节。
〔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此时是夜间,“我”手持电灯在沙漠中寻找出路。
普雷沃〕“我”的同事和战友,失事飞机上的机械师。
大限〕指死亡的期限。
〔那个十字架……那些灯〕这些是“我”在沙漠中出现过的幻觉。
乙醚(mí)〕无色液体,易挥发,有特殊气味,极易燃烧。医药上用作麻醉剂。
犁铧(líhuá)〕翻土用的农具。
〔中途站〕飞机长途飞行,补给油料的站。
虫豸(zhì)〕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1 10:56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